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及解题方法精选

2016-12-10任政强王瑞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导电现象解题

任政强 王瑞兰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2-01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具收拾利落,省时省力;物理学习和解题中教好方法的掌握就好像得到一把快刀,解题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下面就教学及解题方法逐一举例分析:

1.放大法

放大法重要强调"放大",就是将细微的现象放大便于我们观察研究从而得出其现象中的结论。例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2.积累法

在测量微小量(长度、质量等)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粒米的质量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粒米的总质量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

3.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中学物理课本中: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代替法

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5.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7.科学推理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8.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9.比较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如电动机和热机;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10.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物理分析问题的方法,当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总结,希望给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导电现象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解题勿忘我
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的制备
CPS导电回路电动斥力的仿真计算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人体导电与低压触电演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