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章写作手法突破的教与学——《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2016-12-13张忠霞
◎张忠霞
基于文章写作手法突破的教与学——《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张忠霞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一起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3.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一起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三、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欣赏岳阳楼的照片)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记》的诞生为岳阳楼增添了几分神采,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范仲淹的脚步,在洞庭湖的万种风情里感受作者先忧后乐的伟大情怀。
(二)自主先学,整体感知
1.疏通文意
(1)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注意重点语句的翻译。[教学方法]①同桌两人互相提问,促进记忆;②提问法(2)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进一步疏通文意。
(3)借助媒体设备展示重点字词,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明确:
①实词:A.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B.动词:谪、属、把
②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③重点句子: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提问+教师点拨
明确:①第1段介绍文章写作的背景;(国家美)
②第2段写洞庭湖的整体美景;(景色美)
③第3、4段写洞庭湖阴雨绵绵、阳光明媚时的不同光景;(景色美)
④第5段抒发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思想美)
在学生概括出每段的具体内容之后,老师要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可以把文章的内容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国家美(1)、景色美(2、3、4)、思想美(5)。
(三)合作助学,深度感知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国家美、景色美、思想美,作者是如何把三种美在文中呈现出来的?
1.(1)请大家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谪守”一词的用意?
[教学方法]搭建教学支架,补充与文章写作背景、范仲淹与滕子京好朋友关系的相关资料。
明确:
“谪”意为被贬,作者在文章开头之所以这样写不是揭朋友伤疤,更多的是一种“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感,对自己是一种勉励,对好友是一种劝慰。第二句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体现了滕子京惊人的政治才能,与“谪守”中蕴含的规劝之意相得益彰。
(2)第一段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明确:叙事。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2、3、4段,感受作者笔下洞庭湖的万种风情,并思考以下问题:
(1)①第2段中“然则”一词有何作用?
明确:“然则”表示一种转折,第2段开始描写洞庭湖整体的气势之美,变化之美,但遗憾的是“前人之述备矣”,这也为作者另辟蹊径、引出新的意境创造了条件。“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自然地引出下文内容。
②请学生齐读“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注意语速和情感,把洞庭湖整体的气势之美、壮观之美读出来。
(2)认真阅读第3、4自然段,思考“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异”在何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明确:
①阴雨绵绵——满目萧然、感极悲者;春光明媚——心旷神怡,喜洋洋者。
②原因:面对的环境、景物不同,产生的情感也不相同。
(3)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3、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点勾画,赏析一下。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3、4自然段的洞庭风光描绘出来。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5)快速浏览2、3、4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
①写景,②抒情,③借景抒情,
④对比(3、4段中的一悲一喜、一暗一明是典型对比手法的运用)
3.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古仁人之心”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情怀?
明确:①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什么?
明确:第2、3段中阴雨绵绵时的感极悲者和春光明媚时的喜洋洋者,即“以物喜者”和“以己悲者”。
(3)这段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议论、抒情。
4.总结:
文章在对国家美、景色美、情感美的描述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尝试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
(四)质疑问学,挖掘主题
1.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表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之后为什么还要发出“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呢?
明确:
①在内容上:这句话是全文感情的制高点,既是作者对好友的召唤,也是自己情到深处的由衷感叹。上文通篇理性的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至此得到了感性的释放。从中亦可感受到作者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即使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②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虽然现在的处境是“谪守”,但是因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要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来。再次体现了作者规劝好友“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巧妙。
(2)作者把“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做对比,有何用意?
明确:既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励,又是对好友的一种规劝,同时作者也希望更多的人有这种“顺逆泰然处之”的古仁人之心。
(五)作业安排
1.背诵全文
2.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尝试运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400字。
六、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张忠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