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音学理论浅析小学拼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016-12-07马米奇
马米奇
【摘要】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内容,它为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后续教学奠定基础。经调查,大部分的小学拼音教学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违背语音学理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真正掌握汉语拼音、正确拼读音节都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从问题较多的声母、韵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声母;韵母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958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汉语拼音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小学教育之初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2011年教育部最新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部分的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的要求。拼音教学为后续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等方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基础而关键的作用。然而,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汉语拼音方案》的音理依据,发现在大部分的小学拼音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要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但大部分教师却因为自身知识结构问题或想达到使教学简便等原因,在拼音教学中对学生有着错误的引导。这些问题对学生准确掌握汉语拼音、说标准普通话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声母方面的问题
(一)错把“呼读音”当本音
普通话中声母绝大部分都是由辅音充当,辅音在发音时声带不一定颤动,气流通过口腔时必须克服阻碍,气流较强,但一般不响亮,多数不能延长。正是由于辅音发音不够响亮,所以小学拼音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声母的“呼读音”来进行教学,即根据注音字母传统的读音在声母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方便教学和称说,例如声母b的呼读音为“bo”,声母h的呼读音为“he”等。使用“呼读音”给声母教学带来了方便,可久而久之,大部分教师就把“呼读音”当成了声母的本音,忽略了声母本音的音理依据,并未使学生真正掌握辅音声母的音值,在拼读拼音时也因声母呼读音本身自带韵母而出现拼读困难等问题。
(二)发音部位的偏误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的是发辅音声母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普通的22个声母中,有21个是由辅音充当的,找准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准确发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拼音教学中,部分声母存在着普遍性的发音部位偏误的问题。例如:舌尖前音z、c、s是舌尖与上齿背接触形成阻碍,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告诉学生平舌音是把舌头伸直发音即可,却极少交代舌尖应触碰齿背,学生找不准发音部位,音准自然就出现问题;舌尖后音zh、ch、sh、r发音时则应该舌尖与硬腭前部接触,教学时教师通常指导学生将舌头翘起来发音,但纠结翘到何种程度,翘起的舌尖应该放到哪个位置却很模糊,导致很多学生的翘舌音过于靠后;舌面音j、q、x的发音部位在舌面的前部,与硬腭前部接触形成阻碍。教师在教学时却极少强调用舌面发音,致使许多学生误把舌尖作为发音部位;等等。认准发音部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教师不应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含糊带过。
(三)关于y、w的作用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都告诉学生,普通话中共有23个声母。然而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是由21个辅音声母和“零声母”构成,共22个声母。这是因为小学老师除了忽略了一个“零声母”之外,还把y,w这两个隔音字母误认成了声母。
为了使所有的汉语音节在连写时不发生混淆,除了《汉语拼音方案》中所规定的隔音符号(,)外,y、w两个字母也起到了隔音作用,为划分音节提供便利。这两个字母的使用,一是直接加在零声母音节前起到纯隔音的作用,例如yi,wu,yu,读音和i,u,ü相同;二是代替韵头引领韵母,如yɑo,wɑi,iou等。但代替韵头并不等于就是韵头,也不是声母,其作用仍为隔音。
对y、w这两个字母的认识偏误是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拼音造成了不良影响,应及时纠正。
二、韵母方面的问题
韵母在普通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也可以没有声调,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韵母多由元音字母构成,元音发音响亮、清晰,可以说,准确掌握韵母的发音是小学生学好普通话的重要保障。下面我将从音素结构所划分出的三类韵母分别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单韵母发音不准
汉语拼音中的单韵母有10个,但在小学阶段所要进行教学的有7个,分别为ɑ,o,e,i ,u,ü,er。这几个单元音韵母看似很简单,张口就能读,甚至很多学龄前儿童就能掌握。但是,单韵母的音准问题不仅会影响由声母和单韵母构成的音节,更会直接影响到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准确与否。
问题仍旧是普遍存在的。例如o的发音,小学语文老师通常会教学生用顺口溜的方式识记拼音——“公鸡打鸣,o,o,o”,这个顺口溜里o的发音和“喔”相似。可“喔”的拼音为wo(即uo),是一个复韵母,它与单元音韵母o的发音是有着明显区别的。o是一个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要求发音时上下唇自然拢圆,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也就是说,在发o时口腔中的气流是靠后的,但大多数小学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与o相类似的是韵母e,e与o除了展唇与圆唇的区别之外,其他发音状况基本相同。所以,在发e音时舌头也要后缩,口腔中的气流仍是靠后的,这个问题也同样容易被忽略。再例如单韵母ü是撮口呼,但多数教师教给学生的发音却是“噘口呼”,这样的错误发音方法对音准必然会带来一定影响。
(二)复韵母发音动程不够。
复韵母不是两个或以上的元音简单叠加发音,而是元音在规定条件下结合在一起后构成的新的声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发音要一气呵成。所以复韵母在发音时要特别强调从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滑动的过程,语音学中称之为动程。 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复韵母的问题除了单韵母发音的影响之外,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发音时的动程不够。
例如前响复元音ou在发音时,o向u滑动,唇形逐渐收拢、拢圆到接近u时停止。其中由从o到u的动程是发好此音的关键;后响复元音ie在发音时先轻短发i,然后嘴巴逐渐张大,舌面往前舌尖抵住下齿背后再发ê音,发音时从i到ê打开嘴巴的动程是必须要掌握好的;中响复韵母是由三个元音构成的,动程最长。例如uɑi在发音时唇形就是从小到大再到微笑状结束,舌位也随之从高到低再到高,舌面从后到央再到前,滑动要自然圆润。虽然多个元音组成的复韵母是一个整体,但在发音时元音滑向元音时的动程却是发好复元音的要领所在。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的多是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的方法,只追求大概的音准,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发复韵母时动程都不够,音准问题或大或小。
(三)鼻韵母发音归音不到位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的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是从元音开始,过渡到鼻韵母韵尾结束,整个发音过程明显。所谓归音指的就是在鼻韵母发音结束前,要把音归到韵尾的鼻辅音上。发准前鼻音韵母的关键点是要掌握好n的发音部位,例如在发前鼻音韵母ɑn时,由前舌面元音[ɑ]开始发音,然后舌尖向上齿龈移动最后抵住上齿龈。发准后鼻音的关键点是要掌握好n的发音,即先发元音之后舌根抬起抵住软腭。例如鼻韵母ɑnɡ在发出清晰正确的ɑ后舌根上升软腭下降发出nɡ音。可以看出,n和nɡ这两个鼻辅音最后的归音是发好鼻音韵母的关键。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鼻音韵母时,几乎很少会强调归音问题,只简单告诉学生前鼻音就是发音时气流在前,后鼻音气流在后。这样的模糊描述通常会导致学生要么分不清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要么就是在发音时出现过度鼻化的问题。前后鼻音的区分与发音成为小学生学拼音的难点与易错点。
以上所总结的问题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应予以重视。要真正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语音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知识储备;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追求便捷,或是以学生年龄小为借口而忽略这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小学时期的拼音教学可能会影响人一生的口语发展水平,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这一份重要的责任。希望小学拼音教学能够不断完善,全民普通话水平得到更显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民.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5(12).
[2]陈书蓝.普通话语音教学与小学拼音教学的对比研究[J].教师,2013(14).
[3]刘菊兰.小学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4(9).
[4]张文利.抓好小学拼音教学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2015(26).
[5]朱寿亲.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2013(9).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