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智慧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16-12-09成青青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门市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摘 要】 文章指出,当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县域经济必须抓住契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智慧人才建设,形成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发展智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催生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解决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以此引领经济发展形态转向“智慧经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长远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智慧经济;发展路径;海门市

一、“智慧人才”是驱动“智慧经济”的源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据调查,县域经济由于受产业布局、发展环境、工作条件等制约,人才短缺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吸聚高端人才乏力。表现在:有的观念滞后,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态,重招商引资,轻招引人才;有的急功近利,只图“掠夺式”使用,不图培养,忽视人才的再培训、再学习、再提高;有的求全责备,不能很好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发展空间,“引”与“用”脱节。因而在县域层面造成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窘境。

1、人才战略要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

县域经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突破和作为,首要的必须依靠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人才战略上,要构筑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以重点人才工程引领转型升级工程、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规划制定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县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作出整体性安排,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提出工作要求和措施,抓好县域人才战略的具体落实。在政策措施上,要完善激励政策,创设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形成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今年3月,海门市制定出台了《“创业海门523”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计划利用5年时间,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引进5名(个)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扶持20名(个)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培育300名科技企业家。据有关资料,其中科技创业领军人物最高可以获得20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

2、人才招引要注意急需和长远相互结合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县域经济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并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这就要求根据县域特点,创设招引人才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的途径,既要关注急需,又要把握长远,更要有打造可持续创新“智慧人才”战略储备库的远见卓识。首先,要招引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能快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同时,要招引符合本地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带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还要招引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留学回国的青年留学人员等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才。海门市为了形成创业基地聚才效应,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东城创客创业园、机器人产业园、建筑设计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链条。目前,海门人才总量已经突破20万人,其中各类高层次人才9000余人。先后引进中科院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24名,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42名,省“双创团队”2个,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6人。

3、人才培养要采用多层次和多形式

要加大培育既懂科技又懂市场,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质态,对本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科技企业家。同时,要依托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等,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批本地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型人才、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引进熟悉国际规则、实践经验丰富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加快提升企业家的科技素养,着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海门市不仅做好人才的引进,更注重人才的培育,近两年海门先后成功举办了“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中国制造2025·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主题峰会等高端人才年会等,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二代企业家传承提升培育工程等。今年3月,经过组织申报、条件审核、社会公示,全市确定了29人为海门市第一期“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培育期为5年。在这5年中,科技企业家可享受多项政策支持。

4、海外揽才要有更宽视野和更实举措

要增强国外揽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更宽的视野,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以县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瞄准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高端人才集聚区,大力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加强与欧美同学会、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中法青年促进会等进行深度合作,通过组织开展赴境外引才引智等活动,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团队,构筑一条符合县域产业发展特色的“产业人才链”。海门市通过建立“海归创业学院”和留学报国基地,拓展海外人才工作站,发挥好科协海智基地作用,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确定了对海外人才工作站给予每站每年5至30万元的补助,对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赴海外引才引智活动,给予参团民营企业代表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公共费用补贴。今年5月,17位北美精英携带创新项目来海门开展创业考察,分别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新区、海门港新区等地对接,多人表达了创投意向。今年6月,海门市成立了留学人员联谊会,有力地激发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智慧产业”是奠定“智慧经济”的强力根基

“智慧产业”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主要体现的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产业更强调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的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市场营销的智能化。发展智慧产业,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催生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用智力和技术密集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必须要以智能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突出抓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要鼓励企业加速更新淘汰档次低、能耗高的生产装备,推动企业智能成套生产线、智能专用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示范应用。突出数控装备普及换代、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特别要加大重大装备的智能改造、高端装备的自主制造、制造模式的集成创新。海门市围绕打造智能制造的目标,持续推进装备制造、现代家纺、电子信息、轻工建材等产业优化结构、提升档次、高端发展,加快实现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把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壮大主导产业的主要抓手,不断扩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范围,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营销模式革新,加快两化融合由局部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过渡,推动主导产业加快构筑竞争新优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海门新开工超亿元项目达到45个,总投资超过105亿元。位于临江新区的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配置有公共实验平台、GMP实验工厂、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园内已有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海门分院、中科基因等40多个科研项目进驻落户。

2、用数字化和信息化催生战略新兴产业

当前,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在酝酿新一轮工业革命。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互联网等新技术全面嵌入到制造业中去,融入到产品中,提高附加值,从而使整个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迈向价值链的高端。要通过互联网的新技术,引发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变革,创造更多的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等,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在培大扶强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海门市坚持以发展高端产品为方向,完善产业链条为关键,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优化产业布局为基础,全力培大扶强海工平台和高端船舶、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新材料、建筑工业、航空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六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创新产业集群。据介绍,今年1至4月,海门111家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产值211.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规模产值比重达到33.1%。南通振康公司自今年起,从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向机器人研发拓展,占地200亩的机器人产业园项目4月份开工建设,规划5年内年生产RV自动精密减速机10万台(套),焊接工业机器人2万台。

3、用高端技术和集约化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发展智慧产业,从生产手段上看,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生产模式上看,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成为制造模式的新趋势;从生产组织上看,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未来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小型化、专业化、定制化将成为制造企业发展新特征。所以,要引导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海门市全力拓展智能产业。大力实施“互联网+产业”行动计划,通过网络集聚创新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重点产业、关键领域融合创新,着重在工业机器人,建筑、家纺、红木创意设计,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挖掘和培育新增长点,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去年7月,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得国务院批准,11月正式实施,累计通关已达1.4万多票,出口额近20亿美元,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智慧城市”是彰显“智慧经济”可持续的窗口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和运行,增进市民幸福感受,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发展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1、突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创建“智慧城市”

要借鉴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县域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对创建智慧城市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形成推进创建智慧城市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体系、任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一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民生应用等三大导向,建成企业到产业无缝衔接的智慧经济体系;二要以资源共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重点,建成智慧人文体系;三要以高效互动、优化体验、数据公开为突破口,构建智慧政务体系;四要以医疗保健、社区服务、旅游休闲三位一体,创建智慧民生体系;五要构建事前预防性控制、事中操作性防御、事后恢复性补救三层防御屏障,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海门市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动力,坚持以民生为本,问题导向,适度超前,精心制定好建设规划。同时,强化统筹,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水平,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民三大关系。并且以创新举措,调动多方力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急用先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有序、稳步推进。

2、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智慧城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极,也是实现“智慧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最近,海门市出台《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在切实保障民生普惠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产业升级、企业发展个性化需要,以及承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的特殊需求。计划到2020年,海门将总体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G级,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百兆级;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5%以上,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占有线电视用户比例超过50%。去年全市实现通讯资产投资19.6亿元,通讯业务完成9.01亿元,全市应税销售超亿元前10强企业中,电子信息类企业独占3席。今年,4G网络、光网改造、基站扩容等项目计划投资3.65亿元。目前该市光缆线路总长度62.2万公里,上网用户总数89万人,占总人口的近90%,跻身“江苏省首批信息消费试验区”。

3、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智慧技术的应用推广,建设智慧型民生服务体系,增强市民“获得感”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推进科技惠民,在城市交通、医疗卫生和人口健康、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建设智慧安居服务、智慧健康服务和智慧文化服务等。围绕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等重点,打造一批智慧社区。今年,海门市启动智能公交建设,探索智慧交通新模式。他们在部分城镇公交线路试点使用公交电子站牌,实时显示本条线路本站台行驶方向的所有车辆所在位置,以及公交车还差几分钟进站、距离车站还有多远等,为市民出行提供智慧路径。同时,开发与应用智能公交手机APP作为智能公交建设的重点。只要打开掌上公交软件,手机屏幕上便会出现站点查询、线路查询、换乘查询等选项,只要输入所在位置和目的地,系统便能自动生成最佳乘车路线和换乘方案。

4、建设智慧型政府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智慧政府治理体系,要完善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服务形式和覆盖面;要开展司法法律帮扶平台、职工维权帮扶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覆盖面广、群众满意的服务载体;要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整合就诊卡、医保卡、农保卡、公交卡、健康档案等功能,逐步实现多领域跨行业的“一卡通”智慧便民服务。海门市依托“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海门”信息化服务平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智能公交”、“联网审计平台”、“智慧档案馆服务平台”等项目,重点推进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数据整合与共享项目等基础性、公益性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互联网+经济”重点推进海门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宏观经济运行管理系统、智慧园区2.0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互联网+政务”重点推进协同政务办公平台、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互联网+民生”重点推进健康海门、安居海门、畅行海门、绿色海门等项目建设。去年底,海门市与英国索尔福德市就“智慧城市”开展合作,成立“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整合知识、技术、资本等方面优势,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项目的运筹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共海门市委.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一区一基地”建设的意见[Z].海委发〔2016〕15号.

[2] 中共海门市委,海门市政府.关于“创业海门523”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Z].2016-03-14.

[3] 金江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40-44.

[4] 助推“智慧城市”海门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EB/OL].新华网江苏频道.2016-02-29.

【作者简介】

成青青(1982.7-)女,江苏海门人,中共海门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

猜你喜欢

海门市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Four Seasons
江苏省海门市龙信幼儿园活动掠影
猫鼠会谈
吃火锅的发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