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6-12-10刘淑娴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善学新知三角形

刘淑娴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59-01

著名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做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到不教呢?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教师是学生头顶的一片天空。"教师圣神的职责赋予我们要认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潜心钻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我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概括为这几个词:"愿学"、"乐学"、"善学"。

1.“愿学”

"愿学"也就是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首先取决于喜欢你这个老师。也就是说你在孩子们心中是个好老师。 我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勤恳,能做到对每个孩子负责;一个心里有爱的老师才能教育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驾驭教材,激发学生他们潜在的青春、活泼、奋进的活力 ;为学生树立一个高大令他们崇拜敬畏的榜样。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中的男神(或女神)。

其次,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激趣引入"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画、幻灯、录像等,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它的兄弟姐妹,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驱使学生竞相回答。在让学生猜想之后,笔者又拿出一个用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做成的"小机器人",此时学生内心充满探究的欲望,很自然地进人了学习情境,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做了良好铺垫,真正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天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诸如小组比赛、看动画故事、动手操作等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只有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授解题技巧。实践证明,新课导入成功,对于整课的教学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2.“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让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并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不仅需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还需通过情境创设引入知识,以活动形式组织探究,针对学生差异而实施评价。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3.“善学”

善学也可以说成是善思,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激发反思的动机,抓住反思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从以下方面做到:

(1)学习新知前反思。

(2)学习新知中反思。

比如有位老师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课,教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探索一:出示下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么能够各分出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形状有什么关系?面积是多少?

探索二:在学具中选出两个三角形,你能拼出什么图形?三角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结合探索一,你能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探索三:现在有一个三角形,你能说明你的计算方法对它也是适用的吗?

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从而获得统一的有价值的数学模型,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3)学习新知后反思。

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只有在课堂中做到"""愿学"、"乐学"、"善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才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善学新知三角形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太极拳之“善学”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