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迎来作文教学的旖旎春天

2016-12-10吴绵绵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语文

吴绵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1-01

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入手。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作文教学从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的时候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者中恐怕算得上是'老大难' 中的'老大难' "。正因为作文教学这么难,所以很多语文老师都在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途径,但似乎收效甚微,因此曾有人以"带着镣铐跳舞"形象地展现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窘境,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仍处于"寒冬"景象。那如何迎来作文教学的旖旎春天呢?教无定法,我在此也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想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与广大同仁谈谈作文教学。

1.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

多阅读、勤练笔,是从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身上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值得提倡。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对学生来说,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多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我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因而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不过,教师要指导学生应有选择地读好书,因为好书往往是出自名家之手,语言有可取之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认真揣摩作者如何运用语言,主动进入作者的语言世界,跟作者同悲喜。然后再利用自己的眼光和见解去鉴别、吸取和积累。一旦养成这种边阅读边积累的习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便能把别人的语言发展成自己的语言,甚至在写作中经常会冒出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闪光的语言来。正因为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并要求学生每学期要准备一本专用的笔记本,以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积累。但千万不能把阅读当成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学生平时写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甚至"下笔如有神"。 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2.善于挖掘写作源泉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许多初中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导致有的学生写作文时胡乱编造,空话、假话、套话一大堆。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要有真情实感。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无米之炊"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未能充分挖掘写作源泉。其实很多学生并不一定是缺少可以写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一种潜心思考生活的精神。因此许多学生一看到作文,就被一个"怕"字所蒙蔽。大家知道,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接触外界事物的途径相对单一,因此善于捕捉信息成为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很多,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心灵其实经常被外界的事物触动着,可他们是否把这些曾触动过心扉的东西身留在心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人与事,除了要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感悟和思考之外,同时要对别人经历的事做出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并从熟悉的事物中觉察出新意,甚至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事转移到自己身上,然后根据表达的需要,真实地把感情表达出来,这样同样也可以成就自己的好作文。

在最近一次月考中,我班的肖文琦同学在《出错》这篇作文中,她就能够针对经常发生在同学身上的作弊问题进行思考,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在数学考试中因被一道13分的难题难住却又有机会作弊的窘境下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最后在成绩和诚信的较量下,她选择了"诚信",我尤其喜欢她最后的点题——"在知识的考场上,我可以出错,但在诚信的考场上,我不能出错"。因此要重视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光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既有所思又有所感,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及胸中的积蓄,学生的写作灵感就喷薄而出。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他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入手。凡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么就学生的作文而言,"改"文章的主体是谁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才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至于修改作文的训练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学生改自己的文章,更可以是学生之间互改互评互议,有时候也可以在教师批改的基础上再修改。而这几种训练形式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学生之间互评互议。但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因而一开始我并不直接让学生一下子就互改互评作文,而是先提供范文,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评改要求讨论范文,教师再引导他们应评什么、改什么,经过几次训练,学生也能从中悟出评改的要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互评互议中掌握了写作技巧。因而,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老师轻松了,学生也受益了,何乐而不为呢?

4.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最忌使用一把"钥匙"开几十把锁,这样的成果往往是少数见成效,多数不尽人意。在教学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分类要求,要善于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比如我就是喜欢采取鼓励的原则,喜欢从不同程度的习作中进行挑选张贴,即让更多的学生的习作在班级里有公开发表的机会,以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这种效果是非常好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就非常重视成功的化作用,他认为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尝试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记得在2015年我所任教的一个班中有一个男同学,他的学业成绩还算优秀,就是对语文不大感兴趣,原因是他对语文有畏惧心理,尤其是作文写得不太好,但在一次议论写作中,我发现他进步很大,我当即把他的作文张贴在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当他发现后,那成功的喜悦自不待言。从此以后,他对写作的兴趣大增,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对于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可以说是一幅灵丹妙药。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地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新闻联播"等栏目,因为这些栏目的特点是:所选内容或是国际,国内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或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话题集中,又往往能多角度地阐述议论,深入挖掘。学生若能经常看这样的栏目,就犹如置身于一个社会大环境中,视野变得开阔了,情感也丰富了,渐渐进入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佳境。他们既有思又有所感,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及胸中的积蓄,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以上几点似乎是老生常谈,新意不多,但我始终觉得采取这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大家坚持改革,奋力攻坚,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进而迎来万紫千红的旖旎春天。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