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探析
2016-12-13韩丽剑
韩丽剑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对于班级学生审美水准和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的、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相关的有效教学方案和措施,进而促进学生审美价值观以及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其产生对于审美的积极兴趣,让学生能够从美的层面去观察生活和周边世界,并且在将来持续地进步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去发现美、观察美并且创造美,促进学生对生活产生信心,热爱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常需要指导学生怀着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发现有效的学习策略。小学语文可以说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内容,并且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发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关注审美渗透的积极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切实提升自身语文表达、口语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相关对策分析
1.创设有效的审美意境。现今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运用这些美的因素,以此来有效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中的美,从而来不断感染自身,不断提升自身的美的素养。第一点,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教材,从而来挖掘出教材中存在的美,教师只有自身具有美感,才能有效带动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审美意境的创建,把握好教材中的美感元素,引导学生从同样的角度去体会、去实际感悟,获得感情感染。第二点,教师应该善于疏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体会相应的感觉,教师需要能够熟练地创建课文内容相关的审美意境,为学生呈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背景,表达出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让学生在实际的体会和欣赏中也得到美的感受。
教师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前提下,创设必要的审美意境,并且充分结合课文以及实物,让学生通过体会真实的语文情境来进行模拟观察和触摸,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思维意识的活跃,从而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不断促进学生追求美,激发学生美的素养。
2.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里,教师需要懂得怎样用好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在语文课堂里创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审美意境,让语文课堂变成有趣、高效的教学载体。通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让审美元素更为传神和生动,相应的,学生也会提升兴致。教师需要善于使用相关的技术和技巧。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描写生活中自然美景的课文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找来一些歌曲和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并且能够直观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同时深刻分析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最终逐渐提升自身对自然界的欣赏与赞美。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有效发挥小学语文古诗词作用。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师自身需要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发挥其中审美元素的教育作用,视其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怀的重要教学素材,教师需要重视起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充分分析并且传达古诗词中包含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古人在赋诗作词的过程中,饱含的热情和审美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状况,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师需要使用加入联想的教育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是的审美意味。教师自身需要首先明确古诗词中包含的审美元素,而后去知道学生去发现美的存在。比如以下这个教学例子:在讲解《山行》的过程中。其中“坐、于”两字是重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停车”以及“枫林”等词汇的意境,从而来让学生进行想象,在满山枫林的晚景中,去感受诗词中的美感,从而来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里,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性能,而后应用高效的、科学合理的审美教育方法,让学生逐渐地提升审美情趣,使其深入了解文章中的审美意味,并且自发的感知其中的审美因素,实现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下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