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刻简介(三十五)

2016-12-12沈红叶

老年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碑石季子家庙

□ 沈红叶

中国石刻简介(三十五)

□ 沈红叶

唐《殷夫人碑》(局部) 拓片

唐《李元靖碑》 (局部) 拓片

唐《颜勤礼碑》 (局部) 拓片

《李元靖碑》,又称《广陵李君碑》《李含光碑》,全称《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碑铭并序》,正书,颜真卿书。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刻。碑石原在江苏茅山句容县玉晨观,高333厘米,宽108厘米,厚34厘米,四面刻,前后各19行,两侧各4行,行29字。宋绍兴七年(1137年)五月十四日,碑被大风折断,后由沈作舟重立。明嘉靖三年(1524年)又遭雷火,碑毁为碎砾,至晚清,残石仅存数片。李元靖为颜真卿老友,故颜真卿所书激情相倾,遒劲郁勃,为颜书代表作品之一。

《殷夫人碑》,又称《殷覆直妻颜氏碑》,全称《有唐故杭州钱塘县丞尹府君夫人碑》,正书,颜真卿撰书。唐大历年间(766-779)刻,原在河南洛阳五虚观。碑石通高170厘米,宽34厘米,四面环刻,碑阴阳各9行,两侧各4行,行29字。额篆书横题“唐钱塘县丞尹夫人颜君之碑”12字,字形长方,结构宽绰,端严庄重,气象正大。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正书,颜真卿书。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刻,时年颜真卿71岁。碑石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此碑在宋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1922年10月,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完好,

唯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此碑是颜真卿晚年的精品,已完全脱去了初唐楷法的体态,结字端庄,骨架开阔,横细竖粗、方圆转折的用笔清晰。由于入土较早,碑石和碑文残剥损毁较少,又未经后人修刻剔剜,所以,能比较准确地体现颜真卿书法宽绰、厚重、挺拔、坚韧的风神,是研习颜书的最佳范本之一。碑石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修吴季子庙碑》,全称《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正书,萧定撰,张从申书。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八月二十七日刻,碑石原在江苏丹阳县南九星镇季子庙。碑文20行,行30字,额篆书“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 3行9字。书法得王羲之真传,赵孟书似从此出。

《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正书,颜真卿72岁撰。此碑为唐建中元年(780年)七月,由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现存西安碑林。碑四面环刻,碑阳24行,行47字;碑阴同两侧各6行,行52字。额为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之碑”6字。此碑笔力雄健、结体庄密,是“颜体”的典型之作。该碑宋代拓本第三行“祠堂之颂”的“祠”字中,“司”勾笔完好,明拓已剜粗。明王世贞《州山人稿》说,此碑“风棱秀出,精彩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另外,又在《续稿》中说:“颜鲁公《家庙碑》评其:‘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送裴将军诗》,传颜真卿书,刻石较多。约唐乾德二年(964年)书刻,疑碑石为三件组成,一石长74厘米,宽43厘米,9行;二石长42厘米,宽42厘米,共有5行;三石长74厘米,宽43厘米。山东烟台、湖北武汉均见有《裴将军诗》碑石,多为后人翻刻。《裴将军诗》书卷,最早见于著录的是南宋楼钥编著的《攻愧集》。清王士贞在《州山人稿》称:“书法兼有正书行书,字体兼有篆意,笔势拙古,雄强劲逸,有一掣万钧之力。以锤盖印,砸印成泥;以钗划沙,断钗折铁;老屋漏雨,壁痕斑斑等等特点,都具备于此书卷之中。”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

唐《修吴季子庙碑》 (局部) 拓片

唐《颜家庙碑》 (局部) 拓片

唐《送裴将军诗》 (局部) 拓片

猜你喜欢

碑石季子家庙
五绝·梨花落
季子挂剑
西湖碑石域外传播策略探究
论季子的贡献和文化学影响
人生在世
荒家庙
《党项西夏碑石整理研究》评介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