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实践与评价机制探讨
2016-12-07王婷
关键词:地方高校;MOOC;信息素养;评价机制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开设现状和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提出了信息素养类课程的MOOC实例;同时,对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激发地方高校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042-03
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1],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课程形式。与传统课堂相比,MOOC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它将多种形式的社交网络工具和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其课程学习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受众面广,参与自主性强,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争取和创造知识。高校信息素养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非常适合开设成为MOOC。
1地方高校信息素养类课程现状分析
河南省各地方高校受课程体系、教学安排等的限制,现有开设的信息素养类课程多以选修课、计算机基础课、培训、讲座等形式为主,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以及与专业的融合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及学生对信息素养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关注程度不够。如:许昌学院开设的选修课——文献检索课为大班授课,每班130人,每学期分文、理两个班并行上课,每周一次课,每学期有两课时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其他时间均在普通教室学习理论知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以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受教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20,000名学生中能够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不足1.5%。信息素养课程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同需求;考核方式单一,普遍采用理论笔试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普遍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检索能力需要提高,不能快速有效地收集到需要的信息知识。②信息理论知识欠缺,对信息传播、文献检索等相关概念不是很了解。③信息道德水平和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对和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
2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设计
笔者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内容在MOOC框架下重新进行设计,包括编写课程介绍、设计每个知识点、改编PPT和重新组织讲授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录制视频、编写习题并准备讨论题以及其他扩展性学习资源或活动、将各项内容上传至网络并进行相关设置等六个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MOOC课程需要规划好时间安排,合理设置课程长度;设计学习活动序列,预设学生的反应,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扩展和深化;合理拆解知识点,内容分段更易于学习、复习;组织不同类型知识点的考评形式和评分标准,根据课程需要营造课程互动社区;定期提醒学生回到课程中,感谢坚持参与学习、在课程讨论中有积极贡献的学生。
笔者对信息素养类课程中的大学新生入馆教育课程设计制作了相应的MOOC课程,并编写了适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看完所有课程视频并完成练习题后才可以开通图书馆各项使用权限。课程设计实例见表1。
学习
资源在线
学习
活动评价截止
日期视频录制形式(如手写、动画、PPT录屏、外拍等)PPT录屏、外拍PPT录屏、拍摄头像PPT录屏+头像视频预计时间6分钟6分钟10分钟文档格式及名称(如PPT、PDF、外部网站链接等)馆藏布局PPT、图书馆网站书目检索PPT、OPAC网站链接电子资源检索PPT、CNKI网站链接主要内容图书馆基本情况介绍、各楼层藏书布局、电子资源简介、提供的各项服务书目检索具体操作、检索字段含义、如何查看书目信息以及各书目信息含义电子资源检索具体操作、检索字段、高级检索、检索结果下载、查看活动名称(讨论、调查、辩论、案例分析、虚拟实验等)讨论、调查书目检索实战演练数据库检索利用案例分析主要内容对图书馆布局的讨论,调查分析现有布局是否合理给出3本书的书名、作者等信息,要求检索出对应书本的详细信息分别按照主题、作者、单位列出检索结果的前3条内容,并下载全文习题类型(如
in-video
quiz、客观题、同伴互评等)客观题同伴互评同伴互评数量及提交次数、分数等说明10道选择题,可提交3次,满分30分3道题,可提交3次,满分30分3道题,可提交3次,满分40分9月16日9月23日9月30日
这样一门MOOC課程的制作和发布不仅需要主讲老师对课程进行全局把握、合理规划,还需要进行视频录制、剪辑、制作,问题设置,字幕制作,课程论坛管理答疑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曾出现过的工作,这就要求相关的任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和MOOC课程制作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2],同时积极形成和融入教学团队,分工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完成课程的制作和发布。
对于参与MOOC课程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课程内容一直在线,只要有能够访问网络的环境和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课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课程参与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同时,网络环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同伴间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重要,提高了使用信息技术沟通交流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的人会得到学分或证书,这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婷:地方高校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实践与评价机制探讨*3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评价机制探讨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课程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性影响,以便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改进教学环境、修订教学计划,使学习者获得持续进步[3]。
随着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成为提高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实践,提升学习绩效,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的评价机制必须改进传统单一的成绩评定方法中对分数过分看重的缺点,并遵循评价的最初意义,学习诊断、查漏补缺,从而调节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进度、增加学习付出、改进学习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基于MOOC的课程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大学生学习信息素养课程的结果,更要注重其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发展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②MOOC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其的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以及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接受程度。因此,该类课程评价机制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及监督等,有助于个人的反思与发展,有利于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也有利于优化课程设置,更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构建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③MOOC学习环境中教学和学习的活动内容、组织结构、运作过程极其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单一的评价方法不可能是万能的。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充分综合利用多种量化评价方法,如作业分析、概念地图[4]、问卷调查、电子学档[5]等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给予定性的评价信息,同时各种評价方法也要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和年级而进行调整。④做好学前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风格的测量与评价、网络学习环境的评价、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能力的评价和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等。在大学生正式进入MOOC课程学习之前,可以通过一个学习风格测量表来对其学习风格进行测量,以便教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辅导。对学习动机以及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动机并合理安排教学。⑤做好学习过程中的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在网络化、数字化的MOOC教学模式中,大学生对各种学习媒介和学习环境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如:个人学习计划的制订、自主学习笔记和听课记录、参加学习小组讨论和网上学习情况等行为都能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只有对学习媒介和环境持有认同感,才有可能主动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去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查看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使用交互工具向同伴或教师请教的问题、提交的解决问题计划和上传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次数等,可以真实了解到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曼丽,张羽,叶赋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黄如花,李白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4):14-25.
[3]杨宗凯.双轨教学论: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创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曹荣.论微课内容之“微”与“不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60-61.
[5]徐艳梅,李晓东.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以《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外语,2014(5):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