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记画家符秉孟

2016-12-08吴家栋

湛江文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版画广东省美术

※ 吴家栋

于无声处听惊雷──记画家符秉孟

※ 吴家栋

凝视着符秉孟先生的画作《楚豁楼》,那是精美的线描勾勒工笔画,坚固的石城之上托起的双层飞檐四觚楼,圆球饰顶如胡越的军帐,霸气威武且垒壁森严,四角的铜铃临风,如战将远征的絮语。依雉堞俯视,祭台是催征的鼓角。登楼远眺,远山绵延莽莽苍苍,灰蒙的远景如征战的硝尘弥漫。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壮苍凉,直教我们想起楚子熊恽受命镇粤的征尘,以及熊恽至此开豁石城,建楼以表其界的壮举!难怪宋朝的诗人袁潭登楼即灵犀触类,浮想联翩,吟出“雉堞据形胜,高楼思无穷,檐楹朝紫极,鼓角迎薰风。烟雨歌诗里,海山樽爼中。十年羁旅恨,挥泪送归鸿”的绝妙诗句。真是楼妙哉,诗妙哉,画亦妙哉!

然而,这画的诞生离这座楼的倾圯约有四百年之遥,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符秉孟先生竟然凭着袁诗的语境,将此画作得具有如此的震撼力,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功力!所以,当雷州作家协会《雷阳文采》交给我创作任务,让我写一篇关于雷州文化人专访文章的时候,我十分自然地想到了他。

不过,我知道符秉孟先生是一位十分低调的人。记得初识他是在雷州政协召开的一次文史工作座谈会上,大家谈古论今,天南地北聊得起劲。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却有一位穿着简朴的老人沉静慈祥,偶尔才说几句话,声音十分柔和,从别人对他的称呼中,我才知道他就是符秉孟。说实在说,他的这副“派头”颠覆了我头脑中为他勾勒的形象。在我的想象中,他是知识渊博的人。我想既然博览群书,他应该很健谈;既然是公众名人,他的穿着不会这么简朴。然而,不管他有多么辉煌的艺术成就,生活中的他,就是这般的低调。所以当我怀着后学的敬畏之情打通了他的电话,希望能够采访他的时候,他婉拒了我的要求,直到多次联系,真诚地希望把他的艺术道路写出来,能让今天的年轻人有所启迪的时候,我才得以到了他的家,进入他十分精彩的艺术世界。他的一贯低调不事张扬,媒体对他的报道已经基本“静默”,处于一种“无声”的状态。正是在这种无声状态的采访中,我们听到他的艺术成就,依然俨似惊雷。

十分难以相信,作为一代名家,符秉孟竟然是自学成才的!他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孜孜不倦的。

符先生说他的艺术道路十分有幸,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他对于文化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在海康县第一小学读书时,他的图画老师是陈经纬。后来,陈老师的版画曾经参加过国家级展览,甚至到过莫斯科展出,成为一位出色的版画家。

年少的符秉孟似乎与生俱来就跟艺术结上了不解之缘。每天下课之后,别的孩子们都玩去了,可是他却溜到陈老师的宿舍里,静静地看老师画,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完全没有想到,在渴望名师指导的时候,1950年解放军画家西野作为随军记者,随南下大军参加解放海南岛战斗时到了雷州,住在海康县第一小学。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符秉孟喜出望外,跟着西野到处跑,西野到什么地方速写,他就跟到什么地方看。1953年西野作为志愿军随军记者上了朝鲜战场,凯旋回国后与军中画家古元、邵宇等人出版的《朝鲜战场速写》画册进入了海康县的新华书店。符秉孟如获至宝地把画册买了下来,回家认真临摹揣摩。

到了初中,他的图画老师是罗伯材。罗伯材是何许人?他曾经是岭南画派领军人物高剑父的弟子。罗伯材版画、国画、速写很是了得,经常在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符秉孟一如既往地跟在老师的身前背后,痴痴地看,细细地想,认认真真地揣摸,看在眼,记在心,了然于胸,虽然还没有进入艺术创作,但是却由此奠实了他的艺术基础。

就这样,符秉孟被这些画界的大艺术家们一个个接力般地拉上了美术的“战场”。

那个时候搞版画创作的用具,诸如画笔、宣纸、颜料、刻刀等,在海康都十会缺乏,符秉孟总是寄钱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购买,同时经常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寄到那里去,向美术家们虚心请教,渐渐地,省里的美术家们记住了这位很有天赋的青年的名字。在该会工作的著名版画家汤由础给他买了木刻刀并写了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肯定了他的优点,指出了他的缺点,引导他走上正确的努力方向。在名家的指点下,符秉孟的版画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57年,他的版画《农村之夜》入选第一届华南美术作品展。1959年《到田头扎寨去》入选庆祝建国9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同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著名版画家黄新波主编的《湛江木刻选》选入他的版画《晚间》,该书被送到德国参加“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

采访中,我们发现,符秉孟的艺术成就除了他的天赋和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许多很有成就的艺术家的直接指点、帮助,更重要的是感染!

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钟锦涛先生每次收到符秉孟寄来的作品,不管多忙都一定要认真审读,给予悉心的指导,使他的版画水平快速提高。 1962年,他的版画《在祖国的土地上》、《归国一年》入选广东省第三届群众美术作品展;1963年,他的版画《第一犁》获广东省第四届群众美展二等奖,并入选中南五省版画展览;1964年他的版画《迎朝阳》获广东省工农美术作品展三等奖;他的画作开始以遍地开花的形式在《中国青年报》《少先队员》《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画报(农民版)》等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他还非常有幸参加广东省每年区美术创作学习班,聆听著名画家杨之光教授等人的讲课和指导。

1965年,符秉孟被派到工人文化宫(现在的伏波祠),协助从省里派来搞“四清运动”的崔冠瑛(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家)、宣承榜(广美毕业生)、林驹(广美毕业生)等人,用绘画和泥塑群像的艺术形式搞阶级教育展览。而这一次展览,把符秉孟的艺术创作范畴作了一次延伸和拓展。

从版画一下子转到搞雕塑,符秉孟无疑是一个生手,他一开始当下手,工作中认真观看、揣摩、虚心求教,凭着对艺术非凡的悟性,很快就掌握了泥塑的基本技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很短的时间里便雕塑了10多个真人大小的泥塑群像,有力地配合了宣传工作的需要。

1966年,四川省以“收租院”泥塑群像进行阶级教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康县委也准备上马这一项目。于是派符秉孟等人前往四川取经。到了四川后,他向“收租院”雕塑工人虚心学习,使自己的雕塑水平又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回来后与喻民东、吴芳仁等人经过艰苦的艺术创作,塑造出了真人大小的泥塑群像114尊,设立阶级教育展览馆展出,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吸引了省内外县市组织群众前来参观,其艺术的感染力使许多观众泣不成声,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艺术效果。他的艺术创作水平就是在这许多次的参与省、市、县各项展览工作实践中得到提高。

1971年,符秉孟在版画的创作中遇到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那一年,他随著名作家沈仁康、著名作曲家高士衡到海康县乌石镇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和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大艺术家一起体验生活,他感到十分兴奋,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使他获益匪浅。一次出海后遇到大风大浪,汹涌澎湃的浪涛时而把船托上浪峰,时而又把船摔下浪谷。所有的人都晕船了,出现了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将靠岸时改用小艇,只见撑船的女民兵十分从容,像一只翻飞在浪尖涛谷中的海燕,不论海浪如何肆虐,她总能以矫健的身姿把好船橹,让小艇稳稳地在波峰浪谷中穿行。这个“镜头”太震撼了,惊鸿一瞥之间,符秉孟艺术灵感的火花被瞬间点燃。后来他以女民兵在波峰浪谷中撑船的英姿,结合民兵练习射击,以及指挥员发令的神韵做了完美的艺术组合,创作出了版画《浪激飞舟》,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此画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艺术反响:编入了国家级刊物《民兵画册》;有关部门将此画大量印发,在全国各地火车站、宣传栏等处张贴;入选了广东省美术展览并送北京对外文委;收入了《湛江版画60周年》大型画册;广东省档案馆将其永久收藏。

他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创作的宣传画《保护地球家园》入选广东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创作的宣传画《纪念政协成立50周年》发表在《人民政协报通讯》。

符秉孟先生以他艺术创作上的丰硕成果,让他在全国的版画界留下了英名,小传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他的名字响彻了湛江大地。他当过小学教师、文化馆美术干部、广东《企业家》的美术编辑、《雷州文史》的副主编,曾在广东社会主义学院文史班学习,接受专业培训。他是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参与2005年版《海康县志》的编写,他与同事所编著的《雷州市历代人物传略》获得好评,被湛江政协评为政协图书一等奖。他撰写的文章被收入《广东民俗大观》等书。他为雷州的文化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近二十年的时光过去,这位为人低调年届耄耋的艺术家,在今天的媒体对他的报道已经基本“静默”的时候,听他讲述他的故事,历史的回声仍然如惊雷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猜你喜欢

版画广东省美术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版画作品选登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美术篇
石宏伟版画作品选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