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创新实践*

2016-12-08庄琦玲

新世纪图书馆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庄琦玲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创新实践*

庄琦玲

摘要公共图书馆正从传统走向现代,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奋发与变革。论文通过介绍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拓展图书馆服务新局面,为推广全民阅读提供多方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变身

分类号G252

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2.012

*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重点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ZD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Innovative Practice on“Library+”under the Era of“Internet+”

Zhuang Qiling

Abstract Public libraries are moving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and has also been striving and making revolution facing the wave of "Internet+".Thispaper introduce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and library, extends a new library service situation, provides experiences from multiple parts for popularizing nationwide reading,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service under the era of "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Library service.Library change.“互联网+”概念是Web2.0下的互联网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社会创新2.0,而社会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简单来说,“互联网+”战略的本质内涵就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可以无所不在,不仅可以改造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颠覆创新范式,而且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互联网+”这个词,已经从信息产业界专有名词变成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用语,成了经济社会创新转型发展的战略思维。

1 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联为一体,提供的资源越来越丰富,服务对象、内容、形式、手段不断改进。为满足数字化时代读者的新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数字传播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部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列为公共图书馆数字传播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先后建成、开通了各级数字图书馆,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数字传播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移动通讯网等途径将图书馆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实现了有屏幕的地方就有图书馆的服务。

1.1打造电视图书馆,开拓市民文化“第三空间”

数字电视的飞速发展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为通过数字电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可能。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手段,数字电视图书馆的应用与推广成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7月1日,常州电视图书馆作为江苏省第一家电视图书馆正式开播,并于次年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资源数字文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被列入全国四家示范单位之一。2013年5月,全新改版的绍兴电视图书馆正式开通[1]。现在,绍兴市民通过数字电视不仅可以收看到3000多场精彩视频、3万多张精美图片,还可以查阅图书馆馆藏书目、办理图书续借手续、浏览图书和期刊杂志等资源。除常州、绍兴外,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公共图书馆加入了电视图书馆的建设中:2012年,首都图书馆交互电视服务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引入社区;2013年北京市政府建设完成200个文化社区电视服务;天津泰达图书馆也积极利用数字电视的传播优势,将丰富的信息资源传送到千家万户,提升滨海新区的人文环境。

数字电视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开创了以数字电视为媒介、“家庭数字图书馆”为主体的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新业态的形成。

1.2利用“云图”让“真正的全民阅读”成为可能

在纸质印刷品与数字出版物十分丰富的当下,大部分人通过公共图书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然而,如何保障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阅读权利,仍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对此“云图”[2](Cal-Cloud Audio Library),即数字有声文化综合服务的实现不仅能满足人们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迫切需求,而且更适合我国1.8亿老人、2.2亿少儿、1200万视障人士等不方便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终端的读者使用,实现了“真正的全民阅读”。

“云图”利用知识资源的数字化、有声化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人们可以利用多种便捷的渠道及碎片时间大幅提升信息摄入量。有声阅读是对传统阅读、视觉阅读的有益尝试与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全民阅读的覆盖面。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北医药大学图书馆、西宁图书馆等高校及公共图书馆已率先开展这项便民服务。

1.3搭载“任意云”数字图书馆客户端,同时满足多人访问需求

现代图书馆大部分已经开通各自的数字图书馆访问业务,但很多用户反映,一旦同时登陆人数过多,会导致登陆不上或访问过慢情况出现,欧盟的数字图书馆甚至曾经因访问人数过多而暂时关闭。这主要因为早期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设计容量过小。现在,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今天,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率先迈出脱胎换骨的创新一步,通过部署端到端的“任意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将图书馆的传统事业,变得科技范儿十足[3]。用户通过“任意云”可以直接使用手机访问图书馆,下载需要的资料,“任意云”还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访问图书馆资源。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图书馆比以往有着更完善的装备。部署了端到端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后,读者可以快速访问所需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这些终端会受到病毒或恶意软件的攻击。”在工作变轻松的同时,图书馆管理员也变得比以前更亲和了。

2 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发展机遇,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新媒体及其技术以多元化、交互性、分众化、个性化、跨时空、低成本等特点[4],正成为当下图书馆所倚重的技术支撑。从2010年起,各地图书馆不断开通本馆的新媒体服务,从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到微博、微信、APP自媒体平台,再到MOOC线上教育等学习平台,最终使图书馆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频道与学习交流平台。

移动终端和手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手机上网。许多图书馆也开始通过各移动运营商平台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平台,开辟与读者互动的新途径。一方面,图书馆通过手机APP开通书目查询、新书推荐、续借、预约、到期提醒等功能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也通过手机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和整理读者的反馈信息,与读者之间进行有效信息沟通。

2.2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展信息服务

近几年,微博、微信带来的“微生活”正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拉近与读者的沟通距离。微博的价值在于传播,为机构品牌广而告之带来效应,而微信的价值在于沟通,为机构与用户之间搭建桥梁。图书馆微信公众订阅号一般以推送信息为主,如本馆概况、活动信息发布、馆内新书推荐等。为了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随着微信各方面功能的改进与变化,杭州图书馆于2014年6月起将实体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接入微信公众号,大大提升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与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个人中心、互动社区、公告服务”三级栏目的移动服务框架。南京建邺区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不仅能查询馆藏资源、借阅图书,还有个微图书馆、微报栏能在手机上直接读书看报,读者在绑定借书证号后就可使用全部的功能[5]。总而言之,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微信推广服务已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虽然不同馆的账号服务功能存在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能对用户提供精准的主动推送服务,其中广州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开通功能最全,用户体验非常方便简捷,大大增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有利于图书馆“目标读者”的维护与管理[6]。

3 搭建“互联网+”孵化平台,满足读者个性需求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创客”一词,他指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时下,“创客”迸发出的力量正在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添柴加火。搭建孵化平台,满足个性需求,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文化领域参与、支持创新创业的热情更是不断激发。

3.1图书馆变身为私人空间

公共图书馆的自修区一向给人安静、舒适的感觉,但却总是一大批人坐在一个相对大的空间里。对于有些对私密要求较高的用户,在空间使用方面,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一些“私人空间”是公共图书馆今后需要考虑的一方面。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图书馆,就为使用者打造了20多个约2平方米大小、配有一套桌椅和台灯的“学习空间”和4个小组讨论室[7]。小组讨论室除了配有桌椅外,还有计算机和投影仪可以使用。在这些“私人空间”里,读者可以安静地看书、创作,或进行多人小组讨论,而不会影响到他人。

3.2在图书馆设立“创客之家”

过去,图书馆的资料堆到天花板,而如今信息资源载体变了,图书馆把省下来的空间让位给读者,使图书馆变身“创客之家”,为创新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读者提供创新的空间,帮助创客实现梦想。

冯道由于其独特的仕宦经历引起诸多毁誉,后人对其指责主要源于以下两点:一是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帝;二是曾向辽帝称臣。为冯道辩解的人则认为冯道提携贤良,孝亲济民;而且他身处五代乱世,转事多君是无奈之举。由冯道引起的论争反映了评论者本人的脾气秉性、学术倾向以及当时的政治氛围。

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开辟占地2000多平米的“创·新空间”,以各类创新型活动项目为载体,以馆藏文献、数字技术、创新工具为支撑形成复合型学习空间。2014年6月长沙市图书馆为延伸创客精神,帮助市民“玩转创新”,特意在新馆打造“新三角创客空间”,寓意“科技+文化+创意”甚至更多的元素碰撞组合。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成功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交易”的图书自助式互借。该校区的“创客1+9”试点班级在2015 年4月下旬启动“家+图书馆”项目,学生可以在家里的电脑上进行预约图书,然后在学校的智能储物柜里进行图书交换[8]。

3.3从线上到线下,为读者自办活动提供便利

在“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供阅读场所的公共空间,而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广大读者以及其他文化机构一起分享知识,充分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推广阅读、推广学习理念的文化场所。无锡市图书馆鼓励读者自办文化沙龙活动,目前开设有读书沙龙、周日英语沙龙、艺术沙龙、吴文化专题沙龙、讲座听友沙龙、心理健康沙龙[9]。这些活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增进了读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兴趣爱好相近的读者建立起共同的“朋友圈”,有针对性地推送活动信息,组织线下交流活动。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成立青年读书小组,为青年读者提供创新平台。青年读书小组由原先的馆内定期举行读书会,拓展到“走出图书馆”,自发组织踏青郊游活动。同时,图书馆还进一步鼓励读者自导自演话剧,为他们提供相关文化表演资料,并请同属文化机构的艺术馆出面指导,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鼓励青年组员大胆创新。

4 运用“互联网”+“众筹”理念延伸阅读空间

“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本质内涵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即可以充分运用“图书馆+”战略来实现“让阅读无所不在”的愿景,让阅读可以在几乎所有场景和场所中发生。公共图书馆要运用“众筹”理念去主动服务所有人群,实现全天候服务,积极主动地把阅读文化服务和元素送入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和行业、机构和场所。

4.1与书店“联姻”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服务

图书馆负责采、编、藏,读者用借书证去借阅,是全世界图书馆通用的运转模式,内蒙古图书馆首创的“你选书,我买单”就将流程来了个“乾坤大挪移”,让读者成为图书采购员,所选新书可以作为图书馆馆藏图书。该服务的最大好处是,不仅图书馆在新书采购有的放矢,省下不少闲置书的购书经费,而且读者看书积极性也提高了[10]。在这一创新活动的驱动下,读者从传统阅读服务链的最末端一下子被提到了最前端,成为图书采购的决策者,完全颠覆了图书馆采、编、藏、借的“老套路”,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这一模式现在已被多地图书馆成功复制,苏州图书馆、赤峰图书馆、常州图书馆等相继开展了此项服务,这样一种惠及普通市民读者的措施不仅提高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而且扩大了全民阅读的推广力度。

4.2搭建机场书屋和购物中心文化mall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大,机场、地铁、车站等公共设施成为人口密集聚集地。如何利用人们短暂停留的“碎片化”时间推广全民阅读,各地图书馆进行了一些探索,机场书屋、地铁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机等应运而生。现在城市候车室、机场等公共场所,基本已经WIFI全覆盖,方便移动客户端进行数字阅读,并设置可以阅览读书的书报室。另外,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城市综合体也在城市中迅速崛起。利用城市综合体资源,为市民提供图书馆类的公益文化服务,将创新公共文化传播机制,完善城市文化建设。图书馆作为“文化消费型”公共基础设施已逐渐成为国家公益文化服务的一种合作式载体。图书馆mall靠近消费者,方便购物休息的各类人群进行各种阅读、文化教育活动,对商业氛围起到有益补充和促进,是图书馆促进社会文化福利化、均等化、普及化的有效举措。

4.3依托“互联网+”,开展便民措施

4.3.1全力打造24小时图书驿站

目前,很多地方开展了自助图书馆服务,张家港市图书馆把农家书屋、村图书室、党员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五位一体”纳入综合信息服务站,首创“图书馆驿站”模式,实现全市通借通还,使全市的阅读服务和体验趋向多元化发展。这是自助图书馆的创新与升级版,从外观设计、空间构造、功能展现及布点推广等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通过无人值守、智能化管理,为读者创造自由、有序的开放模式的阅读环境[11]。

4.3.2与各方联姻打造“三味书咖”

近年来,江阴图书馆不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阅读建设,在总分馆体制之外,寻求将阅读空间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街角。其在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咖啡馆等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探索全民阅读领域PPP模式,成功打造“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并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运行。通过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合作,让公共图书资源以及图书馆服务走近广大市民,为“让全民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提供条件。目前,“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共建成5家,全部纳入江阴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运营效益也不断提升[12]。

4.3.3创新“物联网快递借阅”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和物流体系的完善使得电子商务应用越来越广泛,苏州图书馆利用“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图书馆服务面向全社会[13]。苏州图书馆通过“网上预借、社区投递”这一创新举措,使得读者取书、还书,就像下楼取个报纸一样简单。“网借投递”项目以苏州图书馆160万册藏量超级书库为依托,可借阅文献涵盖整个总分馆体系内所以流通文献。读者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访问图书馆的网上借阅平台,提出借阅请求,就可以在自己指定的社区分馆或者“网借投递”服务点“等书上门”,图书馆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图书至读者指定地点,便可以完成借阅服务。

4.3.4为市民打造菜场书屋

为了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积极走入社区,2011年9月至今,为虹口区22家标准化菜场配置菜场书屋。每个菜场书屋至少配有2个书架、500册图书、20余册刊物,以及电视机DVD播放设备。区图书馆定期为书屋更换新书。设立菜场书屋就是要让其成为菜场务工人员“足不出户”的文化平台,成为他们休闲、娱乐、阅读的文化场所。这些读者还可以根据兴趣向书屋工作人员“点书”,并参与读书交流、放映电影、收听讲座等。

5 结语

今天的图书馆借助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超越了传统的图书馆,以泛在网络为基础,基于图书馆的信息组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和深度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图书馆的工作地点已不限于图书馆馆舍,还包括用户所在的各个物理空间乃至虚拟空间。“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为用户信息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途径,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用户信息环境的变化,更加要求图书馆提供互动和实时服务,增强用户体验和互动,打破“需求-供给”的简单、静态服务,应用全媒体开展服务,赚取图书馆社会声誉,建立口碑网络。真正实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14]。

“互联网+”环境带给图书馆的不仅是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方式的革新,更加深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参与程度。带给图书馆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而且是服务理念的更新和图书馆文化的嬗变[15]。“图书馆+”的乘势而为是一种开放的、友好的、可参与的、互动的服务模式,必将让读者享受更多的公共文化便利。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还要发扬互联网精神,借鉴互联网思维,同时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让阅读无所不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让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绍兴市文广新局.“绍兴电视图书馆”新版节目在绍兴市数字电视平台上开通[EB/OL].(2013-05-05)[2015-07-05].http://www.zjwh.gov.cn/dtxx/zjwh/2013-05-05/145403.htm.

[2]云图·公共数字有声图书馆让真正的全民阅读成为可能[N].中国文化报,2013-11-04(A18).

[3]“互联网+”图书馆,跟风or先锋?[EB/OL].(2015-05-28)[2015-06-28].http://roll.sohu.com/20150528/n4 13976080.shtml.

[4]许建业.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初步实践与若干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3(10):27-28.

[5]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与书店“联姻”[N].江南时报,2015-03-27.

[6]阳娟兰.浅论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微博微信做好服务推广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1):101.[7]除了借书,图书馆还能做什么?[EB/OL].(2015-03-10)[2015-07-05].http://learning.sohu.com/20150310/n409590058.shtml.

[8]赵宏军.海曙一小学研发“互联网+图书馆”[EB/OL].(2015-06-02)[2015-07-05].http://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2015/06/02/006820265.shtml.[9]无锡图书馆读者沙龙介绍[EB/OL].(2014-07-04)[2015-07-05].http://www.wxlib.cn/Item/2871.aspx.

[10]杜洁芳.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你选书我买单[N].中国文化报,2015-06-29.

[11]李建华.张家港市24小时图书馆驿站建设推广与可持续管理分析[C].新发展,新蓝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332-337.

[12]“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创新实践获好评相关案例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百县馆长论坛一等奖[EB/OL].(2015-05-28)[2015-06-28].http://www.cn jsjy.cn/centent/2015-05/28/content_293054.htm.

[13]苏州图书馆创新借阅服务走在全国前列[EB/OL].(2014-09-21)[2015-06-2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921/22/5701732_411351579.shtml.

[14]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5-30.

[15]郭海明.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67-70.

庄琦玲常州市图书馆馆员。江苏常州,213003。

收稿日期:(2015-07-25编校:刘明)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