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疗法佐治小儿咳嗽(痰湿壅肺)3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6-12-13周维维
周维维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贴敷疗法佐治小儿咳嗽(痰湿壅肺)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周维维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探讨贴敷疗法(主要成分为白芥子)治疗小儿咳嗽病(痰湿咳嗽型)的临床疗效。将住院的60例小儿咳嗽(痰湿壅肺)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小儿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小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贴敷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等相关指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痰湿咳嗽型)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且症状缓解快,效果显著。
小儿;贴敷疗法;咳嗽;痰湿壅肺
小儿咳嗽是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尤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多见于婴幼儿,小儿咳嗽病因分外感内伤,痰湿咳嗽临床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清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等症状,病势缠绵,疗程较长,因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优势明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4年1月至2015年l0月,甘肃省中医院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贴敷疗法,治疗痰湿咳嗽取得显著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lO月在本院就诊病例中属于咳嗽(痰湿壅肺)患儿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3.22±2.1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3.08±2.23)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儿科学》[1]中关于咳嗽的诊断标准及痰湿壅肺患儿。
1.2.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关于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概念及治疗原则;符合细菌性支气管炎。(见表1)
1.2.3 中医症候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表1 痰湿壅肺症候量化分级表
1.2.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小儿咳嗽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属痰湿壅肺证者;②符合西医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概念及治疗原则;符合细菌性支气管炎;③年龄在1~14岁;④病程小于4周;⑤愿意参与此次临床疗效观察者。
1.2.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②年龄在1岁以下及14岁以上者;③合并肺部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过敏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⑥由于病情变化需退出临床疗效观察者。
1.3 方法
对照组25例患儿给予西医治疗:选用头孢他啶(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23524,规格1.0g)进行静脉滴注,按照患儿体重计算剂量(如肥胖患儿则按标准体重计算),50~100mg/ kg,分2次/日,7d为1疗程,并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贴敷疗法进行治疗,贴敷疗法方法如下:取白芥子、面粉等调成糊状软膏,将软膏摊上3cm×3cm的棉垫,于患儿的双侧肺俞等穴位进行贴敷,每日贴敷1次,每次10~15min,以7d为1疗程。
1.4 指标观察与评定
1.4.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痰液消失时间、咳嗽消失等指标。
1.4.2 疗效判断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翁维良主编的《中药临床药理学》根据症状、体征分级标准计算积分,以积分改善率标准判定综合疗效。积分改善率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咳嗽、喘息、痰多、气短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积分值减少≥90%;
显效:咳嗽、喘息、痰多、气短及肺部哮鸣音显著减轻,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70%≤积分值减少<90;
有效:咳嗽、喘息、痰多、气短及肺部哮鸣音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30%≤积分值减少<70%;
无效:咳嗽、喘息、痰多、气短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积分值减少<30%。
1.5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检验结果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99%,与对照组患儿的9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肺部体征持续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组患儿症状缓解、消失时间对比(x±S,d)
3 讨论
本科采用的贴敷疗法主要药物成分为白芥子[3],该法出自《张氏医通》,白芥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种子,含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等。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主要用于寒痰喘咳,悬饮等。本品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能祛经络之痰,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作为三子养亲汤的药物组成,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属于恶心性祛痰药,临床上常用来消肿毒及祛痰等。
在对咳嗽(痰湿壅肺)的患儿治疗上,利用白芥子的化痰作用作为辅助治疗,患儿痛苦小,易于接受,在我们的临床观察病例中疗效略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更可靠。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痰湿咳嗽型)患儿,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且症状缓解快。
[1]王萍芬,朱大年.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中医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26-227.
R2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