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

2016-12-13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黄乐萍

学苑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契合点生长点疑难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 黄乐萍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黄乐萍

语文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寻找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学”的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起点,依学而动,让课堂教学有定力;关注兴趣点,顺学而导,让课堂教学有引力;关注疑难困惑点,因学而教,让课堂教学有张力;关注新知识生长点,循学而进,让课堂教学有活力。

以学为中心教与学契合点起点兴趣点疑难困惑点新知识生长点

在推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据,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寻找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学”的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下面就如何做到以学为中心,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起点,依学而动,让课堂教学有定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往往是低估或者高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使教学过程的展开就不够充分。找准学习起点,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包括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人有多少?程度怎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内容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地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堪称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颂歌。同学们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基本都能触摸到文章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却是比较模糊的、浅显的、概念化的。文章所蕴含的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对祖国的恋恋深情,这是学生一下子难以有深切感受的。而这些都是通过“最后一课”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来表现,使得这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庄严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原有的阅读体验的起点上,加深对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等的品读体验,从文本中去细细领略其艺术构思和思想魅力。

以学为中心,既要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又以学情为基本坐标,依学而动,这样课堂才有定力,教学也更有实效。

二、关注兴趣点,顺学而导,让课堂教学有引力

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的高度有效。”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读,对教材挖掘得很深刻,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发现,从而创生出很多教学内容。但是其中有些教学内容只是教师的偏好,学生却并不能真正理解接受,导致到了课堂上,学生无法与教师“对话”,无法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内容显然不能成为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乐于接受,能够接受。教学《香菱学诗》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香菱为什么不找宝钗学诗而是找黛玉学诗呢?顺着这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去了解宝钗和黛玉不同的性格特点;围绕着“香菱学诗是苦是乐”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各抒己见,随着文本品读的深入,逐步理解香菱的“身苦”“心乐”与“命苦”。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及宝钗、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能水到渠成。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必须对可能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有所取舍。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顺学而导,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情感相对集中,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更有吸引力。

三、关注疑难困惑点,因学而教,让课堂教学有张力

教学过程中,是否暴露学生学习路径中的疑难与问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价值判断,充分暴露疑难与困惑的教学必然是和谐的教学。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教或少教;而学生不经老师的点拨是无论如何也不懂的,就正是我们要选择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变色龙》,许多老师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奥楚蔑洛夫变了几次?这类问题学生读过一遍文章就已心中有数,很多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等到教学新课时,课文早已不是第一次读了,而相当多的老师仍然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师再这样按“套路”出牌,自然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教学降低了效果。通过学情分析,笔者了解到《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如此善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变”的背后“不变”的是什么?这才是学生不懂的或者说一知半解的地方,所以应当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应抓住这个疑难困惑点,引导学生从“变”中寻找“不变”,从而深刻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典型人物的用意所在。

关注学生的疑难困惑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及时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核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使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张力。

四、关注新知识生长点,循学而进,让课堂教学有活力

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儿?因人而异。正因为学生基础不一,性格各异,因此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启发、激活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耐心为学生铺设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引导出新知的生长点。

首先是本学科学过的知识,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有目的地印发学生复习与新知相关联的旧知,使那个点活动起来,便于新知的生长,所谓“温故而知新”。其次是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教学《杨修之死》时,可借鉴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典故,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易于学生掌握。再次是从社会生活中来的知识。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特别是语文学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书本上的知识一旦转化为现实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当然,哪个学生究竟在哪点上得到启发,因人而异,不能整齐划一,这就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的充分了解与掌握。

关注新知识生长点,须激活旧知,从而教悟新知,以准备未知,循学情而进,才能调动学生思维,使课堂活力飞扬。

综上所述,以学为中心,就是要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教学生所不懂的;关注学生的疑难困惑点,教学生所难懂的;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教学生所能接受的;才能找准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契合点,真正建立起以“学”为基点的丰盈而润泽的语文课堂。

[1]石卉芸.从学生认知特点和文本教学规律出发.(《中学语文教学》2012.8 P49)

[2]褚树荣等.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语文学习》2012.10 P42)

[3]袁源.课标分解:初中语文教学准确定位的必由之径.(《语文教学通讯》2013.11 P7)

猜你喜欢

契合点生长点疑难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