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石“失智”

2016-12-08李志军

中国服饰 2016年8期
关键词:声誉王石万科

李志军

从声誉管理角度,企业家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近日,万科事件引起了媒体的持续聚焦,出乎意料。在地产业内外的商界大佬、法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纷纷介入,以及社会各方的纷纷起哄之下,已经从一起商业事件演变成社会事件。这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罕见哪家公司的控制权之争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争议度。尽管对于这一事件的是非曲直我们无法精准解读,但从企业家的声誉管理方面,笔者却认为,有必要说说王石。

在相当长时间里,企业家的声誉与企业的声誉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从创业或管理企业之日起,企业家本人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而是与企业荣辱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无疑,企业家的声誉也影响着企业品牌的声誉,或者说已成为企业品牌资产的一部分。比如,乔布斯追求完美、特立独行的精神已成为苹果品牌不可剥离的资产;黄光裕的锒铛入狱,也对国美品牌造成了长时间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

而王石作为万科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使万科的品牌价值观、愿景和重大战略举措,都浸透着他个人的思考与行动。虽然这几年他人生潇洒,时而上天入地,时而游学海外,但既不是访问学者,也不是运动家,终归离不开他的企业家名头,更离不开

“万科”这个金字招牌。

不过,企业家本身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原词“entrepreneur”是从法语借用而来,原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企业家跟企业老板是一体的,没有任何歧义。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分离,特别是公众公司,谁是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经营者,一直难以界定。

事实上,企业家就是长期对企业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管理者。而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除非深度影响企业具体的运营,否则不能视为企业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明确分离的企业,董事长往往身兼CEO或总裁、总经理,实际控制企业经营,所以企业家多指的是企业老板。而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分离的企业,管理层的实际职权更大,更代表着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声誉是指企业家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以及企业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印象好坏的程度。它至少涵盖以下内容:企业家的专业水平(包括知识信息、经营业绩和职业经验)、企业家的道德水平(包括信用记录、社会责任和生活品德)和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包括企业家对行业、社会的贡献及各种荣誉)。而企业家声誉最核心的来源,还在于其经营企业的业绩,以及在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比如,人们把罗永浩当作企业家评价时,是看他所领导的锤子科技业绩如何,与他的出众口才无关。

企业家声誉管理则是对企业家声誉的创建和维护,是指企业以正确决策为核心,通过声誉投资、声誉塑造以及交往等手段,建立和维持与社会公众的持续信任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很多人觉得,声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家出名、提升影响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然也是一种现状,因为很多企业家重视造势,却通常忽视了声誉管理。

事实上,声誉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警惕企业家变成企业的负资产,特别是在其声誉如日中天、企业资产特别庞大、公司面临重大事件等关键时刻。谨言慎行才是立身之本,因为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公民意识和众氓意识纷起共存的时代,任何偶像都面临被解构,甚至被砸掉的命运。企业家品牌的建设非一日之功,但毁掉它却在一朝一夕。

很多人是通过王石的言论和书籍,对万科有了深度认知。而万科遍布全国乃至海外业务的拓展,也让王石赢得了行业教父的盛誉。这是企业家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有关王石私生活的各种传言,却降低了公众对于王石企业家属性的关注。

很多人总拿田朴瑁说事,说什么“红颜祸水”。就如鲁迅在《阿Q正传》里挖苦的:“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这显然毫无道理可言。

但万科和宝能那么多男股东,他们的女友或妻子并不为公众所知,唯独田朴珺频频出镜,而且她本人还乐于刷存在感,根本不晓得什么叫“夹着尾巴做人”,自然容易被揪,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也不能说她和万科危机之间就完全没有联系。

在这段恋情之前,王石被很多精英人士视为神,成功的事业加上人格魅力,指数直逼乔布斯。但田朴瑁的高调让王石每每处在风口浪尖,从“笨笨的红烧肉”到“好人必须赢,坏蛋必须死!”,至少从侧面说明了王石的“失智”。

有时为了企业,企业家必须放弃自我。张朝阳出半裸写真集、董明珠与小米无端叫板,刘强东拿自己的“宿迁英语”开涮,又与“奶茶妹妹”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京东无伤,顶多就是靠老婆出来做营销、赚眼球,最后还是百年好合。但这是“塑造”的结果,而王石的“任性而为”,却缺少了背后公关团队的运作。

一个成熟的企业家,不是不讲公共议题,而是要利用公共平台,传递专业信息,引导公众对其企业和所在领域有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成熟的企业家,会尽可能区别公共语境和个人语境,尽可能保护个人隐私,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企业而非个人。

王石在企业家声誉管理上,还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家精神的真正认识。

“管理之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有所阐述。他指出,企业家精神是管理任务中固有的,就是创建未来的企业。在这项任务中必然要创新。未来的企业将会而且必然会不同于目前的企业。但它也必须从目前的企业出发。对未来企业的创建不可能是一种天才的灵机一动,它要求在目前做系统的分析和艰苦的、严格的工作。正在继续经营中的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的特殊任务就是,使目前已经存在的,特别是目前已取得成功的企业在未来继续存在并取得成功。不管怎样,企业总是由并非永久存在的人创建的。一个工商企业必须超出个人或一代人的生命期间而继续存在,以便对经济和社会做出其贡献。一个企业的持续是企业家的中心任务——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对管理的最严格而明确的考验。

因此,企业家应时刻专注于企业的发展而非其他。

同时,作为现代企业家应遵守现代企业运行的规矩。讲所谓的“情怀”,把自己塑造成“悲情英雄”,凡创始人被踢出董事会就是天大的不对,这就是缺乏规矩的表现,也许其本身就建立在没规矩的基础上。万科团队说到底就是管家,管家无视东家(股东)都是错的。

“一股独大”,大股东不尊重中小股东,固然不好,但管家不尊重股东,搞“管理层独大”更加恶劣。

不过,万科事件也向社会公众传达出明确而强烈的信息:公司从法律上是属于投资人的;上市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认真管理股价,竭诚为股东利益服务,否则就有被恶意收购和被撤换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即使如万科这样社会形象优秀、影响力巨大、不乏政治背景的公司也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纪律。

因此,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倾尽一生地努力去树立、维护和弥补自己的声誉。

企业家对声誉的管理,首先要清楚,最大的敌人就是企业家自己,要学会对自己的管控和训练,因为别人已经很难管束他。其次,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见识,让自己更有洞见和更深刻的体察。最后,还要拒绝膨胀,压缩自己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声誉王石万科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Top 5 World
作家梦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王石,退出万科是进步
许家印:举牌万科后的3万亿梦想
许家印:举牌万科后的3万亿梦想
恒大举牌万科名利双收
恒大举牌万科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