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

2016-12-10江海

新闻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江海

【摘 要】本文分析民生新闻的产生、特征及发展现状,通过实例阐述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从关注大民生及公共新闻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民生新闻; 人本意识;公共新闻

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它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热捧,是近十年来中国新闻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亮点之一。民生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表达方式的情感化以及报道手段的故事化为主要标志,它一改时政新闻的严肃,使得新闻变得生动,贴近生活。伴随着人文关怀和新闻情感化蓬勃兴起的浪潮,民生新闻重视新闻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娱乐价值。民生新闻以人文关怀为视角,以平民视野关注民生与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和欢迎,让传媒市场化需要与受众需要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民生新闻诞生发展,民生新闻栏目成为各家媒体拳头产品的同时,此类新闻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它的弊端。现如今,民生新闻发展状况怎样,当铺天盖地的民生新闻袭来时,在将来的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该如何发展,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的产生

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新闻主义,用小说的笔法写新闻故事,力主冲破传统新闻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在报道方式上融合小说的创造力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强调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都市报、晚报开始出现了关于生活琐碎的市井新闻和社会新闻,这是我国民生新闻最早的雏形。

民生新闻在我国的兴起,其实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断处于接收新知,探索新知的状态中,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勃兴,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新闻传播方式也逐渐开始变革。

民生新闻重视身边的人和事,多为与人们衣食住行有关的报道,用富有人情味的笔调生动描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些普通人的欢乐和忧伤,希冀和失望,抗争和无奈无不是在上演着一幕幕发人深思的真人秀。而秀场内外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场秀的主人公。

例如,在《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所推出的“民生新闻”版面中,几乎每一条新闻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从夏天为市民绘制“游泳地图”,到秋天为市民提供出游攻略,乃至于每一个节气的变化、每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等,都成为了版面中的主打新闻。

二、民生新闻的特征

民生新闻是以平民化视角,以人本主义观点、立场及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民生新闻由于其本身的接近性和报道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一出现就受到欢迎。

报道内容的接近性。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上接近民众,新闻多采自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小群体、小生活、小日子,平实而生动有趣。

用富有人情味儿的笔调,彰显媒体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一般以富有人情味的笔调去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例如《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曾经策划的,以夏季帮助瓜农卖西瓜为主题的民生新闻中,通过为市民绘制“买瓜地图”、关注瓜农卖瓜时的辛劳等形式,彰显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以民生化视角和民生化表达方式的民生新闻才能引起受众的广泛认同。媒体的新闻视角决定着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以及选择取向。民生新闻的内容来自于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且往往将新闻的告知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融为一体。从采编方式来看,有用性、贴近性成为新闻选择的重要尺度,平民百姓成为了新闻主体。[1]

以百姓话语为主要报道形式。民生新闻主要以普通百姓的声音来传递新闻信息,注重民众的话语权。民生新闻实现了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强调让老百姓来说话,让老百姓通过对社会事务和新闻事件发表意见来参与社会生活。

三、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报道质量、新闻水准、栏目定位方面日臻成熟,成为各家媒体参与新闻竞争的利器,在传媒市场化运作的今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越来越多的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民生新闻热,从传者的角度来看,新闻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内容要迎合受众的口味。地市级媒体在时政新闻方面,没有自己的多少优势,只能转而在接近性上做文章,民生新闻正是其突破市场困境,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

从受众的角度看,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之源。[2]民生新闻顺应了受众的要求,受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事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话语权的需求。

例如,《蚌埠日报》推出“民生新闻”版后的读者反馈意见中,“新闻写的都是自己关心的事”、“一些政策解读是自己需要的”、“新闻的服务性很强”等,都是读者爱看民生新闻的主要原因。

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体现的社会责任,得到老百姓认可和好评,但是,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缺乏创新意识成为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了民生新闻的发展。

内容琐碎,品位不高。有些民生新闻品位不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充斥着打架、邻里纠纷、街头闹剧等。民生话题不是堆砌琐事,也不是简单再现事实,而是要通过对身边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表达出一种意义和判断,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媒介审判现象时有发生。媒介审判除了媒介的角色错位、过分的追求传播效果的因素外,还与我国司法体制的缺陷、新闻媒介的官方背景、媒介自律机制的缺少、社会的人治思想传统等诸多因素有关。[3]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有些媒体为取得相应的传播效果,干涉司法程序,在司法部门并没有对案件做出结论前,作出对案件的判断,影响了公众的正确的认知和判断。

四、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影响了民生新闻的质量,未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将会怎么样?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将如何突围?

关注大民生。民生新闻应该多关注以教育、医疗、公共卫生、房产为主的民生领域,不要把新闻视角都放在琐碎的家长里短上,民生新闻应多培养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民生新闻必须彰显“主流新闻”特征,而不只是简单的“曝光新闻”、“负面报道”。这一类新闻的过多出现,影响了群众生活的信心,同时也并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民生”,如果从字面来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民”和“生”,“民”就是百姓,就是群众,那么“生”则包括了“生存”、“生活”、“生命”、“生计”等多重含义。如果只把“民生”理解为“百姓的生活状态”的话,那么民生新闻必然是“琐碎”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民生”提高到一个“百姓的生计”和“百姓的生命”的高度来理解的话,民生新闻就包含了和群众社会生活有关的国计民生内容,甚至包含对人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4]

公共新闻,未来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20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公共新闻理念,其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5]

新闻媒介应该担当起更加积极的角色,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组织和推动公共讨论和复兴公共生活,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付社会问题,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普通公众对事件的认识与专家们对事件的认识是同样有价值的,应该同等看待等等。

在后民生时代,公共新闻既有效规避了民生新闻现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又可以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搭建一个平台,使传媒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体不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传播者、更是其中的参与者。

注释:

[1] 刘明洋.传播视角下的民生新闻价值取向[J].青年记者,2007(12).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0.

[3]徐会展.从舆论监督到媒介审判.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44111/3467896.html.

[4]陈霞、刘敬源.《百姓关注》——后民生时代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窗,2006(2):21-23.

[5]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与争论[J].新闻战线,2004(4).

(作者单位:蚌埠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