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6-12-07马建中
马建中
【摘要】语文的教学有助于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的丰富,但是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语文的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样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效率,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得不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学校与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素质;有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带动自身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率,促进自身知识量的丰富。由于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一些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相关的能力没有显著的提升。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就会导致学生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思考与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无法显著的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促进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导致学生忽略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影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缺乏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会导致学生忽略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只凭借教材进行有关的理解,会影响了学生的理解效率,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联系,教材内容中的一些美丽的景色也是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难从中发现景物的特点,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二)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一些学生面对具有思维性的文章时,认为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凭借自己的能力很难深入的了解文章的主旨,所以由于这种对语文学习的心理导致学生难以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进行文章的理解和作者写作情感的探索,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地探究意识,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且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影响学生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需要改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意识,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于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课堂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吸收。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或者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
(二)通过对实景的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好的景物进行欣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实景进行欣赏,在欣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课本中的一些事物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观察,使学生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景的欣赏,通过与教材中相关的景物进行观察,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写作的心境,可以更好地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篇优美的散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到实景边,让学生在实景中对荷塘的景色进行欣赏,虽然所选荷花池远不及教材中的荷塘,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篇文章,而且通过实景对荷花进行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学,这样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效率,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得不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以及促进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这样可以在教学中起表率的作用,对于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与实景的欣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西南大学,2011.
[2]黄菊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2004.
[3]凌皇.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周刊,200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