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2016-12-10于晓泉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师德新常态青年教师

于晓泉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新常态”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于晓泉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正临“新常态”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意义重大,尤其应重视新进青年辅导员师德的塑造。从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状况看,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新常态”和辅导员师德进行概念阐述,根据辅导员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从国家、个人两方面提出解决师德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措施。

新常态;辅导员;师德建设;路径

一、概念界定

(一)“新常态”

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艾里安(MohamedEl-Erian)第一次提出“新常态”一词,当时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持续性的低增速过程。“新常态”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①他强调的是持续而缓慢的速度。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7月,习总书记也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因此,在师德建设方面,也需要“新常态”的前进步调。

(二)辅导员师德

师德,即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高校辅导员,应遵守的道德品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被称为高校辅导员师德。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服务水平,并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二、现状概述

如今,辅导员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其受众,加之学生处于模仿定型期,青年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趋向。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多项法律、规章和政策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但在师德建设的制度上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青年辅导员虽然学历较高,但在思想上存在缺乏政治理论修养和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由于青年辅导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常出现忽视育人职能,学术态度急功近利,师表作用欠佳等问题。“新常态”时期,如何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有效性措施,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三、路径探析

(一)制度新常态

制度建设是保障。“新常态”视角下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当建立一套可操作易量化的考评体系。

第一,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应制定适合教师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注意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等制度与师德建设措施相结合。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方向朝实践性研究倾斜。第二,制定具体化的教师师德规范,完善制约和奖惩机制。第三,学校应落实有关师德建设的培训、考核、评价、总结等制度,增强持续性,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师德培训常态化,量化师德考核,增强评价信度与效度。在确定评价标准方面尽量做到可视和量化,以便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数值比对。除此之外还应注重评价主体全面化,高校师德评价主体不仅应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同事,还应当包括学生、校工会、后勤部门以及校外团体、媒体,甚至信用评价组织,以此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二)思想新常态

意识引领是驱动。“新常态”下教师师德在思想意识方面应着力改善两大问题:

其一,提升自我政治修养。青年教师应注重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基本的政治问题应有清晰认识;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脉络,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策、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主动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合理及时的解读。同时,在精通本专业知识内容的前提下,结合相应的政治理论,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观念,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传达党的政策精神。

第二,塑造积极价值观。青年教师不能只把教育当作谋生手段,不能将校外“创收”作为第一要务,而应担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应以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为重,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养成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形成集体主义观念。青年教师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修养和敬业意识,把重心放在学生上,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践行“慎独”。这样,才能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行为新常态

行为塑造是抓手。教师行为失范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规范。

首先,强调育人职能。德怀特·艾伦(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就曾对此作出阐释:“在知识量井喷式增加的二十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高等教育忙于应付纷繁复杂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基础,授业解惑是任务。青年教师在授业解惑,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当重视传道育人,科学知识最终的落脚点在人。注重科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也不能偏废德育工作与思想引领。青年教师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价值观的引导,而不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青年教师应更加注重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带领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学生不断拼搏的毅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软实力”不能仅靠辅导员一己之力,专任教师也应担负起此重任。

然后,以生为本。青年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狠抓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作弊等问题,塑造良好的学风。牛津大学规定教授每周必须与3-4名学生进行单独谈话;诺丁汉大学要求每个学生每周与一个教师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深入交流;香港中文大学对此也做了规定,即每位教授每周至少与学生共进3次餐等。③由此可见,世界一流大学极为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状况。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此少有规定。教师除了上课时间在教室,课后也应该多与学生谈话,通过作业批改,解决学生在课业上和生活上的种种疑问。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好科学研究,职称评聘与关爱学生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最终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风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校风建设。

其次,弘扬学术正气。当前,高校应适当弱化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绝对核心地位,提升师德师风评价权重,采取师德导向原则,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绝不姑息,坚决处理。教师应在学术研究中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在撰写论文与专著过程中,踏实调查、全面阅读、细心总结,耐心撰写;严厉处理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以违法方式买卖或占据他人的学术成果的行为。中国高校学术风气是中国学术氛围的晴雨表,应着力改善因学术趋利化造成的学术资源浪费,打造健康的学术环境。

最后,强调师范引领。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对正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在思想上,青年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倾向于把老师当成朋友看待,对学生而言,同辈群体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应更加严格的对待生活作风问题,更加审慎的处理个人情绪,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着装,着装应以典雅成熟为主,不宜过于暴露,不修边幅;言谈举止庄重大方,不应语言轻浮;应注意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上课不随意接打电话,不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课后生活作风正派,异性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指引作用,教师的形象愈是正面向上,对学生,对社会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总之,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在把握“新常态”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塑造积极地价值观和人生观,教书育人,以生为本,弘扬学术正气,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鞠躬尽瘁。

注释

①中国新闻网:习近平“新常态”表述中的“新”和“常”http:// www.chinanews.com/gn/2014/08-10/6477530.shtml

②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求是学刊,2005( 3) : 7

③周敏,熊仕勇.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师德新常态青年教师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致良知与师德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