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简约课堂诵读文学经典

2016-12-10马丽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马丽娜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学校是一处乡镇农村小学,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建设更是跟不上,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之又少,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差。基于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阅读天地,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高效课堂;经典诵读;儿童文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19-02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深入实践,探索如何在保证完成教材教学目标的同时,压缩教材教学课时。把空余出来的时间,用在推荐、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给学生更多的课外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1.努力构建简约课堂

我们采用了"多元导学"教学模式,它解决了怎样进行压缩课时教学,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简单高效学完教材,进行阅读和背诵,把更多的经典选进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积累量,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我在摸索探讨中,特别做到以下几点:

1.1吃透教材,整合教材。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十分突出。我们就紧紧抓住单元主题,对教材进行统领,注重对整个单元教学的整合。

1.2抓好预习,培养习惯。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学生什么时候预习,预习哪些内容,如何设计预习提示?首先,我们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精心设置预习提纲:有字词认读、理解与书写,也有课文理解和质疑、资料搜集等等。其次,我们要求对预习常抓不懈,扎实进行,形成一个固定的预习模式。最后,辅以预习检测。我们通过检测词语认读、难字识记交流、组内质疑交流等进行预习检测,督促学生做好预习。这样,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1.3删繁就简,抓住本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压缩课时,就必须根据学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删繁就简,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组织教学。根据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结合小学生记忆力强而理解力稍弱的特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遵守"重诵读,重积累,轻分析,轻理解"的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去除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就抓住语文学习最关键的书写、诵读、积累、表达等去组织教学。

1.4重视书写,指导朗读。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朗读是情感体会的重要方法,凭借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理解语言情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一些情感丰富的内容的朗读指导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需带学生走近作者,进入课文,全身心地感受,以准确体会、表达情感。

1.5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学习语言,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厚积",方可"薄发"。中高年级段,语言的积累很重要,课内积累背诵优美词、句、段,对于他们来说是宝贵的生活词典,需要从点滴丰富,日积月累。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有意识地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寻找"读写迁移"的结合点,进行读写迁移训练。课下,利用写小练笔、日记等方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2.上好简约教学优质课

结合学校实际,在"多元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以小学语文"一半时间教教材"所体现的简约思想为依据,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简单有效"的简约课堂。2016年5月我执教《草船借箭》一课,利用"一半时间教教材"模式,大胆进行课时压缩教学。

2.1学习目标设置明确。我针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一共设定了三个学习目标,从生字正确书写到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关键词语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学习抓住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等。

2.2注重课前预习。我增加了自主预习单,让学生在课前扎扎实实做好预习,读准词语、写好生字、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等。

2.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理念,出示的批注要求准确简练,便于学生自学批注。本节课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统一,我抓住两个重点,进行深入的实践和练习,学生有一个学会到会用的过程。

3.诵读和阅读经典,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时,我们参考了孙双金的《十二岁以前的语文》、薛瑞萍的《日有所诵》等资料,以"国学经典""诗词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分年级积累、背诵、阅读。其中,国学经典有《三字经》、《笠翁对韵》、《论语》等。诗词经典又分古诗词经典和现代诗词经典,如《千家诗》、《诗经》、《飞鸟集》、《沙与沫》等。儿童文学经典,低年级以绘本为主,有《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中高年级以《三国演义》、《草房子》、《夏洛的网》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为主。

经典怎么读?根据研究,最终确定,国学经典和诗词经典以诵读为主,提倡"熟读成诵",目的是为了积累;儿童文学经典则以阅读为主,目的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班级开设有多种形式的诵读课和阅读课,阅读活动也丰富多彩。诵读课上,既有自由诵读,也有小组合作诵读,更有诵读方法的指导。既让学生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又提高了诵读兴趣。读、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读的多了,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学生的家庭作业,除了读书,就是写读书笔记。

通过一年多的经典诵读和儿童文学阅读,学生的变化非常明显:经典诵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经典诵读的感受体验丰富多彩;学生对国学经典及儿童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了,知识面越来越开阔,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

总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儿童文学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大大增加,习作能力也增强不少,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孙双金.《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4]薛瑞萍.《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长春出版社.2009年

[5]朱永新.《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6]陈 琴.《经典即人生》.中华书局.2011年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