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养老观念的影响

2016-12-10焦津强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子女养老

焦津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081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养老观念的影响

焦津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081

儒家思想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根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法宝,也是解决现实社会各种矛盾与问题的思想利器。如今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子女的养老负担过重,养老责任感薄弱。本文认为应深入剖析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进而分析中国社会的养老现状以及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养老困境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中国养老体制建设。

儒家思想;养老观念;老龄化社会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各种由“养老”引发的家庭矛盾频频发生,“养老”问题一直高居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孝道”为核心的养老观念,古代统治者大力推广孝道,历代明君视“孝”为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普通百姓因特立独行的孝举而流芳千古。因此,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既要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又要靠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提供精神支撑。通过汲取儒家文化精髓,借鉴西方国家养老体制的闪光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制,现阶段的养老问题终将得以妥善解决。

二、儒家思想孝道观念剖析

(一)物质上供养父母,即“养亲”

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主要分为两部分,既强调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又考虑到父母的精神需求,两者缺一不可。从物质层面看,孝道观念主要体现在“养亲”,即赡养父母。传统儒家思想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如山高如海深,子女在成年后报答父母的深恩是良知的重要体现。与子女成长同时发生的是父母的日渐衰老,父母长年累月为家庭的付出,对子女的呵护是加速父母衰老的重要因素,从这一层面看,子女赡养日渐衰老的父母责无旁贷。其次,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倡导“衔环结草”的思想,即对于别人给予的恩情要铭记一生、知恩图报,虽然父母与子女是生理上的血亲关系,父母抚养年幼的子女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子女必须学会感恩,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在父母年迈之时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养亲”上子女要做到的最基本要求是满足父母的日常生活物质需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物质极度匮乏,很多子女舍弃满足自己生存的物质资料来供养父母,这虽然是“养亲”的极端,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子女对父母的深情,对“养亲”观念的恪守。

(二)精神上体恤父母,即“敬亲”、“顺亲”

孔子的“色难”道出了孝道的最高境界,《论语》中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对父母和颜悦色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尊敬父母的体现,是“敬亲”和“顺亲”的要求。众所周知,年长的人由于脱离社会生活严重,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子女离家等问题,容易出现精神空虚,而子女对父母精神空虚的漠视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根据传统儒家文化,子女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温柔体贴。

值得注意的是,儒家思想虽然提倡“敬亲”、“顺亲”,同时也注重“谏亲”,子女对父母的孝不能是愚孝,在尽孝道的同时要理性思考,纠正父母的过错弥补父母的不足。对父母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亲”,是对父母不负责任的体现。“谏亲”也不是对父母意见的忤逆,“谏亲”的真正原因在于对父母的大爱与尊敬。但是,在“谏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手段,否则不仅不能起到作用,还会僵化与父母的关系,伤害父母的感情。

三、中国社会养老现状分析

(一)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出生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凸显。伴随老龄化而来的是养老问题,“谁来养老”、“如何养老”等问题被广泛讨论。“独生子女”是独特的一代,也是肩负目前养老责任与重担的一代。在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因此很多独生子女尚未学会如何去爱父母,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必须独自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压力过大。其次,虽然国家将养老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但是这一养老体系并未在全社会广泛覆盖;老龄化加重的不仅是子女的养老负担,也使得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在一个青壮年人口为主的社会中经济高速发展,反之经济发展滞缓,而养老问题的完善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因此老龄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矛盾。

(二)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漠视,现有养老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老人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我国现今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但是与之相比更广泛的问题是社会普遍漠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就子女而言,当今社会过多关注人的物质成就,而忽视对人的精神情操的培养,因此传统的孝道文化被抛诸脑后,另一方面,社会压力以及养老压力多大使得子女生活压力多大,年轻人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工作、参与社会竞争等,父母的精神世界一无所知,例如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相依为命,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子女无从知晓。就父母而言,中国父母不善表达,子女年幼时不懂如何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而今不懂如何表达自己被爱的需求,因此容易造成子女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既有老年人和子女之间沟通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压力。

(三)养老体制尚不健全,养老金缺口严重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养老矛盾的关键所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养老体制有待完善。第一,由于几千年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养老主要靠子女,而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造就了如今大批的“双独”家庭,这就使得两位年轻人至少承担着四位老人的养老责任,从而造成年轻一代压力过大。第二,近年来经济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很多单位将员工的养老金进行投资,因此造成部分养老金缺口。第三,政府和社会对养老的责任承担不足,政府对养老的经济投入有待提高,对养老的法律界定有待完善。同样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养老是子女的义务,而忽视了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多没有子女或失去子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

四、汲取儒家思想精华,建立健全中国养老体制

(一)弘扬“养亲”的观念,普遍实现子女对父母的物质满足。

“养亲”是孝道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所谓“养亲”,即赡养父母,满足父母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有舒适的住所。在基本物质需求满足后,给父母创造更舒适的颐养天年的条件。孔子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试想这对子女而言是何等的悲哀与凄凉,因此,为人子女者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孝道、养双亲。

“养亲”的观念在亚洲国家尤其普遍,“养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尤其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国家,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更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与责任。就新加坡的养老体制来看,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制度完备,但是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与责任,例如,新加坡的老年人可以获得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福利,但是子女依然会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子女并未因为优渥的社会福利而忽略“养亲”的义务。因此,建立完善的养老体制,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儒家传统孝道观念在年轻一代的普及,通过学校教学、公益宣传的形式使“养亲”成为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二,对“养亲”失职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子女失职的原因,化解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提高子女的思想觉悟;第三,对“养亲”的标准进行法律界定和规范,使得传统文化中的“养亲”进入法律体系。

(二)推行“仁”的思想,通过财政支持补充养老金缺口。

由于近年来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养老金出现严重缺口,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弥补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问题,但是依然有很多适龄老人无法领取供给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历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倡导“仁政”的思想,“老有所养”是“仁政”的重要体现,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养老问题的财政支持。就国家对养老的财政支出来看,各个国家的政策各有所长,对养老的扶持力度也不尽相同,这主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也相对健全,“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涵盖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社会成员基本的养老需要是社会福利提供的,也就是国家财政支出提供的,如果要享受更高程度的养老金,则需要一定的个人缴纳。众所周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西欧国家每个人也相应承担了与其优渥的社会福利相对的缴税额度。因此,加大国家对养老的政策倾斜可以借鉴以下几点,第一,要将“以德治国”、“推行仁政”作为国家的政策方针,使得国家的财政支出向社会养老倾斜,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还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第二,大力发展国家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这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唯有如此,经济发展的成果才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通过“养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广,实现全社会对养老问题的支持与参与。

“养老”不仅仅是家庭与政府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儒家思想强调“养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道德关怀与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如今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所在,因此在做好家庭养老和政府扶持之外,应该鼓励更多的慈善组织和商业组织加入解决养老问题的行列。第一,做好对无子女赡养的老人的统计工作,建立相关的慈善基金,组织志愿者,定期对老人进行关怀,并给与经济帮助;第二,养老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乎老人晚年的安康快乐,因此可以效仿发达国家的养老院养老模式,鼓励商业公司的参与。以美国老人公寓的建设来看,主要分为独立式老年公寓、集合式老年公寓和护理型老年公寓,通过老年公寓的建设集中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老年公寓的建设、运营是由政府部门和商业组织共同开展的。而欧洲在解决养老问题上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慈善捐助,除了类似于美国的老年公寓外,还有老年人收容所、护理院以及养老医院等,这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满足各种需求的养老服务。因此,在建立中国养老体制时,我们可以效仿欧美的老年公寓发展模式,实现全社会参与养老。第三,通过政府宣传,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尤其是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解决养老问题的关注。

(四)弘扬“敬亲”的观念,消除老年人的精神空虚。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对“敬亲”做了明确的阐释,“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认为“养亲”是尽孝道最基本的层次,而“敬亲”是尽孝道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没有了“敬”,那么人和畜没有明显的区别,人就失去了成为人的基本素养。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九成的老人存在精神空虚问题,这恰恰是与中国传统的“敬亲”思想相悖,解决老年人的精神空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对于子女外出务工的老年人,一方面要呼吁其子女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福利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老年人关怀;第二,对于目前大量的空巢老人,社会各界的慈善团体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精神需求的关注,定期组织空巢老人参加文艺活动,填补空巢老人的情感空白。第三,鼓励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老年人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生活单调,因此子女和社会要协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组织老年人参加文艺活动,开展老年社区书画展,歌曲舞蹈比赛等。“敬亲”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尊敬,同时也包括了帮助父母脱离精神空虚,建立丰富的精神生活。

五、结束语

尊敬老人,遵从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在当今养老问题重重的时候,重建中国传统孝道观念,推动建立健全养老体制势在必行。在建立全新养老体制的同时,我们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吸取外国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制。

[1]封宇.儒家思想对现代家庭养老的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2013.

[2]孙涛,黄少安.儒家文化背景下养老制度安排的选择[J].经济研究,2010.

[3]程俊,石建军.论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观念的影响[J].商, 2014.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子女养老
养老生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