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会礼仪

2016-12-08任海杰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乐厅演奏家剧场

文/任海杰



音乐会礼仪

文/任海杰

音乐会(这里指广义的),当然是以听为主。在现场,自然也包含视觉,尤其是欣赏歌剧。现在手机普及了,看到心仪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看到有特色的歌剧制作,拍几张照片留念,也无可非议。问题是,有的观众来到音乐厅,似乎不是来听音乐,而是来拍照片的。

尽管在音乐会开始前,剧场广播会重复播放听众注意事项,剧场服务员也会多次手举招牌,提示不要摄影(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多少会影响观众和台上表演者的情绪),如此等等,但仍然有人置之不理。在演出进行中,时不时拿出手机(甚至摄影机)拍摄,这不仅干扰了周围观众静心欣赏音乐,还妨碍了演奏家的演出注意力。几年前,小提琴家穆特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时发生的风波,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但情况似乎并无好转,演出中随意拍照的情景依然层出不穷。剧场管理者现在又只得加上一招:一旦发现擅自摄影者,立即远距离用激光笔发射红线提示。这也是剧场的无奈之举,实在是有些煞风景。至于在音乐会上随便发出声响等不雅观现象,也时有所见,比如最近奥地利钢琴大师德慕斯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上,对前排观众(有的是儿童)的不文明行为(包括拍照)不胜其烦,中途停演,甚至爆了粗口。此类影响甚坏。上海观众素以文明修养领先全国,现在看来远远不够。

其实,欣赏音乐会时拍照,不仅干扰了别人,还影响了自己。一心不可两用,当你在听音乐会时,经常想着拍照,你的心肯定静不下来,势必会减弱聆听效果。日前,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在东艺的独奏音乐会,坐在我前排的一位男士,每隔几分钟就要拿出手机拍照(还要东张西望地留神被服务员发现),整场音乐会几乎没有静心聆听过。我真想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啊,你是来听音乐会,还是来拍写真集?

最为壮观的一幕往往出现在音乐会结束前,因为此时剧场允许拍摄了,于是群拍而起,无数手机的荧光屏闪闪烁烁,闪光灯噼里啪啦——这时候就会出现非常奇怪的情景:明明是很精彩的音乐会,现场的掌声却稀稀拉拉,不够热烈——不是不想鼓掌,而是一个人只有一双手,都用来拍照,哪来第二双手鼓掌?

再次申明,音乐会结束,拍几张照留作纪念,无可非议。但拍几张就可以了,不要忘了给台上的音乐家鼓掌。这是作为观众的文明礼貌呵。其实,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最佳的图片,节目册和网上都有。最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推出了一个人性化举措:在倡导文明观演、不在演出期间摄影摄像的同时,考虑到有些观众想要留下舞台现场瞬间的愿望,只需扫描“上交”的二维码,便可轻松获取官方提供的艺术家排练和演出照片,更具纪念价值和意义。如此善举一举几得,是否值得其他剧院和音乐厅借鉴?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在德国和奥地利欣赏音乐会、歌剧的经历。他们的剧场似乎从不在演出前播放有关聆听的注意事项,也没有在演出中看到服务员手举提示牌,更不要说在剧场里会出现激光红线飞射的情景——观众席上一片安静,全神贯注于舞台上的演出,从没见到有人会在演出中擅自拍照;演出结束也很少有人用手机摄影(我注意观察,他们平时也很少使用手机),大家都是在尽情地喝彩、鼓掌、甚至跺脚,气氛热烈温馨。这样的场面往往会延续几十分钟,尽兴而散,依依告别。如果说什么是音乐会真正的“豹尾”和高潮,我觉得这样的情景就是。一台高质量音乐会的完成,除了演出内容,还包含了观众的素养,这常常是被我们忽略的。

猜你喜欢

音乐厅演奏家剧场
演奏家
一座史诗级音乐厅的前世今生
武汉一音乐厅用激光笔照射提醒不文明观众:规范观赏礼仪
开心剧场
汉堡音乐厅漏水
论《日出》的剧场性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天籁音乐厅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