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及预警分析
——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2016-12-13杨洁赵惠强王小鹏何启明

生产力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定西市子系统经济

杨洁,赵惠强,王小鹏,何启明

(1.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及预警分析
——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杨洁1,赵惠强1,王小鹏2,何启明2

(1.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复杂开放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依赖、影响、产生协同效应。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利用定西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数据,从时间尺度方面与系统层面定量研究区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并对其发展失衡与协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研究时间段内,定西市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子系统发展贡献作用层次不齐,协同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定西市循环经济有序、稳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失衡状态处于比较安全阶段,但依旧位于安全区域的边缘,政府部门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

循环经济;预警分析;生态脆弱区;协同效应;定西市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G20峰会上,面对来自全球800多名工商界精英,习近平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绿色问题,提到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其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循环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1],是遵循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学术界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全国与省市层面、地区与县域层面及某行业或技术支撑平台层面,开展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尺度的研究[2-3],其涉及到工农业、城市、农村或具体的工业园区。实证研究趋向于整个系统研究,缺少子系统协同性、产业协同[1]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涉及的研究区域不能全面代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实际情况。循环经济措施使社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间通过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协同效应,影响系统的资源、价值和环境效率,具有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生态学内涵[4]。

二、定西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年均气温6.7℃,年平均降雨量在350~600 mm之间。地表植被稀疏,降水季节性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热度不足,农产品产量极不稳定。资源贫乏,整体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6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823元。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

材、马铃薯、铝冶炼等传统产业,主要以原材料或粗加工输出为主。其精深加工能力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定西市发展循环经济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回收体系不健全等[5],因此突破发展瓶颈是定西市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评价指标、研究数据、研究方法

循环经济是以质量型经济增长为目标,追求生态效率的最大化。其指标体系构建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为基础,重视资源与能量的使用方式与循环利用,加大其利用效率,从而最大化减少废物直接排放。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由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架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指导,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原则,结合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特有特征要素,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3-5],构建了研究区循环经济预警指标体系。具体一级指标与要素见表1。

表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根据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可得性与可比性原则,研究中对于个别指标的缺失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其进行补充完善,最终确保分析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研究时间尺度为2002—2011年,数据来源于相应的《甘肃年鉴》、《甘肃发展年鉴》、《甘肃农村年鉴》以及相应年份的《定两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测度中,为了尊重原始信息数据,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指标的权重,采用了客观赋权法较多使用的计量方法熵值法。

四、定西市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一)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时间变化

通过计量模型统计分析,研究认为定西市从2001—2010年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01—2004年研究区循环经济综合发展上升较为缓慢,2001年综合水平指数达0.162,2004年上升为0.193。自2004年以后,循环经济综合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至2007年综合水平指数达到0.404。直到2010年,综合指数水平达0.765。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定西市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

图1 2001—2010年定西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二)循环经济系统层面分析

随着定西市整个循环经济系统发展演变,其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也随着变化。然而,不同时期各子系统对循环经济整体发展贡献不同。如图2所示,经济子系统对循环经济综合发展贡献率,从2001年的10.82%增加至2010年的26.78%,说明定西市经济增长对循环系统作用在不断增强。从具体指标权重而言,经济子系统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030)、固定资产投资额(0.043)、全员劳动生产率(0.031)指标所占比重较高,该方面的经济建设贡献影响作用较高。原因在于,近年定西市产业结构结构的大力调整呈现效益,在发挥马铃薯、中草药等基础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马铃薯淀粉制品、中医药生产与加工)优势的前提下,引进新型建材、制造业、机械加工等其他产业并加大投资力度,为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加快了地方产业经济转型,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5]。就社会系统而言,2001—2010年阶段对循环经济综合发展贡献长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至2010年其贡献比重达35.64%。具体评价指标中,城镇化率影响权重达0.063,科技项目投资额影响权重达0.080,R&D经费内部支出达0.055。形成该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国家城市化进程推进政策的引导下,定西市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改扩建程度提高,该方面发展影响较为凸显。同时,

在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安全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区域各项科技项目投资、经费支出也不断加大。

图2 定西市循环经济系统层面发展指数

2001—2004年段,资源子系统对整个循环经济发展贡献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资源环境对经济推动贡献比重趋于减小(见图2)。其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5-6]。因此,资源、环境系统成为定西市循环经济有序发展的障碍。定西市经济发展初期较大程度主要依靠农业发展。然而,农业经济主要依靠于马铃薯、中草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农用柴油、塑料薄膜的总量消耗(权重分别为0.018、0.009)。2004年后国家东部工业西迁与地方工业的引进与发展,农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贡献比重降低。同时,在国家城市环境治理政策影响下,定西市工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城市环境治理程度趋于加大,资源回收利用得以重视,回收体系不断完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得到提升。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子系统而言,该阶段对整个循环经济系统发展贡献比重较低。环境子系统在整个研究时间段内不断增加,但其贡献比重长期处于较低状态。从子系统具体指标而言,人工造林面积(0.0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051)、农业自然灾害受灾面积(0.031)权重较高(见图2),说明国家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以及坡改梯等多项生态工程相继开展,提高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有效治理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同时,城市化快速推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也得以改善。

(三)循环经济发展预警与循环经济子系统协同分析

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对定西市循环经济发展失衡预警指标的实现了设计和预警等级的划分(见表2),定位了当前失衡的程度及警级阶段。从整个研究时间尺度而言,2001—2006年定西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图1)低于0.2,其长期处于较严重的失衡状态,处于重警阶段;2007—2009年其处于中警阶段,至2010年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数为0.765)得以明显改善,失衡程度转变为较轻,处于轻警状态。此时,循环经济发展尽管是比较安全的,但已经处于安全区域的边缘,政府部门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

表2 循环经济发展失衡预警等级的划分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而言,循环经济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内部系统交互影响,要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内部某一子系统发展低下,将局限整个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有序发展。定西市循环经济系统发展,虽然各子系统均呈现出增加态势,但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发展程度较低,其余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协同性较差,尤其是2007—2010年该阶段表现的更加明显,循环经济发展失衡(图2)。从具体指标分析,定西市城市化率指标比重达0.063、科技项目投资额比重达0.080,反而农用柴油消耗、塑料薄膜使用分别为0.018、0.009,结果表明循环经济系统中要素指标差异大,各方面发展协调发展程度低。尤其在循环特征方面,科技项目投资额(0.080)远远高于科技活动项目数(0.029)与R&D人员数(0.032),表明国家在定西市循环经济发展投资力度较大,但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储备与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却较低[7],二者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协同,从而导致国家投资效益不显,与循环经济发展宗旨背道而驰。研究区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资源环境利用中科技投入力度依旧不足,科技转化应用程度不高,资源利用效益依旧不显。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立足于国家十三五规划、G20峰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理念,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西北半干旱典型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并从协同性方面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动态问题与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定西市循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均呈现出增加态势。最然,循环经济预警状态从重警转变为轻警,发展位于安全区域的边缘。然而,子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尤其资源与环境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着定西市循环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要时刻关注循环经济发展的变化动态,并针对循环经济发展失衡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定西市循环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合理配置产业及关联产业等;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间的协同,不断地进行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革新,使得企业内部、与企业间能量、物质、信息的有效流动[1][5]。其次,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区域间、城乡间的统筹规划。产业配置与发展加强区域内部不同县域间的协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空间格局,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例如,定西市中草药的种植、加工与集散、草药制品不同县域各具优势,如何有效加强之间协作。尤其针对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污染企业的处置问题,不能仅仅是空间上转业,绿色发展本质要求其迁移需要综合规划,与搬迁地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结合,加强城乡统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再次,定西市需要依托本地资源环境、文化制度,通过政府用地、信贷、金融、税收、补偿等激励机制,加快绿色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从而形成地区循环经济的新增长点[1][7]。同时,不能盲目引进新产业,也要加大引进产业的绿色门槛。最后,循环经济发展是系统发展,其有序稳定依靠于系统内部各个因素的协同发展。

虽然学者针对循环经济从不同区域尺度、及其政策、制度、技术革新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应研究,但还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典型区域循环经济问题研究,如生态脆弱区、国家贫困区。循环经济发展立足于地理区域,区域内长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造就了多元化的具体独自特色的地理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环境特色与瓶颈、社会制度文化及国家政策干扰等交互影响,导致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大相径庭。因此,区域循环经济问题研究与应用,更应实事求是,如此才能更好解决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矛盾。(2)循环经济系统内外部协同协同效应。例如,循环经济企业生产环节协同与产业间协同研究;循环经济与制度创新(经济技术)、消费观念、经济社会、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循环经济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依赖、影响,产生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单指高耗型企业通过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变革与改进,不能仅仅依托企业生产、居民消费等废物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应地,循环经济研究也需要开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影响与协同研究。(3)系统动力学角度的循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8-9],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分析技术革新、经济制度、社会发展等驱动因子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或制约。其更有利于客观、科学地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与迫切需求,从而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于特色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对策。

[1]齐建国,2013.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J].经济纵横(1):43-5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黄和平.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9):1-11.

[4]王红,齐建国,刘建翠,2013.循环经济协同效应:背景、内涵及作用机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138-149.

[5]董锁成,刘桂环,李岱,等.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4):82-88.

[6]王海龙,赵光洲,2007.循环经济对资源环境外部性的作用及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26-30.

[7]刘慧,叶尔肯·吾扎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52-58.

[8]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兼论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运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2-15.

[9]张健,陈瀛,何琼,等.基于循环经济的流程工业企业物质流建模与仿真[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165-174.

(责任编辑:D校对:R)

F062.2;F124.5

A

1004-2768(2016)11-0086-03

2016-08-29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甘肃中部干旱型县域循环经济模式及动力生成机制研究——定西市实证研究”(1127-01);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项目“定西市农村经济增长分异特征及经济制度变迁效益研究”

杨洁(1989-),女,甘肃定西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赵惠强(1964-),男,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王小鹏(1984-),男,甘肃临洮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恢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何启明(1964-),男,甘肃通渭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王小鹏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定西市子系统经济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亢蕾作品精选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