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中民俗表演对村镇建设的作用——以泸州市江北镇元宵节舞草把龙为例
2016-12-07康厚良
康厚良 王 帆
节令中民俗表演对村镇建设的作用——以泸州市江北镇元宵节舞草把龙为例
康厚良1王 帆2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74100)(2.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650091)
通过采用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2012年元宵节期间恢复的草把龙表演进行了分析,发现草把龙表演具有丰富地方居民的年节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民众体质等诸多益处,对构建和谐村镇有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打造更具魅力和特色的民俗节日,应该由政府引导将草把龙表演健康有序地传承下去,不断地挖掘、整理草把龙的表演方式丰富舞龙技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参与体验项目。
舞草把龙;元宵节;社会功能
在灿烂的舞龙文化中记载着近百种舞龙活动,而流传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一带的舞龙有:火龙、彩龙、草把龙、柑子龙、水龙等[1][2]。2012年恢复的舞龙是草把龙,草把龙是用稻草编扎而成,中间用竹篾绳相连,用红布装饰龙身而成,如图1所示。
图1 草把龙龙头
一、草把龙的起源与发展
1992年版的《纳溪县志》载有:“草把龙:用稻草仿龙型编织而成。形体小,常为农村青少年玩耍”[2]。由于没有足够的历史文献记载,所以江北镇一带的草把龙从何时出现无法考证,但可以从一些地方习俗和传说中寻觅线索。
1.从名称中分析,“草把龙”民间又称“草把把”或“草疙瘩”,因其龙身的形状而得名,其做工简易、粗糙,一般青少年制作较多。
2.从舞龙规则来看,在舞龙期间,进行走家窜户的表演活动时,如果有其他任何龙与草把龙刚好相遇,那么,都先让草把龙表演,并且主人家还需打赏表演者,有检验、鼓励和培养青少年舞龙的意思。
3.从民间传说来看,相传草把龙是蛇修炼成龙的过渡时期,蛇修炼成精后其外形还是蛇样,就出来“封神”(让看到它的人封它是龙),讨到“封神”后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能变成龙游向大海,称为“出蛟”。而青年人在舞龙的过程中也是先将草把龙舞好了,成人后才能舞大龙,也是一个锻炼成长的过程。
4.草把龙是丧葬习俗的遗存。在当地死者下葬后三天都会在坟前烧“火烟炮”和点“孤坟灯”引领逝者安息。“火烟炮”用稻草制作而成,中间用拳头大的一把草做心,再用一束一束的稻草将其绕起来,死者多少岁就绕多少圈,其外形与草把龙有几分相似。“孤坟灯”用一根竹棍上端分开20厘米左右,捆扎为圆形,里面放蜡烛或者油灯,外形酷似舞龙时的龙宝;而春节期间正月初一祭祖上坟之后才可以进行草把龙的表演,并且丧葬中部分锣鼓的鼓点与舞草把龙表演中的部分鼓点是一致的。而这些都有草把龙起源的影子。草把龙是用稻草制作而成,其做工较为粗糙,只供元宵期间游玩表演,是培养和锻炼青少年的舞龙技艺,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舞龙队员做准备。另外,草把龙诞生在舞龙之后,且只在青少年中开展。
二、2012年恢复舞草把龙的动因和组织表演形式
(一)恢复舞草把龙的动因
据当地老人回忆,舞草把龙在“破四旧”时期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人们在元宵节期间又恢复了舞龙,青少年也开始了舞草把龙表演,中断的年节文化得到恢复,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里久违的热闹喜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舞龙传统又再度中断。在舞龙表演中断的20多年里,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舞龙表演能否被重新接受,这是一个未知数,基于以上因素,同时为了节约成本,人们选择先恢复草把龙的表演。2012年由舞龙爱好者发起,江北镇恢复了舞龙表演。草把龙表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相比其它制作工艺复杂的龙来说,草把龙制作简单,制作成本低,大家自己动手就可以完成。
2.草把龙表演套路相对简单,表演容易完成。
3.在表演过程中,如果遭到冷遇,大家就当自娱自乐,不承担过多开销。
所以,舞龙爱好者在担忧和期盼中选择风险低,丰富多彩的草把龙表演,融入“炸龙”等民俗进行表演。
(二)草把龙的表演形式
2012年草把龙的表演准备工作从农历正月初七开始,初七、八两天舞龙爱好者共同扎好龙,正月十二请人为龙点睛开光,然后正式表演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结束,一般都是白天沿街游耍。正月十四、十五晚上“炸草把龙”。“炸草把龙”是由“烧龙灯”发展过来的,就是在舞草把龙时大家将鞭炮丢到草把龙身上或者舞龙者脚下。接着,在正月十五的24时以前将草把龙引到长江边火化,送龙归海。至此,整个草把龙表演才算结束。2012年江北镇制作的草把龙有公龙和母龙,包括头尾在内,公龙由7节构成,母龙由9节构成。
舞草把龙的表演队伍一般需要25人左右,草把龙表演7人,耍龙宝2人,由鼓、锣、钹等组成的锣鼓队大约7人,收礼人1人,其余人员包括替换队员和服务人员。龙宝是由稻草编扎的小龙头和一根尾巴构成,主要功能为:引路——龙宝所到之处草龙尾随其后;逗龙——龙宝与草龙互动,引导草龙做相应的表演;叩门——龙宝所到之处,若主人大门紧闭,龙宝负责把门叫开,以及在主人家中游玩表演。草把龙目前表演的套路有:拜年、原地左右游龙、龙跃、龙腾、龙转圈等几种。
元宵节当天的表演将整个草把龙表演推向高潮,烧草把龙表演一般在集镇上举行。夜幕降临,村民相约来到集镇,舞龙队员身穿厚衣服裤子,表面用水弄潮,戴着锥形斗笠和口罩。队伍以龙宝开路,锣鼓队在旁,草把龙在后的顺序表演前行。草把龙会逐个在每户人家门前表演,当草把龙到来时,主人会拿出准备好的鞭炮来迎接,炸响的鞭炮是告知他人“龙到我家来了”,同时预示主人家今年将有一个良好的运程。
舞草把龙的资金主要依靠舞草把龙期间走街串户表演所得的民众打赏。在2012年的表演中当地民众接龙的热情高涨,家家户户都盼着龙灯登门。龙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有赐福、除秽等寓意。因此,表演队伍所到之处受到了民众的热情迎接,表演完成后都得到了一定的打赏。在早些年,龙到主人家还可以出对子与收礼对,对上多打赏多,对不上就打赏少。如今,会对对子的人少了,只剩下打赏了。打赏是自愿的,多则几百上千元,少则三五十元。草把龙先后到了江北、先锋、福海等人口相对居住比较集中的镇上表演,共获取打赏两万多元,所有收入都用于队员的餐、饮、车费等日常支出。
三、舞草把龙的功能
(一)健身功能
舞草把龙期间,舞龙队员在乐队的伴奏下,不断地变换着队列队形,表演着不同的套路动作,自身的肌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看的民众也随着舞龙队的表演节奏时进时退,大家都想在最佳位置和角度观看到表演,观众随着草把龙高潮迭起的表演而鼓掌呐喊,宛如一个大剧场,大家都是演员,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在元宵节“炸草把龙”期间,表演队员在鞭炮中表演,炸龙的参与者更是提着鞭炮往龙身上丢,穿梭在表演队伍中,观众在鞭炮飞扬中欣赏着舞龙。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暴力美学”,抒发和释放了人们的情绪[3]。在草把龙表演中人们肌体、心肺功能、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4][5]。
(二)培养团结友爱精神
草把龙表演由龙宝、草把龙、伴奏和替换队员组成,他们各自分工,又浑然一体。白天的表演能见度高,没有“炸龙”,节奏相对徐缓,配合相对容易,到了晚上,炸龙开始后,烟雾弥漫,龙宝引导草把龙表演的方向和套路,乐队通过鼓点的变化告诉舞龙队员表演的节奏和相对安全的方位。炸龙的鞭炮过多、烟雾弥漫时,替换队员会跑进舞龙队,用自己的斗笠快速的为他扇风,以驱散硝烟让队员呼吸到新鲜空气,从而确保队员的安全和整个表演的顺利进行。而对于参与活动的群众,由于大多来自于同一个村,或临近村庄,因此也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情感功能
草把龙表演让人们在节日中多了一份期盼,在打工的去留抉择间选择留下,就是为寻找心灵深处的舞龙记忆。草把龙表演让部分外出务工员的归属感增强、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增加,对儿童和老人的心理慰藉起到一定的作用。元宵节中的“炸草把龙”,不仅寄托着人们除晦祈福的期望,而且还是青年人展现自我的平台。观众来自不同村庄和相邻的乡镇,其中不乏适龄的青年男女,平时他们回家团圆后又匆匆离开,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观看、参与草把龙表演时,其实也是年青人展现自我、寻觅意中人的过程。在“炸草把龙”时,青年小伙点燃鞭炮在草把龙队伍中穿梭,在炸龙祈福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勇猛的一面,以此来赢得姑娘的芳心,姑娘也通过小伙子矫健的身手、勇猛的表现来选择意中人。以往有的青年男女经人介绍后就远赴他乡,没有深入了解的机会而导致分手,而今年大家在经人介绍后就相约观看草把龙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相互了解、互相关爱,促进了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草把龙表演为适龄男女青年创造了一个相识、相知的平台,这对地方人口繁衍、稳定地方人口结构体系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四)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2012年春节至元宵期间,除了舞龙的开销外,因观看舞草把龙而留在家的年青人增加,他们是消费的主力军,大大带动了地方经济。2012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江北镇餐厅营业额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0%左右,副食品销售额增加20%左右,家电增加销售额增加30%左右;烟花爆竹销售额增加15%左右。春节后镇上游玩的青年人比往年多,商家都感到生意要比往年好做很多,消费者购买能力也增强了,这对地方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元宵节在江北镇也叫“过大年”,晚宴后,大多数人都是在家看电视聊天,或打牌娱乐等,一般不会进行户外活动。年节期间人们的营养摄入都是过剩的,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锻炼的缺乏,身体健康成了年节期间的主要问题,这对家庭生活、身心健康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不利的。有了草把龙表演,人们早早地吃完晚饭抵达表演现场,很多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草把龙表演使多数人走出家门,参与户外活动,这对传统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 论
草把龙表演在丰富了地方的年节文化生活的同时,恢复了传统民俗的活力,锻炼了民众的身心,促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及家庭和睦,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对村镇建设有推进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作用。
(二)建 议
在2012年恢复舞龙的表演中,从筹备到表演的整个过程,都是舞龙爱好者们起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参与不够,需要地方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
1.对既深受民众喜欢,又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都有促进作用的草把龙表演,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起主导作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资金上予以扶持,各部门通力合作在舞龙技术、群众参与、安保、消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舞龙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
2.力求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又有别于其它舞龙文化,使草把龙表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组织技术人员对舞草把龙等古老民俗技艺进行收集整理、创编,结合人们的需求适时恢复表演,让古老民俗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换发青春,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的同时,形成表演项目多样,表演内容丰富,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犹如一个“狂欢节”的节日文化。
4.打造传统节日盛会,树立地方名片,吸引游客前来参与、观赏,为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多作贡献。
[1] 姜玉泽.中国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动作创新[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52.
[2] 纳溪县志编纂委员会. 纳溪县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78-480.
[3] 尹洪冷,欣程辉.试论“暴力美学”及其特征[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8(6):95-96.
[4] 颜姿.广西宾阳炮龙节仪式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7(3):88-89.
[5] 周华.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562-564.
(责任编辑:于开红)
The Influence of Folk Performance in Festival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A Case Study of Playing the Straw-Dragon in Jiangbei Town Jiangyang District Luzhou City on the Lantern Festival
KANG Houliang1WANG Fan2
Through obser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traw-dragon which revived on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Jiangbei town Jiangyang district Luzhou city in 2012 by visiting and investigation,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traw-dragon can enrich the culture lives of local people,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y and strengthen the bodies of local people . This social activity has active effe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town. In order to make the straw-dragon play an experiential and participatory project with local unique feature ,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making the straw-dragon play’s inheritance healthily and orderly, as well as continuously exploiting and arranging the patterns of straw-dragon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of straw-dragon; Lantern Festival; social function
G12
A
1009-8135(2016)06-0097-04
2016-07-21
康厚良(1979-),男,四川泸州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民族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