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2016-12-09张晓香
张晓香
一、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中的教学内容,故事的内容是老虎逮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撒了谎,于是老虎就被蒙住了,按照狐狸的话跟它走。此时,森林里的野兽见了他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还以为野兽们是怕狐狸哩!通过这个故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二、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图画读懂文字内容。因为课文中插图十分的逼真,形象地再现了“狐假虎威”的过程。所以,在看图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故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既拓展了成语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过程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认识仗势欺人的坏人。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引申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推进新课
多媒体视频播放狐狸在老虎后奔跑情景(学生观看)。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成语《狐假虎威》。(板书)
师:我们知道,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动物。而老虎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被称为百兽之王。一天狐狸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加之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文的研读作铺垫)
(二)理解题意,研读课文
1.出示句子 为什么百兽闻风而逃呢
(学生纷纷举手抢答)
师: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探究课题
师:课题“狐假虎威”是我们熟悉的成语,其中“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是“借着”,“威”是威风。
(设计意图 通过逐词逐句理解课题,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研读1自然段
师:本故事是如何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图片)质疑:老虎的凶猛表现在哪里?
(明确:“扑”“逮”)
(学生练读)
2.研读2~5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性命难保,情况十分危急。此时,狐狸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狐狸想出什么主意呢?
(明确 害怕 狡猾)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与词语说明狐狸的狡猾?(指导读词、读句)
明确:
①眼珠子骨碌一转。
②扯着嗓子。
③是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④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先是一愣。
(指导读句 演读2~5自然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3.研读6~8自然段
过渡:看到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狐狸想出了一个办法:亲自带着老虎到森林里走一趟。
(学生细读一读7~8自然段。)
师:现在请5名体现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其余同学当一次导演。
师:根据表演活动过程师生评议,然后出示卡片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请当导演的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
师:(出示图片)提出疑问
①当森林中的野猪、小鹿以及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来时,与往常很不一样,它们知道是什么回事吗?
②哪个词写出了它们的不明白?(明确:纳闷)这时,它们想到了什么?(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为什么这样的神气活现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③森林中的百兽为什么会撒腿就跑呢?(明确:害怕、担心)
小结:看了大家刚才的表演,我们再来继续读这篇课文。此时,应该怎样表达其中的感情。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范读)
4.研读第9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当老虎看到森林中的百兽们纷纷的逃跑时,他想到了什么?(明确:上当 受骗)
师生交流:
师:森林中的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
生:老虎根本就不是怕狐狸,而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
师生: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其他人。其实,这个人自己病没什么本事。因此,我们在看待事情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容易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 通过逐层研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狐狸如何骗过老虎,以及为什么老虎在后跑、狐狸前面跑。进而理解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在师生的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引申意义。)
(四)拓展延伸,激活思维
思考: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狐狸的骗,会出现怎么样结果?
六、课堂小结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七、作业
续写《狐假虎威》的故事,当狐狸与老虎第二次相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形。
八、教学反思
在《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的教学中,成语的字面意思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它的寓意,这样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成语的引申意义。通过本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一场思想教育。那就是看问题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不能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张扬了学生个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