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模式探究

2016-12-1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8期
关键词:路线火灾个体

郑 亮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山东 青岛 266109)

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模式探究

郑亮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山东 青岛 266109)

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建筑失火是人员伤亡的重灾区,当建筑失火时,建筑中的人的反应行为是影响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火灾发生时需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员安全地从建筑中疏散出去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建筑火灾中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是考量建筑防火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同时,建筑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疏散受到人的行为、年龄、性别以及火灾自救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火灾发生时人员面临火灾所采取的各种反应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为后续的建筑防火及人员疏散设计、防火安全评估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筑火灾;人员疏散;行为分析

建筑火灾是火灾发生的重点也是消防的难点。据不完全统计,在建筑火灾中造成的巨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多是由于未能建立完善的建筑火灾应急人员疏散及火灾救援预案导致的。因此,做好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行为分析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现今,在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中主要分:建筑本身和人员的行为两大主要的方面。其中从建筑本身出发考虑的是建筑的人员疏散系统是否合理、可靠。而人的疏散行为分析则是对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的应急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做好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行为特征的分析对于建筑火灾疏散设计、建筑防火优化等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1.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行为分析

建筑火灾根据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分为:起火、初期、燃烧扩散、完全燃烧以及衰退等几个阶段。当火灾发生时建筑内的人员需要尽快疏散,从人员接受到火灾信息到确定疏散方案及人员疏散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员疏散应急行为会根据火灾发展的进程产生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在火灾发生时火势的多变、瞬时特性以及火灾所产生的高温、有毒气体等对人员的影响所造成的。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心理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人员的求生欲望占据上风,同时伴随着焦虑、恐慌等多种心理活动以及建筑内的密闭环境会使得人员的行为失衡,从而会对人员的疏散应急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在建筑火灾发生时甚至会出现人员跳楼逃生致死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建筑火灾发生时,在周边环境的剧烈刺激下人员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判断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进而使得人员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1)选择自己熟悉的路线逃生,在建筑火灾发生时,大多数的人员会选择自己熟悉的道路进行逃生以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火灾现场。在这一过程中,熟悉的环境能够刺激人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人员会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选择熟悉的路线进行逃生,当发现逃生路线存在阻碍时以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2)向地,在建筑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第一反应是向下逃亡以期待能够安全的逃离火场。尤其是在一些高层建筑中,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以最快的速度逃至一楼才能安全逃离火场。而当逃亡的过程中发现烈火封住出口时人员会原路返回或是产生冲动的心理,而这一过程中已经浪费了宝贵的自救时间。同时冲动的心理会使得被困人员产生跳楼等极端行为。

(3)依墙而走和向光性,在建筑火灾发生时,由于建筑内环境较为密闭,火灾燃烧所产生的浓烟会使得建筑内的可见度明显变差,建筑内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会由于能见度问题较差而导致无法顺利逃生,因此多采用手、脚等扶墙来确定逃生的出路。同时在逃生时如发现亮光则会向亮光方向移动。但是殊不知在建筑内的光亮处则主要是火灾较为严重的区域。因此,在建筑内疏散标志应当设置在通道距地面0.3m~1.0m范围内的两侧。同时建筑内的疏散标志、应急照明等都通过应急电源来为人们指明疏散的方向。避免人员在黑暗中盲目地向光源处移动。

(4)从众。当建筑火灾发生时,人们由于遭遇突发状况以及缺乏对于火灾发展状况的了解,会丧失对于情况的判断思维能力,当遭遇人流受到周边人流情绪的影响会产生一种盲从性跟随,认为多数人所确定的逃生路线往往是安全的,缺乏自身对于逃生路线的判断。

(5)选择方便之路。在建筑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大多数的人员在逃生时往往以方便为逃生路线的选择依据,并未对逃生路线的安全性进行详细的考虑。例如:在建筑内火灾发生时面临着两条逃生路线的选择时,一条障碍较多但是同向安全的出口,另一条宽敞但并未通向安全的出口。在人们选择逃生路线时多选择的是宽敞的那一条而对其是否通向安全出口并未多加考虑。当路线遭遇阻碍时才返回选择另外一条路线从而使得宝贵的逃生时间被大大的浪费。

2.影响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的因素

当建筑火灾发生时应当按照:报警—通知周边其他人员—确定火势—尝试灭火自救。在这一过程中人员个体由于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人员的反应行为有所差异。在报警和确定火势的行为中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而通知他人的行为则与之相反。同时通过对火灾发生时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发现:

(1)性别会影响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行为。据研究发现,建筑火灾发生时,男性多倾向于参与灭火而女性则报警比例较高,且女性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会使得其在面对建筑火灾时更倾向于借助外力来进行避难和逃生,同时在面对逃生阻碍时女性的排障能力较弱。

(2)对于火灾发生现场的熟悉程度也是影响人员疏散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现场较为熟悉的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选择快速、安全的通道进行撤离。

当建筑内的被困人员形成火灾群聚体时,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融入到此群体中,通过研究发现,在建筑火灾中,火灾群聚体的火灾生存能力要较单一个体的生存能力较高。在建筑火灾中形成火灾群聚体具有以下火灾行为特征:

(1)当形成火灾群聚体后,个体之间通过一起行动、避难及逃生可以有助于减少恐惧,增强信心。通过实验表明,在同一情况下单一个体在建筑火灾受困的情况下在房间中的忍耐时间要远远低于群体在建筑火灾中房间中的忍耐时间。

(2)火灾中受困群体情绪的传递和增强,在受困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情绪会互相传递,在情绪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反馈放大的作用,个体会受到周边个体情绪的影响。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传递。

(3)钝化。在特定环境下,群体内存在非个性化的“集体心理”,这种心理具有一定的迟钝性,并使得其中个体的感觉、思维和行为与其独处时的情况具有很大不同。这一特征通常表现为消极等待救援。

3.提高人员疏散行为的相关对策

3.1做好建筑内安全疏散系统与避难场所的合理设计

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火灾发生时人员的行为特征,并结合建筑的使用情况做好建筑内相关疏散系统的设计。比如说建筑内女性较多或是老幼群体较多时,应当加强避难层、避难间的设计,并尽量简化疏散系统。

3.2加强建筑内疏散指引系统的设计优化

从建筑火灾发生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来看,为确保建筑内人员的疏散效果需要加强和优化人员疏散指引系统的设计,减少火灾发生所导致的人员在建筑内方向迷失所造成的疏散延迟。通过在地面设置连续的疏散指示以提高疏散效果。同时在疏散指引上应当充分利用人员疏散时沿墙和向光的行为特性,将疏散指示标识在墙上和地面上以提高疏散指引。此外,在一些关键地点应当设置建筑消防标识图以使得人员能够对火灾发生建筑的平面布局情况及消防应急通道等有一个充分地了解。

3.3加强建筑内的自动灭火装置与防火隔断

当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如能及时对火势的蔓延和规模加以控制将能够对建筑内的人员安全疏散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为此,需要加强建筑内的自动灭火能力与防火隔断,常见的闭式喷水灭火系统在大空间建筑内的灭火效果较差。随着灭火技术的提高,新型的雨淋系统、自动定位喷水灭火系统以及水喷雾灭火系统等主动消防系统将会在建筑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同时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建材等在建筑中加设防火隔断以最大限度的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为建筑内的人员的安全疏散争取时间。

3.4加强对于建筑消防安全的管理

建筑失火是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需要加强对于建筑消防的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对于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建筑及场所更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根除消防监管死角,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做好建筑消防人员疏散演练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对建筑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结语

建筑火灾是火灾发生的重点和救援的难点,做好建筑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行为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与安全评估,对于提高建筑的消防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张培红,陈宝智,刘丽珍.大型公共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2):22-26.

[2]袁启萌,翁文国.基于幸存者调查的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0):41.

[3]梁军.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1):866-869.

X92

A

猜你喜欢

路线火灾个体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画路线
找路线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