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点又等长 旋转来变换

2016-12-07周奕生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0期
关键词:绕点顺时针等腰三角

□ 周奕生

共点又等长 旋转来变换

□ 周奕生

旋转变换是几何图形三大变换之一,当图形中出现我们所关注的某个三角形的某条边与其他边具有“共点等长且夹角为特殊角(比如60°、90°等)”时,一般可采用旋转变换,将该三角形绕着“共点”的点旋转,使得“等长”的边重合.我们这样利用旋转变换可以解决许多具有一定难度的几何问题.

例1 如图1,已知P是等边△A B C 内 一 点 ,∠A P B=140°,∠A P C=130°,求以P A、P B、P C为三边的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图1

解析:求解的关键是构造以P A、P B、P C为三边的三角形,而构造的关键是对P A、P B、P C的位置进行变换.注意到B A=B C,∠A B C= 60°,故考虑将△BA P绕点B旋转60°得△B C Q,此时P A=Q C,P B=Q B,这相当于把P A、P B分别变换到Q C、Q B.易知△B P Q是等边三角形,从而Q B=P Q,这样以P A、P B、P C为边的三角形就是△P Q C.在△P Q C中,∠PQ C=∠BQ C-60°=140°-60°=80°,∠Q PC=∠B P Q-60°=(360°-140°-130°)-60°=30°,∠PC Q=180°-80°-30°=70°.

例2 如图2,P、Q是等腰Rt△A B C斜边A B上两点,且∠P C Q=45°,试判断以A P、P Q、B Q三条线段长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如果能,请说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2

解析:欲判断以A P、P Q、B Q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由于它的长不确定,所以应通过变换将它们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再作比较.由于C A=C B,且它的夹角为90°,因此可把△A C P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B C P′,连接P′Q,则C P′=C P,∠B C P′=∠A C P,AP=B P′,∠C B P′=∠A=45°,从而∠P′B Q=90°.下面只须再探索P′Q是否等于P Q?

由 ∠P C Q=45°,得 ∠A C P+∠B C Q=45°,所以∠P′C Q=45°=∠P C Q,所以△P′C Q≌△P C Q,所以P′Q=P Q.

因此,以A P、P Q、B Q三条线段长可构成与Rt△P′B Q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例3 已知点P是正方形A B C D内一点,连接P A、P B、P C.

(1)若 P A=2,P B=4,∠A P B=135°,求P C的长;

(2)若P A2+P C2=2P B2,请说明点P必在对角线A C上.

解析:(1)将P A、P B变换到与P 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由于△P A B的边B A与B C“共点等长”,所以将△P A 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P′B C,连接 P P′(图 3①),则△B P 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 P′P=45°,P P′= 2 B P=4 2.

又∠B P′C=∠A P B=135°,所以∠P P′C=90°,

(2)欲证点P在A C上,只须证∠A P B+∠B P C=180°.将△A B 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C B P′,则∠A P B=∠C P′B,因此只须证∠C P′B+∠B P C=180°.连接P P′(如图3②),则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 P′B中,P P′2=2 P B2,再由已知P A2+P C2=2 P B2及P′C=P A,得P P′2=P A′+P′C2,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知∠P C P′=90°,所以∠C P′B+∠B P C=360°-2× 90°=180°,故A、P、C三点共线,即点P在A C上.

图3①

图3②

例4(武汉)如图4,在四边形A B C D中,A D=4,C D=3,∠A B C=∠A C B=∠A D C=45°,则B D的长为______.

分析:由于B D所在的△A B D除了已知边A D=4外,并无其他特殊性,而由∠A B C=∠A C B=45°,得∠B A C=90°,A C=A B,故将△A B 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 C E,则

B D=C E,A D=A E,∠D A E=90°,所以∠AD E=45°.又∠A D C=45°,所以∠C D E=90°.由A D=4,得D E=,又C D=3,所以C E==此即B D的长.

图4

例5 如图5,点P为正方形A B C D内一点,且∠A P D=90°,点P到点A及正方形的中心O的距离分别为P A=4,P O=求P D的长.

图5

解析:由O为正方形A B C D的中心,所以△A P O的边O A等于O B,又O A和O B的夹角为90°,故把△A P O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B P′O,连接P P′,则△O P 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 P P′=∠O P′P=45°.因为P O=6 2,所以P P′=12.因为∠A P D=∠A O D=90°,则A、D、O、P四点共圆,所以∠O P D=∠O A D=45°,所以∠A P P′=180°,A、P、P′三点共线,所以A P′=A P+P P′=16.又∠P′B O=∠PA O,所以∠A B P′+∠B A P′=∠A B O+∠B A O=90°,则∠A P′B=∠A P D=90°.又B P′=A P,AB=A D,所以△A B P′≌△D A P,所以P D=P′A=16.

例6(咸宁)如图6①,正方形O A B C的边O A、O C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4).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向点O运动;点Q从点O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规定点P到达点O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B P,过P点作B P的垂线,与过点Q平行于y轴的直线l相交于点D.B D与y轴交于点E,连接P 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

图6①

(1)∠P BD的度数为_____,点D的坐标为_____(用t表示);

(2)当t为何值时,△P B E为等腰三角形?

(3)探索△P O E周长是否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试求这个定值.

解析:(1)欲求∠P B D的度数,由已知∠B P D=90°,可判定P B是否等于P D来解决?从点P、Q的运动情况可知A P=O Q,所以P Q=O A.又四边形O A B C是正方形,所以O A=A B,所以P Q=A B.因为BP⊥P D,所以∠A P B+∠D P Q=90°.又∠A P B+∠A B P=90,所以∠A B P=∠D P Q.因为l⊥x轴,∠P Q D=90°=∠B A P.所以△P A B≌△D Q P,P B=P D.所以∠P B D=45°.

欲求点D的坐标,需要知道Q O及D Q的长.由于Q O=P A=t,所以点D的横坐标为x=t.因为△P A B≌△D Q P,所以D Q=A P=t,点D的纵坐标为y=t.故点D的坐标为(t,t).

(2)欲使△P B E为等腰三角形,由于没有具体指定腰或底边,所以需要对腰或底边进行分类讨论.但注意到由△P A B≌△D Q P得P B=P D,所以显然有P B≠P E,即等腰△P B E的底边不能是B E.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Ⅰ)若P B为底边,即E B=E P,则∠E P B=∠E B P=45°,此时点P与O点重合,t=4;

(Ⅱ)若P E为底边,即B E=B P,则由“HL”得△P A B≌△E C B,

∴ C E=P A=t.

过D点作D F⊥O C于点F(如图6②),

则D F=O F=t,E F=4-2 t.

∵ △B C E∽△D F E,

△P B E为等腰三角形.

图6②

图6③

(3)欲知△P O E周长是否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需考虑△P O E三边的和.由于△B C E的边B C与B A共点等长,且夹角为90°,故对△B CE进行旋转变换,即将△B C 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B A H(如图6③),则B E=B H,C E=A H,∠E B H=90°,

∴ ∠EB P=45°=∠P B H,

又B P=B P,

∴ △P B E≌△P B H,

∴ E P=P H=A H+A P=C E+A P.

∴ △P O E的周长=O P+O E+P E=O P+O E+C E+AP=O A+O C=4+4=8.

所以,△P O E周长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其值总是8.

猜你喜欢

绕点顺时针等腰三角
让思维在动态的情境中延伸
最后才吃梨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图形前线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心情不好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旋转》单元测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