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政策探微

2016-12-07史庭宇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

【摘 要】本文阐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外延,分析梳理中央及广西已出台的相关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政策文件,提出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所需政策支持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生产性 实训基地 支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50-02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质,是职业院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贯穿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训基地则是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本文拟梳理中央及广西出台的相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文件,提出所需支持政策的建议,为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外延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职业院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建立具有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由此可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要求具备企业的性质,又必须为学校服务,具有学校的性质。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征。真实性、生产性、经营性和公益性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最主要的特征。真实性主要指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和教学训练项目的真实性;生产性是要求基地必须具备生产功能,并向社会提供真正的产品;经营性是要求基地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合作企业等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公益性是由职业院校的举办者性质决定,职业院校的事业单位性质及非营利组织属性,决定举办生产性实训基地最终是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宗旨,不以营利为最终目标。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分校内与校外两个基本大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其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自主管理模式(如校办企业或专业公司化等形式);二是全权委托企业参与管理模式;三是以学校为主导、相关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最后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弥补前二者学生存在生产真实感不强、生产线运行成本过高的弊端,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成为发展的重点。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一般由企业主控,由于仅仅靠校企双方领导等各种关系维护,没有政策制约和税赋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所以合作往往难持久。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生产性实训基地突破了传统实践教学一贯的仿真、模拟等虚拟环境,使老师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零距离地教,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学,对深化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的演进

职业教育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基于对职业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国家行政部门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职业教育政策是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职业教育政策指导着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职业教育体制的形成、改革和完善起着很大的宏观导向及推动作用,所以,对相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进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层面涉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开始兴起,国家各部委相关政策及文件也不断出现,详情如表1所列。

(二)广西涉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十一五”以来,广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了两轮职业教育攻坚,出台了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不少涉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详情如表2所列。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所需政策支持的建议

纵观上述梳理出来的中央及广西支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较为成熟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其范围涵盖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重要性、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建设途径、建设经费、税收优惠等方面。这些政策的出台,“引导了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调整,直接或间接地对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调控,发挥了管理、调控、间接引导的职能”,从而促进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但仍存在专门性不强、完整性不够、规范性不足以及落实难度大等问题,为此亟须在政策制订力度、维度以及落实难度上有所建树。

(一)加大政策制订力度。随着国家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识”。然而,纵观以往相关实训基地建设政策,都是夹杂在各种职教政策文件中,特别是涉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更是只言片语地提及。建议国家和各地加快制订出台专门针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这样既凸显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即从单纯的校内性转向生产性(经营性)和共享性。

(二)注重政策制订维度。随着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制度制订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愈发重要。所以要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做到扶持与规范并重,既要有扶持政策,也要制订相关规范政策,如实训基地规范管理政策、实训基地评价考核政策等。

(三)突破政策落实难度。纵观中央及广西支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不难发现,有些条文(款)在不同年份的政策文件中反复提及,表明多年来这些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问题。因此,在制订政策时要注重可操作性,同时要提高执行力,把已出台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孙诚,姜泽许.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政策:演进过程与创新思路[J].职教论坛,2015(28)

[3]屈澳林.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中的政策分析[J].中国商界,2010(1)

[4]贾琪华.山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政策梳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所需政府扶持政策研究”(GXZZJG2012B69)

【作者简介】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硕士。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