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6-12-07王朴王燕虹
王朴+王燕虹
【摘 要】本文以人体解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椎骨及连结”一节为例,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反思五方面探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解剖学教学效能的目的。
【关键词】椎骨 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42-02
随着中职卫校的扩招,传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能满足医学解剖实践的需要,亟待进行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在此背景下,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尝试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此,笔者试以人体解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椎骨及连结”一节为例,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订、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反思五方面探讨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解剖学教学效能的目的。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晓馍老师主编的《解剖学基础》,该书贴近学生认知能力,遵循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第四章主要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概括性地介绍了骨与骨连结的基本结构和骨骼肌。本次课主要选自第四章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课时为1课时。椎骨及连结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和关键部分,也是本章其他内容的前提,本节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剖与临床相结合,对于掌握护理操作中所需的解剖学骨骼知识,培养相关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职护理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医学知识,主动探究意识较弱,没有职业岗位概念,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学生对电子产品及网络兴趣浓厚,乐于利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学习与交流,对于专业化的信息课堂兴趣浓厚,宜采用多种信息技术与资源组织教学。
(二)教材处理
为了便于课程开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本节的3个知识点设置为对应的3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学习。
(三)资源开发
为克服传统形态学理论教学中教师空洞说教、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可充分利用课前任务表、评价量规、视频、动画、电子拼图、3D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资源,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描述椎骨的名称和位置。(2)描述椎骨的形态。
(二)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具体包括:(1)能在标本上识别各部椎骨。(2)能对椎骨进行分类。(3)能在自身触摸相关椎骨。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具体包括:(1)克服对椎骨标本的畏惧感,体会椎骨构造精巧之美。(2)能对脊椎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椎骨的一般形态。教学难点为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设计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将1学时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合作、探究完成各项任务,以此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如下特征:不喜欢纯理论的学习,但对动手操作感兴趣;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刚刚接触医学知识,对人体结构既有探究的兴趣,又存在畏惧感;能使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搜索查询,能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提高。结合对教材、学生和本节内容特点,教学中可采取前置学习、任务引领、联系专业及信息助学的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可采取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开心愉悦、互动的课堂。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相关动画视频、3D body应用程序APK等信息化媒体与资源。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本设计用时1学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五环节,其中,三部分分别是: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五环节分别是:前置学习、先行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学做合一,3D演示、课堂反馈,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一)前置学习,先行组织
课前利用学生喜欢上网、聊qq的特点,将微课“椎骨那些事儿”及课前任务表上传到百度云空间和qq群里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则利用qq群及百度云空间获取本节课的学习资源、课前任务表,提前完成自学环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生成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在群里提出问题,班级成员可初步解答。每组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学习结果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发送给教师。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自学变得更加主动,也更加开心有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环节教师可播放一段内马尔世界杯受伤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试分析内马尔受伤的部位;受损部位的位置、名称和形态;受伤后可能导致的后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到学前反馈的情况。
(三)任务驱动,学做合一
学习任务一:“在椎骨上指认相关结构”。先播放椎骨动画,学生自主观看,各小组讨论分析后,实施完成任务。此环节学生可在不断尝试、纠错再尝试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也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样,就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奠定基础。
临床工作中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比较多见,作为合格的护生,只有明确了各部椎骨的特点及不同,才能对脊椎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而这恰恰是学生反映比较抽象和模糊的。对此,教师可布置学习任务二:“将各部椎骨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特点”。学生可借助各种媒体和平台查找资料,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展思路。通过椎骨分类,加深学生对各部椎骨特征的直观感受与把握,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学习任务三:“将各部椎骨重组为脊柱”。此任务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此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椎骨标本分析任务,借助3D人体应用程序查看分析各部椎骨及脊柱,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任务的解决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专业对接的重要性,通过间盘突出、颈椎病、工作生活的姿势、脊柱受损的搬运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激发学生对临床课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护理工作的职业感。
(四)3D演示,课堂反馈
在课堂反馈的环节中教师可通过3D交互软件进行知识能力的检测,对结果进行个人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可借助手机3D body程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各小组对自测题进行抢答,同时请小组代表对不同椎骨进行分类并指认相关结构。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出课堂。在拓展提高的环节教师可以制作脊柱健康宣教卡,以此作为引领,通过设置课后作业,把所学转化为所用,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由此创建一个更加轻松的互动交流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为了使课堂更贴近学生、更贴近专业,本次课采用“教学做说”为一体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以凸显职教特质。课前利用微课、课前任务单等使学生自学变得更加有效,大量视频动画的运用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易化重难点。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来解决学生自学时发现的问题及课堂里生成的问题,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中的练习和评价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后的拓展完善,有效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案例及任务,基于护理专业技能的临床实践,增加颈椎护理保健、腰椎穿刺及椎骨骨折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技能,一直是解剖学面临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文化理论知识的传输者,而且应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笔者也希望通过更好地利用信息手段及资源使教学贴近专业,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护理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林加福,陈玲珑,吴碧莲. 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的初步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
[3]陈桃荣,李光辉.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18)
【基金项目】2014年度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委托项目“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2014-5)
【作者简介】王 朴(1982— ),河北石家庄人,桂林市卫生学校解剖教研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肌细胞培养及解剖教学与实验研究。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