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河长石头沟脑金矿地质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6-12-13曹小萍邓喜涛

甘肃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夏河板岩断裂带

曹小萍,邓喜涛

(甘肃地矿局第三地勘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夏河长石头沟脑金矿地质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曹小萍,邓喜涛

(甘肃地矿局第三地勘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长石头沟脑金矿是2014-2015年在夏河-崖湾印支-燕山期金锑汞成矿带上发现评价的一处小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山尕岭群粉砂质板岩中,多组近EW向断裂控制金矿带及矿体的产出,主矿体在走向上不连续,呈尖灭再现等特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辉锑矿等。主要矿化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Au、As、Sb地球化学组合异常等是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

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找矿标志;长石头沟脑金矿

长石头沟脑金矿位于夏河县达麦乡南部约6km处,是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勘查院在在实施《夏河县隆瓦寺院金矿普查》省地矿局地质勘查项目时,发现隆瓦寺院金矿主矿带已西延出探矿权进入长石头沟脑一带。通过2014-2015年的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普查工作,矿床规模达到小型。主矿体Au1、Au2受控于F4、F7断层相互平行构成的断裂带中,呈尖灭再现不连续脉状、长透镜状产出,矿体分布严格受断裂带控制。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所在区域地层分属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出露地层为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有石炭系深灰色薄-厚层灰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少量砾岩;二叠系为一套碎屑岩建造千枚状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板岩、透镜状含砾灰岩等;三叠系为一套半深海盆地相沉积,岩性为青灰色含钙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夹砂岩、薄层状透镜状灰岩、不纯灰岩、侏罗系总体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区内铜、金等矿床、矿点和矿化点主要产在二叠系和三叠系,次为石炭系和侏罗系。区内基本构造格架为新堡-力士山复背斜构造,分割不同时代地层体的走向逆冲断层组成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有观音大庄-力士山断裂带,夏河-合作断裂带和桑科南-格里那断裂带,构造线方向总体呈NW-SE向,矿区处于夏河-合作断裂带上。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侵入岩发育,以侵入体为主,各类脉岩次之,均属同构造期花岗岩类。矿区以北的阿米山(观音大庄)岩体、以东的美武岩体等,脉岩在区域上以椭圆状、亚铃状、不规则状等产出,岩性以中酸性岩为主(如图1所示)。

图1 夏河—合作—带区域地质矿产简图

区域上Au元素与As、Sb、Ag关系密切。Au的高含量区的形态展布,不受地层控制,其异常与中酸性岩体及岩脉有关,但大岩体内无Au的显示,仅在接触带附近的局部地区形成较弱异常。区域上自北东向南西有明显的组分分带特征,即由中高温(Cu、As、W、Sn)向中低温 (Pb、Zn、Ag、Au、As→Hg、Sb、As、Au)组合过渡,这一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矿产分布相一致。

本区位于南秦岭华力西、燕山期铜铅锌金银汞锑铁成矿带之夏河-崖湾印支-燕山期金锑汞成矿

亚带,以夏河-合作断裂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次亚带。断裂以北为中高温金、银、铜、砷、钨、钼等多金属成矿北次亚带,断裂以南为中低温的金、汞、银、锑等成矿南次亚带。在南北两个成矿次亚带上,已发现各类大小矿(床)点35处,其中大型金矿床2处,金矿点23处,铜矿点7处,铜钨矿点1处,铜砷矿点1处,铅锌矿点1处,铁矿点1处。金矿(床)点主要集中于夏河-合作断裂以南的中低温热液型成矿次亚带。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

矿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古浪提组和下统山尕岭群。三叠系中统古浪提组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南部,岩性为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夹岩屑长石砂岩、中-块状砾岩和砾屑灰岩透镜体。三叠系下统山尕岭群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及北部,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少量泥质板岩、厚层砾屑灰岩、中-薄层粉砂质板岩夹少量薄层状细砂岩。矿区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局部发育层间褶皱。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二组,其中北西向F1断裂为区域性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近东西向断层F4、F7为北西向断裂的低序次断裂,分别控制Au1、Au2、Au3、Au4矿体的产出,是区内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F4、F7断层相互平行构成断裂带,断裂带长度大于1km,宽度约80~150m,带内断层形成宽2~25m的破碎带,矿体均赋存于破碎带中(如图2所示)。

图2 长石头沟脑金矿地质图

区内仅见岩枝和各类岩脉,岩枝分布在矿区中、北部,呈长条状或不规则椭圆状产出,面积0.001~0.05km2,岩性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脉岩集中分布于区内近东西向断裂带内,产状与断裂带一致,这些产出在断裂带内的岩脉普遍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部分岩脉本身即为金矿(化)体。

2.2 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对区内5280件土壤样品进行了 Au、As、Sb、Hg、Cu、Pb、Zn、Ag、Mo、W等10种元素的分析,数据特征统计见表1。

表1 1:1万土壤测量元素数据特征表

Au元素含量一般 0.1×10-9~2×10-9,最大值50.3×10-9,平均值1.25×10-9,变化系数1.453,说明Au元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大。As元素含量一般8.71×10-6~30×10-6,最大值790×10-6,平均值19.623×10-6,As元素的标准离差和浓度克拉克值都比较大,说明As元素背景值高,更容易富集成矿。Sb元素含量一般0.57×10-6~2.5×10-6,最大值143×10-6,平均值1.33×10-6,Sb元素的变化系数和浓度克拉克值较大,说明Sb元素背景值较高,变化幅度大,容易富集成矿。Au、Sb两种元素套合好,集中分布于区内东北部,且面积大、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其它地段异常分布零散,但基本沿断裂破碎带分布,与构造、矿化蚀变带展布基本吻合。

经对土壤测量样品进行R型聚类分析 (图3),N=5280,若以相关系数r=0.23划分,勘查区内元素可划分为五大群:第一群为Au、As、Sb,属成矿低温元素组合,Au、As相关性最为密切(r=0.79),次为Sb(r=0.24);第二群为Cu、Pb、Ag,属中低温元素组合,Cu、Pb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43。Ag与Au属不同群,说明矿区Au与Ag的共伴生矿化特点不明显或非同期矿化;第三群和第四群元素分别为Hg和Zn,说明相对于Au、Cu、Pb、Ag等矿化更弱;第五群元素为Mo、W,属高温元素组合,Mo、W关系密切,反映的是中性岩脉及其深部热液信息。

图3 各元素聚类分析谱系图

2.3 矿化蚀变特征

矿化蚀变体明显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具多阶段性,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化等,为低温蚀变组合。硅化多表现为石英细(网)脉、石英团块、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石英细(网)脉等,细(网)脉宽多为 1~3mm,发育硫化物石英细(网)脉者金矿化品位一般较高,硅化是矿区金矿化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蚀变;碳酸盐化白云石细脉分布较普遍,辉锑矿呈星点状不发育;金属硫化物蚀变以黄铁矿为主,毒砂、辉锑矿次之。

2.4 矿化带、矿体特征

2.4.1 矿化带展布特征

矿化带赋存于三叠系山尕岭群粉砂质板岩夹砂岩中,严格受东西向断裂带控制,断裂带长度大于4km,(其中隆瓦寺院金矿3km,本矿区1km),宽150m,带内形成数条宽2~25m的破碎带,矿体主要赋存于破碎带中。共圈出6条金矿体,其中地表矿体4条,盲矿体2条。

2.4.2 主矿体特征

Au1矿体:分布于101—149线间,长590m,控制斜深80-330m,分布标高为3460-3150m。矿体厚度0.81~3.24m,平均厚度2.42m。单工程平均品位1.02×10-6~4.26×10-6。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330°~360°,倾角55°~71°。矿体呈尖灭再现不连续脉状、长透镜状产出(图4)。无矿地带出现在125、141勘查线上,矿与非矿间隔约180m。矿体受断裂控制明显,沿走向较稳定。

图4 长石头沟脑金矿101勘查线剖面图

矿体在ZK10103渐变为矿化体,ZK10102又出现矿体,且局部品位升高,矿体总体有尖灭再现的特征。

Au2矿体:分布于93-177线之间,地表矿体出露在93、109-117、173-177线之间,走向上呈不连续脉状产出。分布标高3445~3275m,厚度0.90~4.13m,平均品位1.90×10-6~2.95×10-6。走向近东西向,倾向325°~360°,倾角48°~65°。矿体仅在地表出现,109线矿体向下渐变为矿化体。

Au3矿体:仅见于101-109线,由钻孔控制,分布标高,3405~3295m,厚度2.39~4.68m。单工程平均品位1.49×10-6~2.38×10-6。

2.5 矿石特征

矿区氧化程度低,氧化深度小于20m,矿石多为原生矿,根据矿化原岩岩性可划分为(石英)闪长岩型、粉砂质板岩型两种。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它形粒状、自形-半自形粒状、交代、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碎裂构造等。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褐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含量为2%~10%,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等,含量90%~98%。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从区内所处地质背景、控矿条件、岩矿石组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成因进行大致分析探讨。

矿区处在西秦岭褶皱带的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之间的过渡部位,赋矿地层为早三叠世山尕岭群浅变质沉积岩建造,该地层是西秦岭地区金元素的高背景地层,是本区成矿的物质基础。

合作—夏河断裂带及其旁侧的次级断裂组成入字型构造,为主要的控矿构造,而近东西向含矿断裂(F4—F7)为矿化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就位空间,该组断裂带有中性岩脉侵入,矿化板岩及脉岩发育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等蚀变。

区内板岩劈理发育,脉岩碎裂岩化、片理化局部发育,为石英脉充填、热液交代与矿化富集沉淀提供有利场所。同时,岩浆侵入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富集的热源,并且大量中性岩脉的侵入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并构成矿化母岩。

区内的成矿过程与成矿作用可大致归纳为:成矿前形成断裂破碎带,之后有中性岩脉顺断裂带侵入,岩浆期后的以压性为主的构造作用形成岩石的片理化、碎裂岩和剪切节理,特别是形成岩石的以硅化、毒砂化、黄铁矿化和白云石化为主的蚀变和金矿化。围岩蚀变的多期性指示了构造热液活动的多期性。

该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划为岩浆期后构造蚀变岩型。

3.2 找矿标志

构造标志:东西向断裂带及其派生的片理化带、节理裂隙。

岩浆岩标志:沿东西向断裂带相对密集分布的石英闪长岩脉、闪长岩脉。

地球化学标志: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测量所圈定的Au、As、Sb元素异常,前者指示矿化的大致范围,后者大致指示金矿带的展布。

围岩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白云石化和褐铁矿化等,硅化与金属硫化物的组合指示矿化强度,蚀变越强,金矿化程度越高。

综合上述找矿标志,初步建立矿区的综合找矿模型为: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中性岩脉+硅化、金属硫化物矿化蚀变+金地球化学异常。

[1]霍福臣,李永军等著.西秦岭造山带的建造与地质演化[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24-40.

[2]代文军,陈耀宇,刘春先,等著.甘肃枣子沟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J].甘肃地质,2011,21.

[3]孔垂鹏,姜兵文,陈涛,等著.宕昌县竹园北金矿地质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甘肃地质,2015,50.

P634

猜你喜欢

夏河板岩断裂带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板岩地区高边坡滑坡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千年之恋(二十五)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
千年之恋(十)
千年之恋(九)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