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2016-12-10李凤
李凤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2-01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使人类生活、工作环境日益恶化。在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 而是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打乱自然固有秩序, 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 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机, 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1.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内涵
1.1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1987年, Ceballos-Lascurain 在题为《生态旅游之未来》(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中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 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世界生态旅游协会(TIES)于1993年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995年我国为生态旅游做了这样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年提出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区居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态旅游定义。
1.2环境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模式
1.2.1环境教育的概念。环境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新范畴,环境教育要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环境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全人类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环境教育是为了认识环境的价值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人们培养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而进行的教育。
1.2.2环境教育的分类。(1)正规环境教育。正规环境教育是指学校里面进行的环境教育,它通过正式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和实践教育, 包括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它是环境教育的最主要形式。(2)非正规环境教育。 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指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其他机构和组织所进行的环境教育。与正规环境教育相比,非正规环境教育实施的对象范围较广泛, 实现途径也多种多样,因此难度较大。
1.2.3环境教育的模式。目前人们已普遍认可,与环境相关的教育包括三条核心线索,即"关于环境的教育", "通过环境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人们获得价值和态度所必需的知识;"通过环境的教育"强调人们在自然环境中, 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环境知识, 从而影响其态度、转变其观念,最终改变其行为;"为了环境的教育"是指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2.1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是指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借助教育手段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 使其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关系不是相对独立的,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不可缺少。对于生态旅游而言, 环境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环境道德观念, 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2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
2.2.1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涉及到多方, 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居民和生态旅游者。在进行环境教育规划之前, 需要对各利益方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针对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特点, 对他们施以适当的教育。
2.2.2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法。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主要受众是生态旅游者,因此根据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特点,环境教育方式包括自然观察、解说活动及参与型教育活动等。
2.2.2.1自然观察。自然观察就是让游客在生态旅游活动中自觉体验、观察自然和感受自然。这种环境教育形式的重点在于环境的营造,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如观鸟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自然观察的设计重点要考虑活动的开展既要使游客充分接近自然, 又不会对自然产生较大影响。
2.2.2.2解说活动。根据解说媒介是否具有能动性,可以将环境解说分为人工解说和非人工解说两大类。
(1) 非人工解说。非人工解说是指通过视听媒体, 解说牌和宣传印刷品等的解说。解说牌应突出教育性, 使游客能够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视听媒体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来调动生态旅游者求知的积极性, 并增强环境教育效果。宣传印刷品的形式简单,内容可以准确地传达给受教育者,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 人工解说。人工解说员即生态导游者,是旅游地用以向游客主动地、动态地、互动地传达教育信息的人员。人工解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性。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更可以和生态旅游者进行交流,回答旅游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除了信息交流以外,生态导游员一直陪在旅游者的左右,可以对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
2.2.2.3体验型教育活动。在自然保护区,体验型环境教育的本质是快乐教育,即鼓励生态旅游者亲自动手,亲自参加,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强化他们对环境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体验型环境教育活动强调游客的亲身体验,参与一些生态旅游活动,尤其是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游客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举例——米埔自然保护区
世界著名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既是华南地区仅存的红树林地带之一,也是一个主要的候鸟越冬和觅食地。在香港记录的400多种鸟类中, 米埔就有260多种。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日浓,"让我们到米埔去"已成为一种时尚。米埔不仅使一些举世闻名但处于濒危边缘的鸟类受到了保护, 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和环境教育的场所。
4.小结
在生态旅游中进行环境教育, 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中的各种资源,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充分调动生态旅游者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育活动变得有趣,游客既享受了游玩乐趣, 又受到了教育。这种通过环境的教育方式, 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游客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乐趣, 激发了他们对环境的热爱,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达到了正规环境教育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环境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采用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