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之“文面女”
2016-12-07胡衍立
胡衍立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独龙族之“文面女”
胡衍立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北邻西藏自治区,西邻缅甸联邦共和国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域。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这个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有半年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外界隔绝,现在总人口仅7000余人的民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文面习俗,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文面的女性长者用竹签蘸烟锅水在脸上画出将要文刺的图案,一手拿一根长有硬刺的老荆棘,对准脸上的图案,另一手用小木棍不断敲击荆棘,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脸庞,再用锅烟灰或一种深色的草汁揉擦刺文,让汁液渗入皮下,待一周愈合去痂之后,一个靛青色的蝴蝶图案就永留脸上,一生不褪。至1967年,独龙族妇女文面习俗被彻底废除。[1]
独龙族;卡雀哇节;文面女
独龙江人的生活状态
一、独龙族概况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独龙族是中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 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现在总人口大约7500,是我国第五少数民族,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己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生产力、土地形态、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独龙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把一切天灾人祸、疾病等都视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举凡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有关独龙族的史料中文献记载较少。元代史籍《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文中“撬”,就是指今天独龙族的先民,清代以后称为“俅人”,他称“俅帕”“洛”“曲洛”等。独龙族没有文字,常用刻木、结绳记事或进行传递讯息。
图 独龙江
二、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卡雀哇节
1.卡雀哇节独龙毯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卡雀哇节,是独龙江地区独龙族的新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一个吉日,一般在每年农历腊月底或次年的正月初举行,节期最短3天,最长9天。节庆内容包括木刻传信、跳锅庄、射击猎物模型、火塘烧松叶求吉祥、喝木罗酒、剽牛等。年节里最隆重的仪式是剽牛祭天。节日里最耀眼的服饰独龙毯,一般有七种色条组成,颜色可以随意搭配。男女老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颜色越鲜艳代表越年轻,这是区别年龄大小的外在因素之一,穿的越鲜艳就越引人注目,年轻人穿的鲜艳可以吸引异性,赢得配偶。还有一个就是在过节日时,可以穿比平时鲜艳的衣服,表示喜庆。独龙族晚上盖被子也是独龙毯,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被子。同是一块毯子男女穿法不一样,男人则是直接把毯子披在双肩,女人则是斜披
胸前,坦露左肩右臂,所有的男人都是横条着穿,显强壮,所有的女人竖条着穿显苗条,深居山谷的独龙族也有独特的审美,款式与身体结构性别结合,展现服装的设计元素理念,也不失时尚。
着独龙毯的村民(上)
独龙毯制作图
2.神秘的文面女
独龙族最神秘的是文面女,独龙族妇女文身的部位主要侧重于脸部,因此常称之为“画脸”“文面”。独龙族的文面习俗古已有之,每当少女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要文面,这是代表已成年的标志,也是代表美观,可以选择配偶,婚嫁生子延续后代。在云南的诸多史书中,对独龙族文面习俗、特点及种类均有详细记载。在《新唐书》中称其为“文面濮”[3],《南诏野史》称其为“绣面部落”[4]张家宾的《滇缅北段未定界境内之现状》中记载:“女子……满脸皆以刺小孔,涂以黑色,使成花文以为美观。否则必然人所笑耳。”[5]只有女性文面,独龙江文面女所保留现在不足三十人,年龄最大的 100多岁,最小的也有60 岁,据当地人介绍,独龙江上、下游文面有较大差异,不但文面图案多种多样,而且文面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文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像男人的胡须一样,文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文上,在张家宾的《滇缅北面未定界境内之现状》中说:“女子仅鹗部刺以黑花,并不满脸刺也”。(图2)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文面布满整个脸部,仅仅是花文图案不一样。(图1)从不同的文面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个部落。清末民初,在《云南北界勘察记》中记载:独龙江上游一带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文,取青草汁和锅烟揉擦入皮肉成黑色,洗之不去。独龙江下游一带女子文面,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二三路不等。夏瑚《怒俅边隘详情》记载:独龙江上游一带的“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文,取青草汗和锅烟揉揉入皮肉成黑蓝色、洗之不去。……下江一带妇女,则惟刺上下唇。江尾曲傈杂处,妇女概不刺面。……(狄子江)女子文面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二、三路。……(脱落江)女子文面,只刺下唇一二路。……(狄满江)面不刺文。”夏瑚不但描述了文面的方法,也指出了在独龙族上下游以及狄子江独龙族妇女文面样式有差异。[6]可见文面具有区分氏族和地域的象征意义。通过查询史料,各个氏族、家庭女文面没有特殊的文样,但是北部的文面与南部的文颌之区分是很明显的。而且,往往是几个村子才有一个文面师,那么就有可能存在某个文面师更善于文某个图案的可能,文面图案本身也存在相互模仿,由此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文面图案是相近或相同的。而1949年之前独龙族颁布格局的形成,更主要是血缘关系的原因,也就是说拥有共同血缘的家庭和氏族往往聚居于某一区域。因此,独龙江南、北两地文面图案有文面和文颌之分,各区域内妇女文面图案有一定差异,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区分氏族和地域的意义。
图 1 曾美兰,雄当村
图2 班江旺●班 半文面女
3.独龙族女文面原由
对于文面的原由相关专家和民间说法不一,据以往研究,大致可分为几类。
(1)禁止与异族婚恋说: 为了保持本民族的纯正性,妇女成年时必须在脸上刺上可怖的蓝黑花文,表示已经成年,并禁止与异族婚恋;(2)部落的标志说: 文面作为区别各个氏族或家族部落的标志;(3)轮回说: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4)区别男女说:因为衣服颜色接近,怕认错性别,防止产生误会,所以文面可以区别男女;(5)美丽说:妇女文面是独龙族美的象征,为了好看;(6)亲近自然说:独龙族人民崇拜自然物图腾,信仰基督教,相信万物有灵,文面可以亲近自然;(7)野兽说:独龙族人深居深山,山内也有许多野兽,妇女是弱势群体,为了避免被野兽攻击,所以在脸部文动物图案,以震慑野兽攻击;(8)灵魂说:说文面与该族早已消失的图腾崇拜物有关,在独龙族的信仰中死后的亡魂“阿细”会化成各色善良美丽的蝴蝶飞向苍天,这种古老的意识意念反映到文面上,即把整个脸文划成似张开双翅的蝴蝶;(9)抵挡抢掳说:有的说文面是为了防止北方察瓦龙藏族土司抢掳;有历史记载,近两三百年来,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特别是藏族察瓦龙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民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甚至连嘴、耳、鼻、头发都要征税。如缴纳不起,便强掳妇女到藏族地区为奴。特别是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常常面临着被掳走他乡的危险。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独
龙族妇女为了免遭掳掠,逃避土司的蹂躏与践踏,只好采取一种消极的自救办法:用锅烟子涂抹脸颊,甚至宁愿忍痛把自己的脸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文”,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文面的习俗,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所以,文面在历史上是独龙族妇女反抗民族压迫、求得人身安全的一种消极斗争形式。
图3 现代纹身
图4 普尔太 木当村
4.文面的制作工艺流程
独龙族文面的方法很独特,用带刺的植物工具,以前文面时有专门的文面师,他们一般先用竹签蘸上锅底灰与西南桦草汁制成的染料,在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文形,然后请人一手持竹钏,一人用小木棍敲击荆棘的硬刺或带针的木棍,每刺一针,即将血水擦去,马上敷上锅烟灰,过三五天,创口脱闸,皮肉上就呈现出青蓝色的斑痕,成了永远也擦洗不掉的面文,跟随一个人一辈子。文样大致可分两种:独龙河中上游地区,多自眉心至鼻梁文刺相连的菱形文五六个,然后以嘴为中心,向鼻翼的两侧展开,继续刺联缀的小菱文,经双颊至下颌处汇合,组成一方圈,方圈内竖刺条文,方圈以上至眼睛的部位横刺点状文。整个图案就像展翅欲飞的蝴蝶。独龙河下游地区比较简单,一般只在下颌处文二三行竖条文,其他部位不文。
5.独龙族文面工艺与现代刺青文身的关系
当地人说,独龙族的文面方法最原始也最实用,现代文身就是来源于他们的这种民间方法。文面上面已经详细讲到是用带刺的植物工具,用天然植物和锅烟灰做颜料,制作而成,文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的生活环境需要,多数原因为了生存,躲避北方察瓦龙藏族土司抢掳,一种灵魂的精神寄托,它的实用性比较突出。而现代文身(tattoo removal laser machine),用现代刀、针等专门工具机器在人的躯体和四肢的某些或大部分部位刻刺出花文或符号,涂上颜色,使之保存永久。(图3)现代文身作用:
第一,显示勇武,以儆吓对方;
第二,作为精神寄托,乞求某种护佑。凡是以此目的文身的人,其所文之图案一般都与宗教信仰及传说中的神有关,似乎在身上刻了这些东西就能得到保佑,从而大大增强自己的意志、力量;
第三,作为一种时尚追求。这种文身并无什么目的性。
有的人说文身是美丽、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征,是独特个性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是个人信仰的表现。很多人喜爱上了这种疼痛的美丽,并将文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开始。
由以上两者形式、功能以及精神需求方面的对比,现当代文身与文面密切相关,应该说现代文身是有古代文面演变而来的,现代文身是文面艺术发展的结晶。文身无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显示出各种或显或隐的社会功能,从而构成一整个神秘莫测、离奇怪诞的世界,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领域。
三、研究学习总结
通过对独龙族的研学,借助史料书集、电子书库、实地考察得来的资料,以及一定的推测,为我们系统了解独龙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生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文面艺术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也对文面工艺熟知,文面艺术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借助文面的艺术方法,创作出新的有意义、有新颖的作品。
[1]杨将领.独龙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元)孛兰盼等,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6.
[3]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明)倪辂.南诏野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5]张家宾.滇缅北段未定界境内之现状.
[6]杨斌铨,王继之.云南北界勘察记[M].1934:846.
[7]夏瑚,方国瑜.怒俅边隘详情[M].云南史料从刊,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8]高志英.独龙族社会文化与观念嬗变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J523
A
胡衍立(1989-),男,山东菏泽人,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服装艺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