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朗族莽人妇女的经济参与现状与出路

2016-12-09杨亚凡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出路现状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红河莽人妇女经济参与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探讨提高莽人妇女经济参与性的对策建议:要促进莽人女性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性;转变陈旧观念,解放思想;开展符合莽人妇女特点的多层次教育;培养农业致富的妇女模范和带头人;加强莽人地区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 莽人妇女;经济参与;现状;出路

布朗族莽人(以下简称为莽人)是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的一个原始部落,是我国典型的人口较少民族,现共有833人,2009年4月被归族为布朗族,至今仍保留莽人的称谓。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莽人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由原来的十多个散居住点合并在龙凤村、平和村与牛场坪村3个自然村。作为莽人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莽人妇女,占莽人人口总数一半,有“少小民族”和“妇女”的双重身份,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2008年以来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综合扶贫工程覆盖了交通、水、电、居、农田、产业、村貌等项目极大改善了莽人的生产生活条件,莽人群众学习了多项农业技术,在蔬菜种植、甘蔗、草果、香灵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家畜养殖等农业生产中,莽人妇女己成为一支重要生力军。但是,在莽人女性经济参与实践中,有利条件和现实困境同时存在,应该发挥有利条件的优势,提高莽人女性经济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充分挖掘她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将有助于增强莽人女性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民主、自主意识,促进她们经济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转变、社会地位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莽人妇女经济参与的有利因素分析

1、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莽人开始过上了定居定耕的生活,莽人的经济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刀耕火种逐步发展为固定的农业经济,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也逐渐产生了变化,近几年来依靠草果、香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莽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其中栽培草果、香草等经济作物的收入占莽人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很大。目前莽人的人均收入已达2800元,比2009年增长了1387元。[1]2014年龙凤村、牛场坪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为98户农户提供草果苗11万株,更新种植320亩,新植草果650亩;为龙凤村、牛场坪、坪河三个村的农户110户发放商品仔猪257头,[2]极大促进了莽人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2、特色产业经济带动商品流通

在政府的帮扶下,莽人地区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猪、鸡等畜禽养殖业,栽种茶叶、草果、衫木、香蕉等经济作物。随着莽人经济作物栽种规模的扩大,每到经济作物成熟期,收购经济作物的中间商就直接到村寨里同莽人进行交易,或是莽人拿到就近的市场去进行交易,增加了莽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金平县供销社利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共投资30000多元更新改造了南科村委会白梅超市、乌鸦坪上田房村王有亮超市、南科和平村龙正强超市,开始开架售货,这些举措改善了莽人地区的商品流通,也增加了莽人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

3、莽人地区农业主体的培育

截止2012年莽人地区共举办科学种植、养殖科技培训班50期2800人次,推广杂交水稻800亩、杂交玉米1900亩;[3]在政府的组织下,选派15名莽人农产品经纪人参加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培训,在金平县城和金水河镇举办2期少小民族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其中有29名莽人获得资格证书,[4]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莽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意识。随着广播电视、在莽人地区还开设了“专家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乡土课堂”,有针对性地对莽人党员、全体种植户开展种养殖技术、使用农具的方式方法、农产品储运、营销方法,这些举措促进了莽人地区产业主体培育,帮助莽人女性掌握农业致富技术,增强她们农业致富的信心和主体意识。

二、莽人妇女经济参与的制约因素分析

1、对原始图腾德崇拜思想

一般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不能用科学的方式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进行解释,自然宗教应运而生。长期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莽人村民将摆脱贫困、消灾除病寄托于神灵保佑。崇尚鬼神的观念严重禁锢和约束了莽人的思想和行为,扼杀他们的理性,导致部分村民特别是中老年莽人村民对现实社会的不关心,对公共事务的不在意,他们认为不论得到什么还是失去什么都是上天或鬼神早就安排好的,人是不可能对抗鬼神和天的,所以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淡然无存了。这种自然宗教德影响抑制了莽人地区经济形态的升级和发展,不利于莽人妇女的思想意识与现代市场的对接,进而不利于她们对经济活动的参与。

2、依附型的经济发展观念影响

物质层面上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金平县委、政府把原来深山老林里散居的莽人安置到4个村寨定居,帮助他们建盖房屋,教他们开田种地,发放给他们耕牛和生产生活用具,给予了莽人群众迈入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思想意识层面看,贫困地区,莽人妇女们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和低水平的生活状况,导致不少人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满足于低水平的温饱,有的更是把各级政府的帮扶和救济看作长期依赖,缺乏一种促进和激励莽人妇女自力更生、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在结合地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莽人从农业项目的选择、技术的推动、产品的市场化和营销都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缺乏开拓创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运作知识,在经济活动中容易形成一种“等、靠、要”思想,长期以来对莽人群众特别是女性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莽人妇女的社会经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就无形中遭到抑制。

3、教育发展水平导致的素质偏低

观念意识的改变可以促成人的个人行为的变化,教育、文化科技不发达导致莽人群众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的机会少。改革开放前,莽人分散居住,交通不灵,信息闭塞,社会发育程度低,学校存在着办学条件差、学校布点不合理,部分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1968年前,莽人村寨没有办过任何形式的学校,也无一人上过学。因此,莽人中不仅没有识字的人,而且能听懂汉话的人也很少。1969年,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于当年在南科新寨开办了第一所小学。随后雷公打牛村和坪河中寨也办起了学校。这三所学校均为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一师一校,是隔年招生的初级校点。[3]坪河下寨一直都没有办过任何学校,全村几乎都是文盲;贫困的生活条件反过来又使莽人教育意识淡薄,对教育认知程度不高,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教育的重要方面均没有形成重视教育发展的氛围,致使莽人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同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趋同性,不能与莽人社会发展的需求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导致莽人地区本土教育缺失,教育水平长期落后于我国平均水平,进而影响了莽人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受教育年限很短,莽人妇女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普遍不高,普遍低下的文化素质使得她们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知,多数农业项目的信息、农业技能来自于村干部或是乡、县一级政府、农科专家、培训班,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型的过程中,面对快速反应和瞬息万变的的市场,她们难以用广阔的视野、敢冲敢闯的胆识和快速应对的自主发展能力来应变。

4、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和落后的生育观

莽人中重男轻女思想还是严重的。过去莽人男人以打猎为主,女人则在家采集老林中的野果、野菜和从事一些简单的农务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导致大多数莽人妇女存在着较强的依附心理,缺乏竞争意识,对社会生活存在着疏远和逃避的倾向。同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低下的生产力和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了莽人地区以多育为导向的生育观。云南省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的邱荣仙、张丽琼等对金平莽人妇女生育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在69名已经生育的妇女中,生育子女数1~15个,生育5个以内的比重大,占85.2%,生第1胎时的年龄为12~33岁,平均18.45±3.42岁,生育年龄普遍偏小,[4]莽人的这种早育、多育观念一旦形成,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增大了莽人家庭养育孩子的负担,影响了莽人妇女的健康状况,加重了莽人妇女的家庭成本,制约了莽人妇女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增进莽人妇女经济参与的对策建议

1、转变陈旧观念,解放思想

要在莽人地区形成学习致富的学习观念,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莽人妇女中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氛围;帮助莽人妇女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从小农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拓眼界,干预创新开拓,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发展规律;政府应加现代生育观念的宣传,转变莽人女性早育多育的生育观,树立少生、优生的生育观,让莽人妇女摆脱生育的重压,争取更多的精力来来参与家庭、公社、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活动;破除“守规观念”,增强她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莽人女性农业主体。

2、开展符合莽人妇女特点的多层次教育

第一方面是扫盲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是掌握其他知识的基础,应加强莽人妇女的文化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首先要有针对性,内容安排上要结合莽人地区生产发展的各种需要,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二是教育要有发展性。对于莽人女性来讲参加学习除了提高自身素质,还有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学习内容应与莽人地区的社会发展相符;三是教育要有实际性。即教育内容上应在扫盲的基础上,与生活、生产需要有密切的联系,符合莽人妇女的现实需要例如读写家庭生活用品名称、常见农作物名称、常见药品名称、常用的农药化肥名称、初级的计算等。第二方面是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手工业加工技术、产品储运、营销等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莽人是一个“直过民族”,普遍需要学习家畜的圈养,家禽的疫病防治,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的防病虫害、种植方面的知识。第三方面是妇女生活知识。主要是涉及莽人妇女计划生育、女性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培训,家庭收支安排、日常储蓄、子女教育、投资理财等的家政管理知识,妇科疾病的防治、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卫生保健常识,社会活动的参与、遵守乡规民约等方面的公民基本常识,同时教育还应该包括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等方面的民族文化知识培训,以增强莽人妇女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她们投入到家园建设中的积极性。

3、培养农业致富的妇女模范和带头人

当地政府应加强对莽人妇女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手把手帮扶,提高莽人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培养从事特色产业、第三产业的致富能手。利用产业基地、示范基地为平台,吸纳莽人妇女的加入,树立先进妇女典型,使她们成为当地的骨干和增收致富的带头人;授予“三八红旗手”、“妇女生产经营能手”、“示范基地妇女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创造条件使她们先行获得适用农业新技术,成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并予以经济、政策的扶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莽人地区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随着莽人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的转变,莽人妇女已经成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主体,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州、县一级的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发展以莽人妇女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妇联、农业局等部门应从政策、知识普及、宣传方面加强对莽人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和培育;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指导莽人妇女合作社制定章程,健全合作社内部组织机构,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利益分配制度等相关制度;引导莽人妇女采用多种方式入股,带头创建产业基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引导莽人妇女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地方农业和财政、税、金融、工商等部门要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对莽人妇女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政策扶持。妇联要充分发挥作用,对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优先支持,推动莽人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2][3] 曹松林.金平布朗族(莽人)综合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完成[N].红河日报,2012-6-18.

[4] 莽人有了农产品经济人[N].云南日报,2011-1-3.

[5] 杨六金.一个鲜为人知的族群一莽人的过去和现在:十六年跟踪实察研究昆明:南教育出版社,2004.313.

[6] 邱荣仙、张丽琼、周朝当等.金平莽人妇女生育及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3.

【作者简介】

杨亚凡(1979-)女,云南建水人,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农村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出路现状
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