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机电专业中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衔接的开发与探究简析

2016-12-10邱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中职高职

邱芳

摘要:从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现状,课程模块设置遵循原则,以及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中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研究,为中高职其他衔接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衔接;内容衔接;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1-01

1.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现状

目前中高职使用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由于编写组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使得教材内容重复率极高。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已经形成稳定成熟的内容体系,但也有的内容难度比较大,不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并且起步初期又注重扩张办学规模,忽视了课程的开发研究,教材主要借鉴工科学校及中职学校所用教材,使得知识内容没有细化,也没有充足的企业调研,造成知识内容过难,理论内容过多,甚至出现知识的倒挂现象。这势必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资源的浪费。比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职、高职对低压电器的讲解都是面面俱到,理论、结构、原理、选择等内容基本都一样,这样的内容设置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偏离了中高职教育办学的宗旨。

2.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建立清晰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按照"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建立清晰的课程开发思路,高职院校要以此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为依据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开发要以适应市场为原则,构建的课程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课程的内容调整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强化高职专职教育中的实训性,在此思路下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规划、标准以及教学方案等。

2.2认清形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电气控制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编制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全面认识当前社会的电气控制技术发展方向,及时掌握社会最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以此作为编制与调整课程的内容;其次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发展具有特色的高职电气课程体系;最后课程的内容也要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增加创新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把握方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顺应知识综合化的趋势,在课程实践中实现专业课程与通实课程的融合。具体说来,高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优化应该做到:第一,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出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顺应企业工作流程与生产要求的课程体系,并且根据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环节,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二,以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组织结构为依据,建立活动课程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衔接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

3.1课程开发的相同点

(1)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主动适应课程变革、优化课程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突出技能。

(2)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开发的目的。制定满足不同层次教育需求的教学内容,改变目前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这种知识重复、断层、倒挂等现象。促进知识的衔接,节约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机制。

(3)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依据。课程开发的依据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学生认知规律,制定适应中高职不同阶段的课程培养目标。

(4)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高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应的开发团队,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协同中高职院校的相关老师,通过责任分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注重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够用为度,突出实验实训的地位,真正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防止资源的重复消耗。

3.2课程开发的差异

(1)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开发不是简单地抄袭和东拼西凑,而是对教学内容地深入研究、科技进步所需知识地总结。满足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求,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课程开发并不是高不可攀,它是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体现,是中高职教师为满足教学需要,对当前知识的整合补充过程,是对教授内容的升华。三是中高职教材的开发不要各自为营,两者要统筹兼顾,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衔接性的编写。

(2)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适应职业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职业人。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的技术人才,比如机电类专业的流水线工人、布线工人、熟练的操作工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突出的是高素质和高技能,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机电类专业的设计、维护维修和高级管理人员等。所以在课程开发上就应该有所侧重,注意不同层次培养的需求,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岗位需求要求。

(3)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学生认知规律、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的,中高职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技能差异为依据。虽然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相似,但由于两者的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故此中高职知识技能要求也应有所侧重。中职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分析,技能方面的分析、设计,设备产品的维修维护等。比如中职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熟悉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结构,会选择、检测各种低压电器,能识读常用的电气线路图,掌握基本照明线路与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步骤与规范,并能安全、正确调试,会检修一般故障的电气控制线路;具有安全用电常识,具备初、中级维修电工知识等。

3.3课程内容的组织。经过精挑细选的课程内容,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主要为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而设置。应该反映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实际编排教学内容为特点,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中心进行组织。在工作逻辑模式下,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就要按照工作过程顺序来进行,以项目、任务、工艺、范例、设备、产品等作为课程的实现形式,以工作程序为标准。以接触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将教学内容转换为制作"电动机拖动电梯轿厢上、下行的控制电路"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实训方式开展教学。其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将实训项目设计为由理论知识、动手实训、知识拓展、技能训练和任务考核等部分组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巧妙地把关键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中。例如,学习时间的考核用于模拟岗位工作的时间要求,学生考勤计入每一次学习成绩中,占一定份额的分数;学习方式用于模拟工作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工作任务细分后落实到个人,个人接受任务及完成任务都进行签名确认用于模拟岗位责任制等。

总之,中高职机电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衔接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对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规划,才能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持久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中职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