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堂为学生发展服务

2016-12-12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王文武熊春秀

成才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班化周长前置

■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 王文武 熊春秀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堂为学生发展服务

■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 王文武 熊春秀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要适合每个学生个体发展,而不是面向全班,因此,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组织方式也均要围绕学生个体的发展而进行选择。可以说,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小班化教学的精髓。从2013年开始,我校就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尝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对教学进行了适度调整,让课堂教学适应小班化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强化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新课改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我校的小班化探索为落实新课改要求,也主动进行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拓展课前自习环节,以开展课前前置性学习来强化预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课堂学习能否高效的重要环节,也是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前提。前置性学习阶段,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教师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摄取最有用的信息。前置性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阅读教材,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观看微课、微视频,完成前置性学习单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编制前置性学习提纲。这个环节的时间应适当提前,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找和整理资料,完成前置性学习。二是在编制前置性学习提纲时,注意遵从问题的设置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表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规律,分层设问,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设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要求。三是在前置性学习环节,教师要准备好学生学习必需的多媒体素材,方便学生在自学时查阅,减少学生一些不必要的时间耗损。一般我会将准备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完全开放给每一位学生,方便他们随时下载,同时也标明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如何学习资料。四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图文对照,思疑结合,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提取自我学习所需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个学生的知识都是逐步建构起来的,包括认知结构,开展前置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对老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二、开展二次备课,让教学设计在不断完善中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二次备课就是教师在集体备课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在经历前置性学习后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舍,最终形成适合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前置学习时设计了两个问题环节:一是让学生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动手给大家演示来说明;二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通过前置性学习的反馈,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拿出一个圆形的瓶盖,在桌面上滚来滚去说不出原因;有的学生可以说出直径、半径、圆心概念,但无法说出所以然。于是,在二次备课环节,对前者,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指导,让他仔细观察圆的特

征,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对后者,教师则在上课时巧妙地引导他去发现圆周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滚动起来才会平稳,所以,车轮都是设计成圆形的。

三、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研讨和分享中获得提高

合作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大家在互助提高中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个体的自我成长。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研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通过三个案例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研讨,学生们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单、方便。由此,学生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要在学生不易理解时开展小组研讨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探讨,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度的点拔,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由此,在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对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例题,举一反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激励学生思维的发散;三是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四是注意观察小组成员是否全员参与,要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树立学生的自信的同时,将集体认同的小组研究成果与其他小组共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获得提高。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学习中获得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也会有一些疑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答疑解惑,才能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那么,如何设置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中有所领悟呢?笔者认为,情境的设置方式可以千变万化,但简单明了又暗含玄机的情境设置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仅用一根铁丝、一张纸片就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场景: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通过比划实践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圆形硬纸片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从滚动的痕迹中测出了圆的周长。在学生做出实践探索后,我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自然,学生早就已经从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找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可见,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他们迫切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就能有效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疑点,并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解释疑点的方法。因此,适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五、及时检测评价,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提升学习的自信

教学检测和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学的效果怎样,均可以借由检测评价得到反馈,可以说,检测评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紧紧抓住教学评价环节,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当然评价不能一刀切,我们要抓住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以他们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为标准,只要在他们能力水平基础上有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尽可能具体地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通过教师的检测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知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可以说,检测评价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准确中肯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小班化教学更能做到以人为本。我国的传统教育始终遵循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强调循规蹈矩,守住方圆,严重压抑了孩子们的一些天性,其实质是压抑个性,抑制人格发展,造成思维定势,扼杀创造力的发挥。而小班化教育有利于通过个别化教育,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小班化周长前置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巧算周长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