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高大上追求白富美
2016-12-12赵有权
赵有权
[摘要]中学政治课不受欢迎,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高、大、上”的问题,对此,出路应是追求政治课教学中“白、富、美”的境界。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白 富 美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62
每当看到或听到“中学政治课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的消息,笔者深感汗颜耳热。中学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的确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政治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主观责任,笔者概之为“高、大、上”。“高”,即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政治教师围绕升学指标,以考试得分为目的,采取“高压政策”对待学生,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由此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大”,即在单一应试课堂上,政治教师视学生为管辖的对象、考试的机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取“满堂灌”,致使学生消化不良,心理压力过重,成绩反而下降。“上”,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吊动学生的胃口、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政治教师往往知识越挖越深,能力越拔越高,方法越讲越玄,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忽视了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本质,教学成了空中楼阁。
要解决政治课教学中“高、大、上”的问题,出路就是在政治课教学中追求“白、富、美”的境界。
一、白:教学要有“留白”艺术
新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政治教师要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政治教师要学会“留白”,使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生命”的课堂拥有更多的自由时空。
1.表达上“留白”。政治课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寓言《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由学生甲扮演兔子,学生乙扮演农夫,学生丙扮演农妇,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将这一知识演绎出来,最后由学生丁旁白。学生把教师的“留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既赋予了寓言故事时代内涵,又让学生领会了经典故事的哲学寓意。
2.知识上“留白”。根据教学的需要,政治教师可以对有些教学内容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故意形成知识上的“空白”,给学生留下联想、生发、开拓的思想空间。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三大举措时,笔者故意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概念不作解释,而是让学生先做两道相关的选择题来发现知识上的“空白”。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产生疑问: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来判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学生渴望之下,笔者再来填补学生知识的“空白”。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知识的盲区、误区,再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有裨益。
3.思维上“留白”。政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质疑问难,创造心理上的“空白”,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面对“马桶盖风波”,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拿到市场上来卖。没有统一规则,永远只能是——越诚实经营的企业,越吃亏。”中国一些企业也能生产国际标准的好产品,只是有些消费者不知道,或者存在误解。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上,包括消协在内的一些机构,都有义务给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选择信息。根据材料,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思考: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问题上,公民可以发挥哪些作用?于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的责任重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其死记硬背。正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4.实践上“留白”。政治课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课后,即要求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例如,我校要求各班形成《我们的班级》特色文化,为此,笔者一方面让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定位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开展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活动。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给出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师生共同制作了承载班级特色文化的展板,挂在教室的门口。
“想”是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做”是学习的根本和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能算是“想”有了落实,才能真正领会所学知识,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二、富:教学要富有思辨性
高考政治要求学生具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其中包括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然而,有些教师“一言堂”,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辨析的时间空间,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思维的惰性。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疑问、见解、感受、智慧等都是宝贵的课堂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抛砖引玉、铺路搭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见解、灵感、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睿智辨析,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奏响一部丰富的、和谐的、开放的知识生成和生命发展的协作曲。政治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呢?
1.倡导平等是前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以权威者自居,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宽容的胸襟、真挚的爱心、诚恳的态度、真诚的期待,以“平等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做到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并引进竞争机制,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辩。
2.设置问题是关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设置具有可辩性的问题是引发学生辩证思维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例如,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在南非宣布,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国将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一石激起千层浪。赞赏的声音很多,尤其是已经在非洲筚路蓝缕的同胞以及许多正在面临转型挑战打算走向世界去“淘金”的企业。同样也有不同声音。有的来自国内,抱怨中国又在“穷大方”“大撒钱”,“国内那么多东西需要提高,为什么把钱给别人”;有的来自国外,西方一些势力再次提高嗓门,大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那么,中国600亿美元援非,是“穷大方”、搞新殖民主义吗?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他们的观点及其理由。
3.选择方法是出路。开展活动探究,组织课堂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思辨、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开展相互辩论,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研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美:教学要努力创造美
政治课教学绝不能是板着面孔、漠视学生情感的说教,而应该是通过教学艺术把美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1.讲述语言美。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讲得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讲出哲学语言的深刻性,讲出逻辑语言的严谨性,讲出语文语言的规范性,讲出群众语言的通俗性。
2.感受教态美。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因此,政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规范自己的仪表、仪态和姿态,努力创新美的教态。
3.交流情感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传递知识信息,还会交流情感。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课堂上教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政治教师,要通过教学艺术的情感美,把自己美好、高尚、纯洁、健康的情感,创造性地通过教学活动表现出来,并传递给学生,以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4.课堂结构美。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优雅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消化、吸收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此,讲究课堂结构美对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重要。课堂结构美不仅体现在教材知识结构上,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构展示上。这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治教师不仅要做到板书美,而且还要做到各个教学环节及其相互衔接自然的美。
5.为师人格美。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而教师人格是教师的灵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断言:“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高品位的教师人格不管是对学生的道德升华,还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都极具审美价值与感染力量。政治学科“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教师的人格美,主要体现于德美、广才、博学、卓识、善教、达观、审美等方面。因此,政治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付出。在当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就必须走出“高、大、上”的教学误区,追求“白、富、美”的教育质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
[ 参 考 文 献 ]
[1]周丙书.更新理念 点燃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激情[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2]吴敏.课堂教学“留白”的艺术[J].新课程,2010(12).
[3]杨桂华.教与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0).
[4]宋金水.创造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美[J].教师,2009(1).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