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社团发展对策探析
2016-12-07王斌
王斌
摘要:体育社团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健康成长。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徐汇区14所高中体育社团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区域高中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中发展对策徐汇区
体育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报名申报再审批,以学生自愿方式组成的课外性的学生群体组织。体育社团是高中校园内比较耀眼的学生社团,学生参与率高、报名人数多、团队项目凝聚力强,优秀的社团有重大影响力。在上海市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过程中,徐汇区教育局的开展走在前列。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徐汇区学生体育社团工作指导意见,各个学校建立了对于学生体育社团工作评估,教育局每年对于星级体育社团都有评审机制。本文即以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徐汇区14所高中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以徐汇区14所高中各中学分管体育的副校长、体育教师以及参与体育社团的社长、部分社员为调查对象。对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现状和发展系列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当前国内高中体育类社团发展的相关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1.2.2走访调查法
通过对徐汇区区域内14所开设体育类社团的高中学校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学校开设的体育类社团面临的各种问题。
1.2.3逻辑分析法
对现行的政策、实施、问题与效果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剖析“问题”成因,理顺各行为主体的责任关系,就学校开设的体育类社团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相关情况
2.1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开展情况
“我国的学校体育社团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大学生中最早出现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标志的校园文化热,随后扩展至中学小学”。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规范和促进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为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精神指示,徐汇区的一些高中相继启动了学校体育社团建设工作,2013年,徐汇区将体育社团建设工作列入教育局校外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鼓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自愿申报参加1~2个体育社团,能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个性化需求。徐汇区高中开设体育社团学校有14所,无论是完中还是高级中学,从数量上来说,几乎全覆盖,见表1。
调查数据显示,在14所学校中,开设项目众多,其中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比例最高,主要是三大球的特性导致它们较受中学生喜爱,特别是男生。其次为健美操、飞镖、武术类等。不难看出,开设较好比例高的项目与区域内学校特色相关,如南模中学、五十四、市二中等学校的篮球特色,如南洋中学、中国中学等学校的足球特色。与体教结合相关,如零陵中学的击剑,如徐汇中学的飞镖等。与学校硬件配套保障、教师师资专长相关,与徐汇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开展项目相关,与学生兴趣取向等相关,见表2。
2.2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开展的时间安排
由于学校层次不同,学校管理层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不同,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存在差异3。在所调查的高级中学中,大部分社团活动开展频率在每周2次以上,而完中有大部分社团活动开展都比较正常,活动开展频率在每周1次以上,也有个别社团的活动频率比较低。调查显示,体育社团多选择在中午开展活动,或者在周五校班会课和周五放学后,也有安排在拓展课上,个别的体育社团会在周末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和校际交流、阳光体育比赛等,依据各学校和学生特点存在一定差异。
2.3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的活动模式和场所
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处于起步发展及逐步稳定阶段。体育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样,以技术、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锻炼为主,运动强度适中。期间也有视频观摩、赛事学习、规则培训和组织赛事等。比较而言高级中学的学生对于社团活动开展的自主性更强,校际间的交流更多些,体育教师的主导性不强,不同学校学生能力的差异性有关,对于指导热门项目的外教外聘需求强烈,见表3。
社团活动的项目多根据场地选择,部分活动会因场地建设受到限制,场地器材已经成为影响中学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受访者社员中认为学校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所占34%、比较稳定的活动场所占58%、缺乏固定活动场所占8%。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实际场馆情况和课程安排,留有相应的场所和时间进行社团活动,以促进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2.4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体育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的社团成员有近82%;认为社团的正常开展和良好发展,需要加强和学校体育部门之间的沟通,需要学校保障社团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和保障有的社团外聘专业人士指导的社团成员有近69%;认为社团加强组织管理、社团凝聚力,加强社团之间联系,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社员有84%。在调查时,认为需要学校的支持,学校能提供活动经费、提供活动的场馆、运动器材,多功能厅等的社员有68%;另有50%以上的社团成员认为学校必须有社团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2.5徐汇区学校领导对高中体育社团的认识
通过与学校领导的探讨交流显示,有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也有认为健康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在交往和活动中认识社会,培养竞争意识;也有人为体育社团是联系学校与每一位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6徐汇区高中学生对高中体育社团的认识
通过与社团会员的座谈显示,在参加了一段时间的社团活动后,大部分社团成员自我感觉交际圈扩大、生活充实、精神愉悦、自身能力得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说明社团成员加入社团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这正体现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即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徐汇区高中学生对于体育社团意义认识度较高。
2.7体育社团的经费保障情况
社团活动和发展需要经费的保障。通过走访调查显示,目前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于学校拨款支持、历年会员交纳的会费、获奖后的奖金等。现实情况是学校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大部分集中于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而针对社团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而且对应的体育社团受惠的资金更有限,仅靠收取会费简单维持社团的正常活动,由于各个单项体育社团活动规模、影响力较小,又很难争取到企业的赞助,难以组织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更难开展校际间的交流,外出的学习考察等。因此,体育社团的经费不足已成为影响社团发展和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3徐汇区高中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建议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方合力推进高中体育社团发展
校园体育社团的主体是学生,但需要提升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体育社团的认识。引导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由被动学习转向“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3.2建立健全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
“整合各方资源立足校园,走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形式可包括交流切磋,展示汇演,参与社会公益性项目等,与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相结合,合理、充分地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形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互利的良好发展态势,探索社区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社团交流模式。
3.3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活动模式,做到模式多样化、效果最佳化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发掘创设新兴的体育社团,丰富体育社团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校园精品体育社团,开创富有学校特色的精品活动。
3.4努力创造条件,拓宽交流渠道,提高社团水平
努力开发区域内的体育社团交流网站,或者在现有的徐汇区阳光体育网上开设社团板块,各种宣传与沟通平台,建立体育主题有关的QQ群,创建高中校园网社团介绍和活动主题等促进社员之间、社团之间、兄弟学校之间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宣传和交流。与阳光体育大联赛的有效整合,共享体育资源,交流不同运动经验、提供不同运动场地和设施,为体育活动的完成提供更多的条件。
4总结
总之,体育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增进交流合作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对培养优秀学生、创设美好健康的高中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直面问题,建议学校尽可能的保证学生有场所和相应的课余时间进行活动,有必要激励社团指导教师,鼓励好教师参与到社团指导工作中去。对体育社团要有考核机制,学校团委应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审核财务管理,适当的资金支持,规范管理,加强监督。鼓励体育社团增加阳光体育大联赛比赛的机会,创造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将社团营造成同学们的第二运动课堂,使大家在体育社团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闻扬.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02):12-16.
[2]韩小娟.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3]张兆斌.学校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与体育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1,(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