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训练的效果分析及强化方法
2016-12-13李伟春
李伟春
一、初中体育训练效果分析
1.体育课课时较少
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中,很多初中学校做着充分的准备。但是,有些学校及教师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导致体育课的课时设置较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机会较少。最终,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反而得不到应有的释放。
2.理论与实践衔接效果不佳
体育训练必须要有良好、扎实的体育训练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否则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然而,初中体育训练往往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致使体育训练在没有理论指导的状态下,发挥不出预期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3.示范动作不标准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的技术动作必须标准规范,否则会将错误的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更多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体育训练的进程与效果。
4.学生缺乏体育训练的耐力
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力。然而,很多学生在体育训练环节往往缺乏耐力,无法全面感受体育训练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他们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经常浑水摸鱼,训练意志不坚定。
二、初中体育训练效果的强化方法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体育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意义重大,而体育教师是强化体育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去感受现代体育教学形势及理念,从而针对体育训练内容做出教学战略调整,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符合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只有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才能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才能强化体育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2.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的培训对于巩固体育训练效果非常重要,然而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也是巩固体育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仅依靠教师的努力,缺少学生主观参与的体育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训练。这样,才能体现体育训练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不能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因素
由于家庭、能力、个性的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要充分注意并利用学生的个性化因素,如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体育教师只要利用好学生的个性化因素,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更好地感受学生的主观要求。最终,教师才能与学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师的带领、学生的配合下,完成高质量的体育训练。
4.规范教师的技能动作
体育训练不是依靠口述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要全面、深入地讲解某些动作,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在示范动作时,教师要做到规范、标准,不给学生预留错误学习的空间。只有教师正确言传身教,学生才能轻松地进行体育训练,最终提高体育训练的有效性。
5.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必须格外注重学生的身体情况,使学生练就强健体魄。具体而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检测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从而有效调整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合理掌握体育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6.注重教学设施的安全性
初中生的体能训练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努力,还需要学校的重视与社会的关注。但是,体育训练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硬件设施的革新与维护。只有安全系数高的体育设施,才能确保学生在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放心训练。因此,在强化体育训练效果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设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桂霞.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切实激活初中体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徐丽娟.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唐堪连.对初中体育的训练教学的相关探究[J].体育世界,2013,(8).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