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选取切入点的角度和方式探析

2016-12-07缪晓莉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缪晓莉

【摘要】语文教师能在教学时准确选取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选取切入点的角度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标题切入,问题切入,情境切入,人物关系切入,新旧知识联系切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选取;切入点角度和方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能否取得学生乐学、易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实施教学的技巧。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时准确选取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切入点是课文的开讲点、突破口,它并不固定在某一处,而在于教师的艺术选取。选择好了切入点,才能起到提纲挈领、带动全篇的作用。那么,切入点在哪里?怎样才能选择好切入点?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选取切入点的角度和方式。

一、标题切入

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常常蕴含着全文的中心。通过分析标题,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提挈起来,通过标题引申到挖掘文章内容的深度上。例如教学《最后一课》,师生可以共同分析标题结构:它是由中心词“一课”和修饰词“最后”组成的偏正结构,去掉修饰成分,保留主要成分,就是“一课”,那么“一课”是怎样的一课呢?这样就强化了标题中的关键词“最后”,虽然只是修饰作用,但却规定了它的性质。这“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是怎样的一堂法语课呢?表现了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情感呢?通过对标题的切入分析,就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二、问题切入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形式,精彩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庸的提问却使课堂死气沉沉。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巧妙设计,在理解文章的关键处,在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设计,方能显示出设计的精彩。例如讲授杜甫的《旅夜书怀》时,可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来设计问题:“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诗人想要表达的本意又是什么呢?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讨,自然引出对诗人所抒发的漂泊无依的孤独、寂寞、伤感之情,以及触动诗人产生这种情感的景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诗寓情于景,将壮阔的景色和凄冷的情怀相结合的艺术特色。可以说,这个句子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句,这个问题,也带动了对整篇文章的学习。

三、情境切入

选入语文教材的许多作品,都寄托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悟,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这种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渗透给学生,就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和感情的情境氛围。例如学习胡适《我的母亲》时,怎样切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呢?我用这样的设计营造了情境氛围:“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2.教师引导: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3.学生口头交流。4.教师引导: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直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缩短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时代差距,情感距离。

四、人物关系切入

语文课文中,充满着人文色彩的文章不在少数,文章中人物之间总有一定的关系,教师要准确把握这种关系,使学生直接深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例如教学曹禺的《雷雨》时,我从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入手,探究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让学生从人物之间的冲突分析中感知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指导学生掌握了戏剧欣赏的方法,又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五、新旧知识联系切入

语文课文不仅形式灵活,而且内容丰富。相同的人物,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表现的内容千差万别。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出发,帮助学生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这样讲解:“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过着近乎流放的生活。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放浪山水,在山水间寻求精神的慰藉和解脱。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四年的黄州生涯,他创作了著名的豪放派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我们前面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由赤壁雄浑壮阔的景象,怀想赤壁之战周瑜豪放潇洒的风度,最后以自身深沉的感慨作结,余味无穷。其中词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生感叹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在散文《赤壁赋》中能同样感受到吗?”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疑惑和学习的愿望,对于理解诗歌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选取切入点,只要角度适宜,往往能带动对全文的学习。选择何种角度切入,都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加以确定,一篇课文的切入点、突破口并不是唯一的,只要适合教学,适合学生理解,才能称得上是最佳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陈海  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和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19).

[2]. 赖凯涛  找准切入点,依情景换角度提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新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1(13).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