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12-10陈超群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角形价值观核心

陈超群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12-01

"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原则,紧密联系我校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建设幸福资溪献策献力。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年级数学下第5单元《三角形的认识》,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和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以及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3)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做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高,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高,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案例分析:

1.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只有他们有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缴械过程。在整节课中,老师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个内容时,就是在学生的僧或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三角形,观察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做的角,大胆放手,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老师多来回走动巡视,时刻注意关注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平台。

2.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准切入点。

课堂一开始,老师呈现了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进行着城市建设,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

预设 生:三角形

师: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预设 生:红领巾、流动红旗、自行车、屋顶。

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图片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新生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不仅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进而顺理成章的进行爱护周围事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个国家需要一种统一的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同样一所学校也需要一个让全体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那就是爱护校园。

案例二:

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她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2×8=163×8=244×8=326×8=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她却说了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她说:"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是的,最后一题这名同学是做错了,可同学们看到了她前面做的三道题了吗?怎么不说她做对了三道题,而大声说她最后一道错了呢?看来,我们是比较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这老师的话让后面听讲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是的,如果老师们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他们犯下的失误,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效果要好的多。

总而言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然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使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适时适度,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三角形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