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琉璃——艺缘阁作品赏析
2016-12-12王晶
王 晶
我心归琉璃——艺缘阁作品赏析
王 晶
山东博山,古称颜神镇,最初从元代就有了琉璃生产,明代以后就成为我国琉璃生产的中心,这里世世代代琉璃工匠习惯称自己的产品为琉璃。王渔洋在《香祖笔记》中写道:“土多煤矿,利有窑冶,四方商贩,群聚于此。”正是借助丰富的陶瓷、琉璃、煤炭资源,这里早早地迎来了繁荣。2006年,博山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琉璃之乡”的称号。
《手把件》材质:琉璃绿松石 设计:梅笑寒
《八楞缠枝莲花碗》材质:琉璃绿套黄 设计制作:刘持芳
为了使博山琉璃发扬光大,他创建了琉璃博物馆、陶瓷琉璃名人艺术馆;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琉璃,喜欢陶瓷,喜欢艺术,他把观赏,制作,销售融为一体,1995年创立了淄博艺缘阁陶琉有限公司,十几年来,他以发展地区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在开拓创新中求发展,把一个经营面积只有100余平方米的作坊式小公司一跃发展成为经营面积过万平方、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实力的陶瓷琉璃经销商。他公司的产品不仅在全国各大商场展出经销,还远销欧美、南非、韩国、日本等国家,在韩国的“中韩友好馆”还陈列了艺缘阁的琉璃艺术品。他就是淄博艺缘阁陶琉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持芳和他的女儿刘建。
《手把件》材质:琉璃珊瑚 设计:梅笑寒
《观 音》材质:琉璃 鸡油黄 设计:刘建
走进艺缘阁琉璃艺术馆,一件黄色的琉璃雕刻甁《八仙过海》映入眼帘,传统的造型,华美的颜色,精致的雕工…让你流连于此,不想离开,于是更想了解它。刘总介绍说:“有一种琉璃为正黄色,色如鸡油,润泽如玉,外观雍容华美,得名“鸡油黄”。鸡油黄光泽晶莹,温润凝重,抛光后似被酥油浸透过,典雅华贵。鸡油黄琉璃作品盛产于清代乾隆年间,时称御黄,为皇宫贵品。鸡油黄的制作配方非常复杂,要精心调配,特别在烧制过程中更为讲究,品质上乘的鸡油黄作品极少,匠人中有十缸九不成之说。因此,此种料器更显得珍贵。”
刘总接着介绍到:“琉璃中的料器雕刻生产工艺和工具与玉器雕刻基本相同,产品质料多以两套色,点彩及多套色,单色雕刻则以鸡油黄料最为名贵。”
听完刘总的介绍,又看了艺缘阁的其他作品,品种有瓶、碗、坛、渣斗、觚、烟壶等。大的高十六寸,小的只有一寸左右,作品以仿古代青铜器、陶器图文及我国传统题材的山水、人物、花卉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雕刻作品色泽艳丽,质地温润晶莹,造型古朴,刻制层次分明。艺缘阁的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艺缘阁是料器雕刻工艺以及琉璃珠帘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人。
《印泥盒》材质:琉璃鸡油黄 设计:梅笑寒
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传承。任何一个文化,都是千百年历史背景下日积月累形成的,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就是一种传承。
这种传承过程,首先就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因此,对于每一个人,家庭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家长扮演了核心角色。身为家长的刘持芳和刘建从小细致培养第三代琉璃工艺的传人----梅笑寒。
《手 串》材质:琉璃鸡油黄 设计:梅笑寒
《笑脸罗汉手串》材质:琉璃鸡油黄 设计:梅笑寒
生于1999年的梅笑寒,还是济南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在家庭的熏陶,姥爷和妈妈的培养下,俨然已经成为一名成熟的琉璃雕刻家和设计师。由她制作的雕刻作品线条流畅,刻画细腻,形神兼备,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由她设计的琉璃绿松石手把件,琉璃珊瑚手串,鸡油黄《笑脸罗汉》手串等,无论从造型性,视觉性,还是物质性,空间性上都无可挑剔。肩负着传承与创新责任的她,已经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琉璃人才。
不记得什么时候看的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但每一愿都还记得很清楚,第二愿是:“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自那时起,琉璃已经不再是一杯一盏,似乎它与我更增加了新的意义,而今天看过了艺缘阁的琉璃,它更成为了我的钟爱。
《八仙过海》材质:琉璃鸡油黄 设计 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