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6-12-10邓振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评价

邓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9-02

1.课题界定

学校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开发、实施与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深入地探索与研究、改革与实践,从而取得经验,形成特色。

"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性。"统一的国家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对这些活动提出"课程化"要求,就在于"用程序和规范来提高活动实施的有效性"。随着一个个"活动课"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课"自然会逐步"课程化"。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理想,育人目标,校训精神,教师职业标准,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因为学生生活在这个校园中,受这样的文化熏陶。

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2.1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通过理论研讨深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内涵;(2)寻找学校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3)找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最佳结合点;(4)探寻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5)在探索与实践的同时,形成经验、理论,并使之物化为论文、报告等研究成果;(6)将研究成果初步转化成操作方案,用于实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2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借助考察、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以及理论研讨班、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各种研究平台,借助教师QQ群、信息平台等最新的教育技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注重"问题-方案-行动-反思"四个环节。针对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制定新方案,开展新行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2)个案研究法: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案例研究,仔细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特色与成效,追踪其适应和发展情况,分析总结相关经验。(3)实验法:通过对新课程开设实验,发现优势,寻找瓶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4)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及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可借鉴的经验。(5)要素分析法:对本课题所涉及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和学生家长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研究机制。

2.3技术路线。(1)组建研究团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抽调各部门精干人员为组成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强劲的研究力。(2)收集相关资料: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各项相关资料。(3)组织学习交流:进行校内校外、县内县外、省内省外交流,获取经验。(4)分类实施研究:利用专业特长分学科分模块进行研究梳理,找出关键,掌握规律。(5)编制管理文本:学术秘书定期收集汇总相关材料,予以分类编排,形成物化材料。(6)完成结题报告:在充分实验、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结题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3.组织实施

3.1实施步骤。本项研究周期为三年(2015年9月-2018年8月),其具体安排为:

3.1.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1)主持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课题;

(2)撰写实施方案,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课题;

(3)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1.2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1)按计划进行课题实施;

(2)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

(3)做好阶段总结。

3.1.3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8年8月)

(1)对照实施方案,统计分析和思辨,提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结论,并予以科学解释;

(2)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3)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题鉴定。

3.2实施过程

3.2.1课程实施策略。一是要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二是要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拓展型课程指南》、《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立与各学科相应的拓展课程目标、内容,开发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要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快教师自我发展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名师,让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四是要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的激励机制,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五是要完善各学科学分认定方案,完善学分制管理系统,构建学分制管理信息平台,对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六是要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3.2.2课程实施管理。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教师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要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课程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二是要制定、完善并落实《祁阳一中教师岗位职责》、《祁阳一中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岗位职责》、《祁阳一中教学常规要求》、《祁阳一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奖励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完善教学辅助部门管理制度,使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馆、音乐室、美术室等全方位地为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3.2.3课程实施评价。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考核方式。基础性课程的考试,文科要增加开放性命题、开卷答题、撰写小论文等能力考核的比重,理科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增加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能力评定的比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的论文、作品的综合评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校本课程考核按《祁阳一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执行。

(2)评价体系。改变只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法。尝试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①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笔记(知识结构的整理)、作业、讨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调控等内容。

②终结性评价,这是对学生三类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终结性考核上。

③在综合评价中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权重,以强化过程管理。

④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3.3激励机制。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上,应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发展向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转变。在既有的"学业成绩优秀奖"、"三好学生奖"、"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演讲辩论奖"、"发明制作奖"、"才艺之星奖"、"活动能手奖"等奖项,真正做到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4.研究成果

4.1理论研究成果

4.1.1构建了祁阳一中学校课程体系模式(见附录"课程基本安排表")。

4.1.2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报告《北师大湖南省高中校长高端研修班学员实践研究报告》

4.2学校发展成果

4.2.1坚守德育主阵地,进一步提升了育人水平。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68项省级以上殊荣。德育工作特色显著并形成了传统,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及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

4.2.2坚持教学一主线,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一是高考、学考全市领先。高考二本上线率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列省先进行列,年均3人上北大清华,年均招飞2人。2015年二本以上上线950人,其中一本突破400大关。奉琳、蒋慧玲同学分别夺得全市文理科状元,其中蒋慧玲同学以694分的高分列全省第12名。学考合格率及优秀率列全市第一名,居省前茅。

二是特长教育成绩斐然。音体美特长生升学率有历史性突破,学科竞赛年均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人次,其中奥赛、科技创新大赛成绩尤为喜人,一直居全市前列。招飞工作成绩显著,近三年年均招飞突破3人,列全省第一名,获评"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和"空军招飞工作突出单位",跻身"全国招飞百强学校"之列。

4.2.3积极推进新课改,进一步形成了品牌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所有的学生都成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加大了课改力度,承担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和《高效课堂的有效性》两个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同时作为全县唯一一所新课改样板学校,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设60门校本课程,其中《三吾文化经典选读》、《校园英语300名》等10门校本课程已形成了品牌效应。

4.2.4夯实了"名师工程",进一步打造了一支专家型、学者型师资队伍,学校涌现了国家级名师4人,省级名师15人,市级名师35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推广工作的意见》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4]《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