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机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09王坤
王 坤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微课在“机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 坤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机织学”课程的课时少、内容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将微课应用于“机织学”课程教学。探讨微课在“机织学”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和实验环节中的应用。
微课;机织学;教学改革
“机织学”是我校(湖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多、理论多、工艺多、机械原理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随着新教学大纲的修订,该课程的课时减少,内容却没有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上课积极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听课效果较差。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找新的教学素材,开拓新的教学思路。随着近年来微课的流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大部分内容,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些短小精炼的微课进行预习或者复习。本文就微课在纺织工程专业“机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 对微课的认识
关于微课的提出,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一种说法是,1960年微课第一次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当时被称为微型课程(Minicourse)、短期课程或者课程单元[1],其目的是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同时及时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体现学科课程特点;另一种说法是,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2]演变而来,让非本专业人士能够学习化学知识,并运用到其他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微课还没有统一定义。2010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的研究,发展至今,对微课的诠释有多种版本。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通过不断提炼与归纳,将其定义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汇[3]。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结构完整、内容短小;内容选择灵活、独立性强;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结合PPT、动画、动态图等手段增强微课的趣味性[4]。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在5~10分钟内学习某个知识点、难点、重点或者主题,并且可以采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2],对于生活和学习都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网络的学生,这种方法更易于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
二、 “机织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 授课方式简单,模式单一,缺少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有课时的限制,教师在45分钟的时间内要进行大量内容的讲解,主要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讲课速度较快,学生无法及时吸收课堂的知识。并且由于内容较多,学生不能抓住课堂内容的重点,课下的时间也只能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资源匮乏。
2. 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
通过近5年对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课程知识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有些学生上课睡觉,平时不看书,到考试前几天熬夜“背书”;有的学生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划出考试重点,这些都仅仅是为了最后考试能达到60分。这些划重点、背难点、突击应付考试的方式,导致学生只重视考试成绩,忽略知识的积累,缺少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更不要提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3. 课程资源缺乏
“机织学”课程涉及大量的机械、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理论,尤其是某些机构的工艺过程,学生只能通过书本或者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过程乏味、枯燥,缺少对机械内部和工作过程的观察了解,而目前网络上相关的资料也比较少,且没有一定系统性。
三、 微课在“机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
“机织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在一章课程讲完后,教师需对该章内容进行总结、精炼。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简单地罗列、重复知识点,学生对每章的知识点如走马观花般浏览,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将每章的总结做成一节微课,时长5~10分钟,在课堂上播放,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机织学”微课教学内容
每章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总结性小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该章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验教学
在新制订的教学大纲中,机织学实验部分的课时较以前减少了8个,但是实验内容并没有减少。针对时间少、实验内容多的问题,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实验,教师可减少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和清洁环节的讲解,把这部分内容做成微课,供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以浆纱实验为例,因为学生对浆纱目的、浆料选择、调浆过程、浆液质量指标测试、浆纱过程、浆纱机操作方法和浆纱质量检测等已经熟悉,实验时学生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查看操作流程、实验过程匆忙、失误多、分析不到位等问题。微课的应用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 课外学习
授课结束后,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后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微课。如讨论型微课,以浆纱为例,教师可以列出讨论提纲:(1)常见黏着剂有哪些、特点是什么?(2)如何调浆?(3)浆液的质量指标有哪些?(4)浆纱的质量指标有哪些,如何检测?学生可结合课堂上的讲解,通过课后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将各章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不同教学环节(如难点答疑、试题讲解、实验安排等)制作成不同的微课,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观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或者更好地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课程的学习。此外,还可以帮助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到课堂学习的学生,能够及时跟上课堂进度。
四、 结语
通过将微课应用于“机织学”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有效利用网络新技术,整合了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1] 张一春.微课是什么? 我给出的定义[EB/OL].[2013-04-27].http://blog.sina.com.cn/s/blog _8dfa9ca20101ouw0.html.
[2] ZHOU Nan Zhao,FUMIHIKO Shinohara,SHARON Sivert.Regional Guidelines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for Pedagogy-Technology Integration[M].Thailand: 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2004.
[3] 李智.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58-159.[4] 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124.
王 坤(1982—),女,河北衡水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用纺织品。E-mail:wangkunxiaomei@163.com
G642.4
A
2095-3860(2016)05-03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