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著名诗评家张德明教授:呼之欲出的“湛江诗群”

2016-12-08詹亚旺

湛江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群诗坛湛江

※詹亚旺

访著名诗评家张德明教授:呼之欲出的“湛江诗群”

※詹亚旺

张德明在纵论湛江诗歌创作

湛江是一片诗歌的热土。这里的海浪涛声、蕉风椰雨,这里的人文风情、历史传说,无不充满着浪漫而迷人的气息,洋溢出浓郁的诗情画意。从这片土地上,已经走出了洪三泰、马莉、黄礼孩、符马活等在国内有影响的诗人,但新世纪以来,相比于深圳、珠海、东莞乃至清远等地诗歌的强势崛起与飞速发展,湛江诗歌的发展势头则明显迟缓,实力突出的诗人和诗作明显欠缺。

湛江诗歌的现状究竟如何?与其他兄弟地市的差距何在?今后又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并作出回答。只有把这些问题回答好了,湛江诗歌才能真正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它的未来才可能重现辉煌。为此,《湛江晚报》记者詹亚旺近日专程到岭南师范学院,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诗评家张德明教授。

记者:张教授,您好!您是国内一线的诗歌批评家,对中国新诗的历史和现状都较为熟悉和了解。近些年来,您又投入很多精力关注和研究湛江诗歌,对湛江诗歌的过去和当下情况也不陌生。您能就湛江当下的诗歌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张德明:确实如你所说,我这些年在湛江诗歌的关注和研究上花了一些工夫,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05年,我与黄礼孩等诗人一起主编的《湛江现代诗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20多位湛江诗人的近200首诗作,全面展示了湛江诗歌的整体实力和美学风貌。前几年,我们诗歌中心与《湛江日报》合作,推出“诗歌圆桌”栏目,不定期评点了20来位湛江当下活跃的诗人。这些文章后来结集为《蔚蓝的旋律——湛江当代诗歌评点》一著,在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著者为我和史习斌博士。近年来,我对《湛江晚报》的“海风”文艺副刊十分关注,这个副刊自去年10月至今一直在推出的“同题诗”栏目特别有分量,对推动湛江当代诗歌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为此,我还专门撰写了《有意味的形式》的论文来阐释这一栏目的诗学价值。总之,我花大力来关注和研究湛江诗歌,是与我们诗歌中心寻求与地方合作机会的初衷相一致的。

如果要对湛江诗歌的现状作出概括,我认为至少有这样几点比较突出:第一,湛江有良好的诗歌环境。湛江地区的诗歌底蕴是极为深厚的,湛江人对诗歌的热情不减当年,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我所知,《湛江晚报》的诗歌栏目就很受读者欢迎和喜爱,有不少诗歌爱好者就曾向我提及过在这里刊载的一些诗歌,这说明湛江地区的诗歌基础是厚实的,人们对诗歌的关心和喜爱一如既往。第二,湛江地区不乏坚持笔耕而且成果丰硕的诗人队伍。我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湛江诗人的创作现状,也阅读和浏览了不少湛江诗人的诗作,我知道,湛江有不少诗人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很长,起点也很高,而且至今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创作欲望与高涨的创作激情,不断有新作问世,这是令人欣喜的。第三,湛江也不乏诗歌发表的阵地。《湛江文学》《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等媒体一向重视诗歌,这些媒体是本土诗人发表自己诗作的重要平台。另外,《红土诗报》《红土》等民间诗歌报刊,也为湛江诗歌的发表和面世提供了大量的版面。当然,相比于兄弟地市诗歌的突飞猛进,湛江诗歌则遇到了某种瓶颈,发展相对迟缓,这是令人担忧的。

记者:湛江当代诗歌遇到的瓶颈是什么?与兄弟地市相比,湛江诗歌的劣势和缺陷有哪些?

张德明:湛江诗坛在当下稍显沉闷,不够活跃,领军人物缺乏,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这可以说是湛江诗歌遇到的最大瓶颈。与省内诗歌发展较好的兄弟地市相比,我认为湛江诗歌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第一,湛江当下的诗歌创作队伍呈年龄普遍老化的态势,诗歌新生力量尤为匮乏。当下湛江较为活跃和有实力的诗人,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也有部分是70年代出生的, 80后、90后诗人相对稀缺,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第二,拔尖诗人的数量太少。衡量一个地区的诗歌水准,除了考虑这一地区诗歌队伍的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地区是否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当代诗坛对湛江诗歌的创作水平不太认可,评价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这里缺少在国内诗坛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诗人个体。

第三,缺乏活力充沛的诗歌社团。诗歌社团是能推动诗歌健康发展的群众组织,可以给当地营造出一种诗歌氛围,使这个地区的诗人们能有一个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切磋技艺的文学场域,能将许多散乱的诗歌力量集聚和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力,也可以在培养诗歌新人、带动地区的诗歌创作上发挥有效作用。可惜的是,湛江的诗歌社团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缺乏活力。

第四,缺乏在国内有影响的诗歌民刊。地市创办的民刊中,在当代诗坛有影响的不少,如安徽安庆的《不解》、福建漳州的《诗歌蓝本》、湖南常德的《桃花源诗季》等。广东深圳目前也是民刊云集的地区,我所知晓的就有《飞地》《诗篇》《诗南方》《大象诗志》《诗深圳》《深圳诗人》等,深圳当下诗歌的高速发展,与这些民刊的存在是不无关系的。像上述那样在国内诗坛影响不小的民间诗刊,湛江地区是缺乏的。

第五,缺乏在国内具有品牌效应的诗歌网站。一个成功的诗歌网站所具有的作用与力量绝不亚于一个诗歌刊物。新世纪以来,“诗生活”“扬子鳄”“诗江湖”“诗歌报论坛”等诗歌网站和论坛的出现,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湛江地区有影响力的诗歌网站是缺乏的。

第六,缺乏诗歌新人培养与奖掖的有效机制。近年来,省作协在广州举办了多届的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这是培养诗歌新人、促进新诗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机制,通过这种培养机制,相信有很多诗歌新人会在诗歌前辈的关注与指导下迅速成长起来。目前国内不少地区都相继设置了文学院、作家培训班等机构,也为诗歌新人的涌现与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条件。相比而言,湛江地区对文学新人的发现与提携显然重视不够,至今还缺乏诗歌新人培养与奖掖的有效机制。

记者:不久前,您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过一则微信,主题是“呼之欲出的‘湛江诗群’”,这说明您对湛江诗歌的当下并没失去信心,对它的未来也充满期待。能说说您的初衷吗?

张德明:我将“湛江诗群”形容为“呼之欲出”,旨在强调目前的湛江诗人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完全形成群体,同时默默坚持诗歌探索的湛江诗人为数不少,但他们始终处于潜隐状态,诗人的身份和面貌十分模糊和灰暗,亟需用一盏带着群体光源的灯盏才能充分照亮。

概括起来,我力倡“湛江诗群”的创构,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展现当下的实力。让人们看到我们湛江地区是有着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和不俗的创作水准的,既展示我们的群体力量,又让我们重拾文学的自信;其二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湛江诗歌的传统需要传承,诗歌的力量也需要发展和提升。对于湛江诗歌来说,停滞不前肯定会愈加落后,只有不断向前,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未来才可能重现辉煌。我提出“湛江诗群”的概念,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未来的指标,我希望纳入这个诗群的诗人都能在湛江诗歌的未来发展中有所担当,既意识到自己的成绩,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自己的诗歌水平再来一次质的跃升,从而使这个群体变得更加强大,最终能获得当代诗坛的认可。

记者:您多次谈及湛江诗歌的未来,对于湛江诗歌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张德明:未来并不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并不是想象它怎样就会怎样的,未来一定是当下的自然延续,湛江诗歌的未来肯定是湛江当下诗歌的合逻辑发展。因此,为了让湛江诗歌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些,我们就必须想办法使湛江当下的诗歌生态和诗歌状况得到更有效的改善。为此,我提出“湛江诗群”的概念,希望在此基础上分步骤做好下面几件事:

一是开办“诗歌讲习班”,充分发挥南方诗歌研究中心的作用和引导力量,促进湛江诗歌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我初步打算每两周将诗群的主要成员集中一次,每次有两个主要议程,一个是诗歌专题讲座,第二个是成员诗作讨论与修改。“诗歌讲习班”目前已组织了3次活动,收效显著。

二是在本地媒体上对“湛江诗群”的实力作品集中展示。《湛江晚报》历来重视对地方文学的扶持和呵护,晚报总编辑决定不定期推出“湛江诗群”作品展。我想,利用晚报的媒体优势和强大辐射力,大力宣传这个诗群,人们就会逐步认可和接受这个诗群。同时,随着诗群作品展的不断推出,又会在湛江地方营造更好的诗歌环境和氛围,诗歌的群众基础将得到增强,湛江诗歌的潜力也将会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和激活。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三是向国内诗坛推举“湛江诗群”。当前不少国内有影响的诗歌刊物,都设有地方诗群展示栏目,有计划地推举各个地区的诗人队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湛江地区的诗人群体至今还没有得到在相关诗歌刊物展示的机会。我准备和湛江的诗人共同努力,先苦练自己的内功,夯实自己的文学基础,有效提升自己的诗歌技艺,再向《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绿风》等刊物集中推举“湛江诗群”,向诗坛集中展示湛江诗人的创作实力,以促使湛江诗歌真正能在当代诗坛站稳脚跟,获得人们普遍的认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敢想敢干,湛江诗歌的明天,肯定美好如春,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诗群诗坛湛江
漫步湛江
汴京诗群
信阳诗群
许昌诗群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荷珠乱滚:诗坛重现唐大郎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