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队长效共赢机制探析
2016-12-07秦春阳
关键词:图书馆;勤工助学团队;合作;共赢机制
摘要:随着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勤工助学活动借助团队的优势通过目标管理、互信共享、自主管理、监督评价及激励竞争等有效机制与图书馆合作,应对多方挑战,达到双方互惠共赢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080-03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长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各种冲击与挑战。为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勤工助学活动由单一的分散劳动发展为以团队小组工作的形式并活跃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活动在管理和队伍建设上还并不成熟,与图书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尽人意。因此,积极探索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互惠共赢的机制成为实现二者达到合作与双赢的有效途径。
1互惠共赢的内涵
互惠共赢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1]。合作中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给予对方一些优惠待遇,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平衡。即任意一位成员在享受其他成员的优惠待遇时,必须给其他成员以对等的优惠待遇。双方共同的利益和好处是共事的支撑点,只有在双方都感受到这种利益时,才有可能自觉地去实现合作。
2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合作的意义
2.1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的关系现状分析
从勤工助学的发展形势来看,勤工助学团队因其自身的优势,大大缓解了图书馆人员缺乏的问题。它既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又为学校节省了巨额的人力开支,图书馆、读者、学校三方受益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事实上勤工助学活动并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基础工作,其团队的优势和能量并没有深入发掘,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方在“互惠共赢”的共识上未达成一致而造成的。如果从双方的关系来分析,无论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还是用工方和出工方,双方实际上还处在一个并不平等的地位:勤工助学团相对于图书馆来说,工作中除了默默付出,很少向图书馆提出条件和要求,对于图书馆方的可利用资源大都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勤工助学学生处于弱者和被利用的地位,付出较多,受益较少;而图书馆一方作为获益者,通过对勤工助学团的管理来实现馆方的既定目标,目标和管理细则均由馆方来制定,处于主动地位,受益较多,付出不足[2]。由此可見,图书馆和勤工助学团之间处于并不平等的关系,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团队队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团队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增多,从而制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2.2合作关系的确立
任何经济活动的产生,都源于市场供求双方各自的需要。虽然图书馆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项单纯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但它出现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动因,仍然是经济因素。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是实现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进行合作的前提。作为图书馆一方,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勤工助学团缓解人员缺乏与资金紧张的矛盾、解决人员知识结构造成的困难、提高图书馆读者信息服务水平,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展、扩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等问题;而勤工助学团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勤工助学来减轻经济负担和提升个人能力。
此外,双方还可利用自身的优势给予对方一些优惠待遇,以此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如: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馆藏、技术、人才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勤工助学团队可以利用团队优势,提升团队工作的效率;借助团队成员之间互补的技能和经验应对多方面的挑战[3]。双方将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和整合,将各自的需求转化为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只有在双方都感受到这种利益时,才有可能自觉地去实现合作。
2.3合作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
目前,各高校的服务工作尚处在转型期,一些深层次的服务正在原有的基础服务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勤工助学团的成员具有活跃的思维和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他们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出谋划策,提出有新意、能贴合读者需求的想法,为图书馆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勤工助学团队成员通过在活动中的参与也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团队优势,达到双方优势互补,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秦春阳: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队长效共赢机制探析*3建立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长效共赢机制
3.1目标管理机制
勤工助学团队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图书馆和勤工助学团队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应围绕“管理—服务—发展”进行,使勤工助学管理培养目标、服务目标与学生和团队的自我发展目标逐步达到认同和统一[4]。因此,团队成员的共同目标应该是以团队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为目的,在参与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同时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提升个人能力,促进团队建设。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从图书馆馆长—部主任—勤工助学团队学生负责人—组长—组员层层转换为团队各级分目标和各成员的个人目标,从而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3.2自主管理机制
随着勤工助学团队人数的增加,以往由当班老师监督指导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团队的发展。只有充分授予学生自主权,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让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团队由原来的被动工作转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笔者以河南大学图书馆流通部为例,该部勤工助学团队设三名队委,队委下设若干小组:有日常工作组—上书小组;专项工作组—新闻通讯、网络微博、档案管理和摄影工作小组等。各项工作由上而下实行分层管理,即队委管理每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管理各自的组员。团队成员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队委主要负责基础联系工作、纪律统计工作、活动组织和专项工作等;组长主要负责本组组员的考勤、当日工作目标的制定(需要与本组成员共同达成),安排每位组员的工作任务、记录工作日志、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组组员主要负责每日的运书、分书、上架、整架、卫生等工作。工作中有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如实告诉组长和老师以获得指导和帮助,大家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结果[5]。
3.3互信共享机制
首先,图书馆和勤工助学团双方应在合作的基础上彼此信任,对各自的资源、信息(包括负面信息)、所存在的问题坦白相告。其次,要把互信的作用加以运用和发挥。如: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组织团队开展各种主题演讲、辩论赛、知识抢答赛、计算机操作、上书技能大赛及培训讲座等活动,利用团队优势策划组织开展新书推荐、读者体验周、新生培训、上书达人、真人图书馆及读书宣传月等文化及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如:策划、组织、主持、讲解、制作海报、撰写通讯、摄影宣传、后勤保障等各种工作都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勤工助学团队共同完成。活动中要鼓励团队成员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允许犯错误,对经验教训及时总结,这样才更有利于拓宽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协同合作的重点在于资源共享,只有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其团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合作的组织。勤工助学团队可借助工作记录日志、QQ群、飞(微)信群、图书馆信息网站、培训咨询等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定期分层组织工作例会、学习培训、头脑风暴等活动,及时和成员分享所学所思,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
3.4监督评价机制
制定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涉及人员招聘、挂牌上岗、工作任务安排、业务考核、工作时间、考核测评、薪酬发放等事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尊重团员的意见,要做到既合情又合理,有利于大家自觉自愿地遵守,在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
对勤工助学团的考核评价要以制度为依据,力求客观公正。目前,河南大学图书馆流通部采用的是量化考核的办法,成立纪检组分别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①个人考核。分为考勤、工作态度、参与活动和提出建议四部分。其中考勤一项实行扣分制,对迟到、早退、请假和旷工进行相应扣分;工作态度、参与活动和提出建议方面则采用的是加分制。②小组评价。主要以工作量为评判标准。纪检组每月末会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工作量进行统计。对于考核评价的结果,一方面会作为当月评选优秀勤工助学生和优秀小组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会对积分较差多次未达到标准的队员进行劝退,吸收更加优秀的队员补充到队伍中去,以保证队伍的整体水平。
3.5激励竞争机制
3.5.1声誉激励。勤工助学团成员可享受学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优秀个人和组织的评选待遇。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网站或微信(微博)以及公告栏上公布获奖名单,还可将获奖同学报告其所在的院系,为学生的全面考核、鉴定、评优、就业等提供参考。
3.5.2采用物质奖励进行激励。在报酬方面可打破平均制,要体现出多劳多得。即对不同岗位给予不同报酬,也可结合队员工作年限、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划分为不同等级,对做得好的学生可晋升一定的工资;在重大活动和期末评优时也可考虑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赠予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奖品等。
3.5.3利用图书馆已有资源进行激励。如:奖励上网时间、放宽图书借阅权限(册数、种类、时间期限);在复习考试座位紧张期间,为他们预留自习专座等[6]。
4结语
高校图书馆和勤工助学团之间实现共赢是一项需要时间积淀、经验积累的长期工程。长效共赢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但唯有高校图书馆和勤工助学团的合作关系是不变的。双方只有在建立相互合作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使勤工助学活动逐渐朝着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图书馆勤工助学团的价值,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团的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合作共赢[EB/OL].[2016-01-15].http://baike.haosou.com/doc/6760715-6975356.html.
[2]朱丽珍.高校图书馆引进学生助理的实践与思考[J].大學图书馆学报,2007(5):100-104.
[3]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EB/OL].[2016-01-15].http://www.doc88.com/p-792387200674. html.
[4]石军.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5]秦春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团队创新管理模式初探: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161-164.
[6]周晅,王梦丽,余恒鑫,等.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6):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