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6-12-13刘松岩
◎刘松岩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刘松岩
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本文提出在高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先确定汉语国际教育面向的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再研究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推进途径,并就大语种优势发挥,国别化、专业化教材的编写等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是在对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而汉语国际教育在教育领域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该如何改革、发展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已成为国内高校所面对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刑欣针对新疆地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不足提出了构建汉语国际化人才的分层次培养模式,着力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普及型汉语人才的培养;刘静提出云南的教育国际化应以缅甸为重点推动交流合作从而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邓春就海南省高校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同时注重“走出去”和“招进来”两类型人才的培养;吴英辉就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和事业双重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长期发展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五十多个,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有教师、教学法、教材等多领域的问题,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亟需确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面向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汉语国际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周边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汉语国际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汉语国际教育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需要经贸合作的国际化人才,语言工具是必须的。汉语国际教育要具有实用性,能适应和满足各国社会与市场对不同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主要可分为三个层级:
通用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能理解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以及在一般交际场合中遇到的基本的语言材料;能就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能用汉语满足基本交流的需要。
复合型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有汉语知识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在掌握通用汉语之外,掌握相关专业的汉语词汇及表达。也就是“语言+专业(工程技术、商贸、法律、文化艺术、政治等)”的复合型人才。
高级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精通汉语,对中国国情和文化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能够进行各专业领域研究的汉学家和中国通。
汉语国际教育推进民心相通的策略。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中提出“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把民心相通列为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重点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没有对相互国情和文化的理解,基础设施建设、跨国贸易、资金流通和相关政策沟通等方面都会面临困难。汉语国际教育正可以在民心相通的领域内大有作为。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如下:
汉语国际教育是随着中国国力迅速提升,为满足汉语国际传播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学科,于2008年设立。学科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我国国内高校针对留学生汉语教学始于1950年,新中国接受第一批来自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5个国家的33名留学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最多的一年越南留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来华留学生全部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放自费生政策,1990年,自费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超过政府奖学金生人数。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12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前身为2003年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则归属于教育学学科。
根据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60.4%来自亚洲,16.79%来自欧洲,12.52%来自非洲,美洲34934人,大洋洲6009人,亚洲和非洲的生源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6.5%和19.47%。
表1 2015年来华留学生人数统计表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同比增长均超10%。
海外另一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孔子学院,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孔子学院也在沿线50余个国家建立。
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领域的关键支撑手段,是获得国家竞争“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留学生奖学金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研究决定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将最低资助标准提高到为本科生59200元、硕士生70200元、博士生87800元,最高资助标准提高到本科生66200元、硕士生79200元、博士生99800元。2015年来自182个国家的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比例占来华生总数的10.21%,达40600人。其中学历生比例为89.38%比2014年增加1.38%,奖学金生中研究生比例为68.01%,比2014年增加5.01%。
2010年颁布的《国家小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按GDP的4%编制预算,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提高了教育经费预算,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大发展。中国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将会推动留学生教育在教师教学和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上的不断完善。
2015年中国接受的留学生人数仅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7.6%,而同期美国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则占25%,这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的地位是不对称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同时也表明发展潜力巨大。有研究表明,我国与留学生来源国之间的贸易每增加1%,来华留学生人数会增加0.85%。在经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双重推动下,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将会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汉语国际教育重点发展地区的划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五十余个,而能投入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分步骤、有选择地确定汉语国际教育重点发展区域,同时也就有侧重地满足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一)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优先拓展的区域的依据
地理位置临近,为中国周边外交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大,经济体量大,人口基数大,再加上我国贸易总额年均增速高,对汉语人才需求格外迫切。在周边外交方面,根据地缘政治和外交的优先层次区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包括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扩展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等9个国家;辐射区包括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可连通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三段,东南亚航线包括中国与整个东盟(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缅甸、东帝汶);南亚及波斯湾航线包括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12个节点国家;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包括也门、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9个节点国家。
在经贸方面,据2014年数据,东南亚11国,人口6.24亿,国内生产总值(GDP)2.48万亿美元。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43.9%,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国家关系总体良好,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此外,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东南亚11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西亚中东19国与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28.2%,位居次席。2001—2015年,与中国贸易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亚5国,年均增速高达29.8%,高于同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年均增速22%。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波黑等国贸易增速相对最快,年均增速在40%以上。
东南亚11国与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第一位,与中国贸易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亚5国,又是我国的周边国家。因此,东南亚11国和中亚5国应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优先拓展的地区。
(二)汉语国际教育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措施
重点加强区域大语种教材、字典的编写和师资的储备。在2016年3月举行的两会期间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向记者说到最难的是缺85个语种与汉语对照字典。她介绍,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共涉及90多个语种,而其中有85个语种缺乏汉语和当地语言对照的字典。由此可见专门语种的教材和字典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难点,但针对“一带一路”区域每一门语言编写教材、字典等学习材料,需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都是巨大的。因此,区域性的大语种的价值应引起重视。
表2 中亚5国的官方语言
从表2可以看到俄语被两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在中亚五国俄语被法律规定为族际交流语言,下达的公文都是俄文、当地文并用书写。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当地人不懂本民族语(以哈萨克斯坦为例:36%的哈萨克族人只懂俄语,同时88%的哈萨克族人熟练掌握俄语,完全不懂俄语者只有2.8%)。在实际交往中(包括公务和日常生活)人民大量使用俄语。90%以上的电视台和广播之声为俄语,80%以上的报纸为俄文。因此在中亚五国的区域,重点开发俄语的教材及相关汉语学习资料完全能满足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
表3 东南亚11国的官方语言
从表3可以看到马来语被3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马来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文莱、新加坡、泰国南部都被用来作为族际交流语。印度尼西亚语是在马来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相近,常被看成是同一种语言。而印尼目前人口已经超过2.48亿(2013年),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同时,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因此在东南亚的区域,应重点开发马来语的教材及相关汉语学习资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国际教育在特定国家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环境、学习者的母语与本土文化、学习者的目的与动机三个方面进行国别化的研究,因此应加强国别化汉语教学特点的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
研究国别化的文化特点与教育体系特征。了解文化取向,教学内容与当地文化互动才能保证汉语教学的效果。研究各国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如教育体制、语言政策、相关标准、教育资源配置等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如马来语汉语对比。比较语言之间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国别化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根据中介语理论研究汉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独特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编制双语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便于教学使用。加强专业汉语教材的研究和编写,把汉语教学和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能源、交通、商贸、物流等专业的语言与专业结合的复合人才急缺,留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过渡到专业学习,对专业汉语教学的需求不断加大。体现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型课程大热,经贸汉语、汉外翻译、文学+经济学等专业方向深受欢迎。因此亟需开发商务汉语等专业汉语教材。“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发展政策更加剧了这一需求,如哈萨克斯坦宣布以旅游业为主的7个优先发展的行业,并商定在2017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因此近期有大批的哈萨克斯坦的导游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旅游汉语教材的编写就变得紧迫。
借助国家不断加大的奖学金力度,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本土教师。“一带一路”建设亟需大批语言文化人才协助开展各领域的沟通交流工作。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大批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人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需要大批通晓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本土人才。汉语国际教育配合国家战略的主要途径是支持世界各国培养通晓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本土人才,积极开展中华文化教学交流活动,协助营造良好的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环境。通过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教育,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友好人士,为提升中国的国际软实力做出贡献。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生中积极推进第二外语的学习,如俄语、马来语、葡萄语、西班牙语。面对马来语等小语种师资缺乏的问题,可考虑采用留学生做教学助理的方式来解决。加强对汉语传播项目的研究,如对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国家公派汉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比赛等项目的研究。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在海外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需求不光是要有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有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这些都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加强。
加强汉语教学对企业的服务,积极与企业配合,进行外籍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服务企业,另一方面获得企业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需求,为专业教材的编写提供内容,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经贸领域的发展。加强网络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受时间、经济条件的制约,汉语国际教育面临很多非常规的学生群体,他们并无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又迫切地想学习汉语来满足就业等需要。网络教学就成为满足这些非常规的学生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应以自学为主课堂操练为辅,汉语教材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学生通过视听材料来学习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应以学生工作上最需要用的语句为主。通过网络教学使汉语国际教育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地区合作,各国家、各地区的高校应该联合起来,打破壁垒,集中利用多方的优质学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汉语国别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结语
“经济发展,文化先行”,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通过重点区域、重点语种的确定,再加上国别化、专业化教材的编写,配合具体推进措施的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将会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1]邢欣,李琰,郭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6,(1).
[2]张瑶,李雪.“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对中亚地区对外汉语教育传播现状研究及对策——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中华少年,2016,(9).
[3]何琳煜,冯源.“一带一路”上的语言[A].2015海南省翻译协会研讨会论文集[C].海口:海南省翻译协会,2015.
[4]曾君.“一带一路”为国际教育合作开辟新天地[N].光明日报,2015-8-9.
[5]何亮.“一带一路”需要国际汉语人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2-2.
[6]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7]刘静.“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滇缅教育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4).
[8]邓春,张先琪,李灿.“一带一路”战略下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9]刘君.“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与汉语国际教育[J].语文学刊,2015,(22).
[10]张凤改.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土赴中亚汉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11]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
[12]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13]管一凡.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4]玛丽卡—NurashevaMalika.中哈双边关系对哈萨克斯坦汉语人才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5]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16]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4,(10).
[17]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18]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
[19]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0]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1]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22]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 地理研究,2015,(6).
[23]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15,(1).
[24]任佳,王清华,杨思灵.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4,(3).
[25]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26]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 2014,(19).
[27]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
[28]卢锋,李昕,李双双,等.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3).
[29]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
[30]王达.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5,(3).
[31]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 2015,(2).
[32]马静.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及治理对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3]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刘松岩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