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信息技术课堂要效率
2016-12-10吴宝凯
吴宝凯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49-01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在于,它的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机房内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机房硬件设备是否完善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它的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1.备好课是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
如何有效地备好信息技术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首先得备微机室里的一切硬件和软件环境。比如电脑能否正常运行,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学生的上机和教学的进程,对于软件环境,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软件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还有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备课时都应该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就不会因为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
备课过程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备好教学组织形式。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把知识结合到操作中去,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轻松突破重难点。再有就是要备好师生互动的渠道,也就是考虑如何让绝大数学生都在互动交流中有所得。只有互动得法,才能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要不然就会造成老师和学生各做各的教学局面。
2.使用兴趣激励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去积极地、主动地、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擅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点,顺势诱导,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样学生才可能乐学、爱学、活学。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讲解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切入,并顺势诱导、激其趣、励其志,教学才能引人入胜,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3.要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也要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始终注重并擅于引导学生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并随时根据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用小组合作学习,缩小个体差异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分小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具体的方法就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而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而且让学生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
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不仅提高了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通过小组之间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
5.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评价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