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篮球邂逅游戏
——大班幼儿趣味性篮球游戏的改编原则与策略

2016-12-09余照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拍球篮球技能

余照君

(上虞区实验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53)

当篮球邂逅游戏
——大班幼儿趣味性篮球游戏的改编原则与策略

余照君

(上虞区实验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53)

幼儿篮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灵敏性、协调性的发展,然而如果枯燥乏味的训练则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失去对篮球及运动的兴趣。本文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提出了在游戏中嵌入篮球技能学习的理念,遵循“关联性、整合性、趣味性”原则,在实践中积累了“经典改编、结构化环境创设、多通道参与、情境标记”等多种策略,在快乐游戏中开展大班幼儿篮球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球类运动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创造性篮球游戏 改编原则 策略

篮球运动涵盖了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它不仅能显性地让孩子个子长高,更能让孩子学会合作、坚持、感知团队的重要性。科比,这位美国篮球超级巨星,从三岁开始便接触篮球,从小就产生了对篮球的热爱,至高中时代就已经体现出篮球巨星的气势,他后来在篮球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幼儿时期的影响。而爱滚动的球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大班幼儿是发展大肌肉群及开展球类运动启蒙的关键期,因此在学前期让儿童用合适的方法感知、接触篮球能全面、有效综合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保持和提高孩子的生命活动。[1]

3—6岁时期的幼儿好奇好动,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反复技能学习,若用单一的、简单的教授方法让幼儿学习篮球的相关技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培养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还会产生反感及厌倦情绪。而游戏是幼儿最能接受、最愉快学习的一种活动,因此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爱游戏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全面嵌入篮球技能的培养,用渗透和无痕的方式让幼儿从小感知篮球,习得基本的篮球技能,将会对幼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合幼儿篮球的发展目标和内容,创造性设计改编游戏,在游戏中巧妙渗透篮球技能的学习,在游戏中实现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篮球游戏改编的原则

1.关联性原则

选择改编游戏时要综合分析,根据篮球目标和要求选取能有效结合的游戏,且不破坏原游戏的主要情趣,避免牵强附会,使游戏情节等能较好地为促进篮球技能服务。

2.整合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多维度的活动中完成的,因而在设计篮球游戏时要考虑到目标的渗透式整合,如在游戏中可整合数学、方位、音乐节律、语言交往等领域的目标,使单一的篮球游戏变得更立体和多元。

3.趣味性原则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在嵌入篮球游戏时,应选择那些经典的、富有情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玩耍中自然习得篮球的技能。所设计的游戏最好富有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幼儿想玩、愿玩的意愿,在游戏中感受玩球的乐趣。

二、在游戏中嵌入小篮球运动的策略

1.经典改编策略

在幼儿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大量的经典游戏一代又一代被传承下来,并深得幼儿的喜爱。教师可巧妙改编这些经典游戏,并有机将篮球技能融入其中。如边走边拍球,若让幼儿单纯练习拍球,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厌倦,而经典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可以巧妙地整合此技能学习。幼儿问教师“老狼老狼几点了”,边问边进行拍球,老师随机回答“五点了”,幼儿便拍五下球,重复的方法游戏,直至教师说“天亮了”,幼儿便快速边拍球边躲回各自“营地”。此游戏幼儿百玩不厌,同伴之间还可以不断变换角色来玩,也可在老狼处替换不同的动物角色。既有简单的重复,又充满了变化,符合幼儿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幼儿在反复玩此游戏中,提高了行进拍球的能力。按数拍球,既整合了顺数、倒数等数学数字概念,也提高了幼儿控制球的能力。

又如传统游戏“丢手绢”,教师将原本幼儿园蹲下围圈改编成了原地蹲下拍球,边合乐唱丢手绢的歌,另有一名幼儿围圈行进拍球,当听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后面时”将手中的手绢随机放在另一幼儿身后,当听到“快点快点抓住他时”,被放手绢的幼儿快速起立,快速行进拍球追赶放手绢的幼儿,游戏反复进行。此游戏的追赶情节深受幼儿喜爱,在不改编总体玩法的前提下,有效嵌入了原地下蹲拍球和快速行进拍球的技能学习,深受幼儿喜爱。这样的经典游戏改编,既保留了经典游戏本身的精髓,又很好地渗透了篮球技能的练习,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2]

2.结构化环境创设策略

所谓结构化环境,是指利用平面环境,设计布置形象的标记或图片,用环境来隐形提示幼儿的活动。在篮球游戏中,同样可以用此方法。

例:

幼儿先听音乐绕S形边走边拍,听到音乐停,师随机发指令:“红的和绿的是朋友”,站在这一图标上的幼儿互相抛球,在重复游戏中,师随机变化抛接的对象指令,在此游戏中提高幼儿互相抛球接球的能力。

许多心理专家认为,在学前阶段,运动刺激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多样化、有挑战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充分练习的兴趣,增加幼儿运动的数量,扩展运动方式,而简单的环境对于必经专注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3.竞技对抗策略

大班幼儿爱竞技、爱对抗、好玩好胜,已萌发了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篮球本身就是一项对抗运动,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巧妙设置安全对抗游戏,来激发幼儿玩球的兴趣。如幼儿非常喜欢看电视里真人秀“撕名牌”的游戏,有趣、好玩、对抗是吸引幼儿的关键。因此我们可巧妙地切入幼儿行进拍球护球的技能,幼儿在背上贴上自己制作的名牌标记,听到哨声后,在指定的范围内互撕“名牌”,关键是要边拍球边护球,并去撕对方的名牌,还要灵活躲避他人的撕牌,最后保留名牌者得胜。这一游戏幼儿百玩不厌,在玩中发展了幼儿拍球护球的能力,提高了灵活躲闪和躲避的能力,以及身体移动能力,对提高幼儿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很大帮助。

诸如此类,教师还可设计两队PK赛,每队选出小选手在指定范围内开展拍球赶对方球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既要保护自己的球,还要勇敢出击,用另一只手去段对方的球,球被断了者为输,两队轮流派代表开展PK,最后剩者为赢方。此游戏不仅培养幼儿敢于进攻的意识,更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多通道参与策略

幼儿的学习从来不是孤立的,篮球活动也是如此,在游戏改编中,我们还可充分渗透音乐、语言等因素,给幼儿多通道的感知和参与。如在自抛自接游戏中,我们可有机改编童谣“炒黄豆”,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中,幼儿合节奏边自抛自接球,边朗诵: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可变化不同品种的豆名朗诵。在多通道感知的活动中,也可巧妙地把自抛自接、击地抛球、花式抛球等技能整合进去,在朗朗上口的节律性音乐语言中,能有效避免幼儿因枯燥练习而带来的乏味感。

又如幼儿可以持球围成圆圈,边听音乐边拍球,当音乐慢时,拍得慢,音乐轻快了,则快拍,高音处垫脚拍,低音处矮人走路,当听到雨声,幼儿纷纷拍球躲进圈内的家中“避雨”。在此游戏中,幼儿不仅提高了控球能力,还提高了音乐的辨听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相同的学习目标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重复出现能使幼儿从“泛化”阶段向“自动化”阶段过渡。

5.情境标记策略

幼儿非常喜欢投篮活动,常常自行持球在开展投篮活动,但在初期都常常因投不中而懊恼,此时,教师可借助形象直观的图形标记来帮助幼儿降低学习的难度,在球板的中间、球框的正上方贴上怪兽的图形标记,组织幼儿开展打怪兽的游戏,引导幼儿瞄准篮板上的怪兽,用正确的方法打板投篮。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显性提高,还会互相比较,打中了几次,当幼儿对打板投篮逐渐熟悉后,幼儿投篮的命中率也明显提高,使幼儿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既发展了上肢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又有效帮助幼儿克服了投篮动作发展中的高原期现象。

6.器具整合策略

在篮球游戏的开发创编过程中,我们也能有机选择一些器具开展整合,引导幼儿开展富有挑战性的篮球活动。如篮球的滚投与绳子的结合,篮球活动中的跳拍和竹竿的结合、篮球活动中的行进拍球和皮筋、竹梯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材料、在不同方向操控篮球的自主探索,发挥想象加以结合,生成多种花样玩球的新方法。

7.卡通植入策略

许多通俗形象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深受幼儿的喜爱,如光头强和熊大熊、喜洋洋和灰太狼,教师可将游戏情节设计成幼儿卡通形象,如“森林种树”游戏中,幼儿分别扮光头强和熊大,用雪糕筒模拟“种树”,另一组边拍球边“砍树”,而熊大则边拍球边“种树”,将倒地的“树”扶好,在此游戏中,幼儿既体验了有趣的卡通人物游戏,又无痕地练习了拍球控球能力。

以游戏为手段,既能服务于篮球活动的发展目标,又能在过程中保留游戏的乐趣,实际上就是“寓教于乐”,这样的过程能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学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也能使枯燥的施教和练习变成生动有趣的篮球活动,从小在心里深深烙下小小的篮球梦。在无痕中学篮球,在游戏中学篮球,在蓝球中感知成功和快乐,培养浓厚的篮球兴趣和运动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社会性发展,这正是改编创新篮球游戏的意义所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

[1]徐泽民/洪晓芳著《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201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2]柳倩著/周念丽著《学前儿童健康学习发展核心经验》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拍球篮球技能
幼儿拍球技能培养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劳动技能up up!
篮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球真好玩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画唇技能轻松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