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党员之杰出者
——记何宝珍烈士
2016-12-07帅孟奇
■ 帅孟奇
女党员之杰出者
——记何宝珍烈士
■ 帅孟奇
那是一九三三年的仲夏。南京——这个闻名全国的“火炉”,又热又闷。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着,一丝风也没有。牢房的看守们挥动着大蒲扇,嘴里骂骂咧咧的,把天气炎热带来的烦闷一股脑儿发泄在犯人身上。牢房里的囚犯更加受罪,空气里散发出腐败霉烂的臭味,简直令人窒息。这是南京“模范监狱”。因为没有专门关押女政治犯的监牢,就在这所关押普通犯人的牢狱中,单辟一隅,把近三十名女政治犯关了进来,称为三号号子。同室的难友有耿建华、我和夏之栩,论年龄,耿大姐居长,她是小脚,故又称她“小脚大姐”;我居二,因为受刑时损坏了眼睛和腿,行动缓慢,放风时总排龙尾,故而送了我一个绰号“区区”;之栩居三,大伙儿就称她“老三”。三人当中,除耿大姐被判处十年徒刑外,我和老三都被判了无期徒刑。
天气热得浑身汗水涔涔,粘得实在难过。大家都盼望着晚饭时刻早点到来,因为饭后小放风时可以到井边打水洗洗。可是,太阳还高挂在天边,到天黑还早着呢!
突然哐啷一声,牢门开了。大家惊异地朝门口望去,一位新难友被推了进来。她,三十来岁,细瘦的身材,个子不高,身穿一件咖啡色的旗袍,女教师模样。从她那披肩的长发,苍白的脸色和衣服上几处颜色不协调的补丁看去,大概她已被关了好久,也经受了不少磨难。但清瘦的脸盘上一对大大的、活泼美丽的眼睛,却闪烁着倔强、坚毅的光芒。她一进屋,身后的牢门又咔哒锁上了。
“你……”老三愣住了。
“还认得我王芬芳吗?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新来的姐妹机灵地接口说。
这就是何宝珍。她当时以教师职业为掩护,担任上海互济会的营救部长。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到处奔波,不幸自己也于三月底落入魔掌。在公安局被拷打了几次,没有问出结果,就被解往南京宪兵司令部。审讯中,她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被判处十五年徒刑,投入监狱。然而,除了老三以外,老大、老二是后来才知道她是刘少奇的妻子的。
三号号子原是个“老气横秋”的号子。说它“老气横秋”,一则是因为这号子里的人年龄大些,不够活跃,二则在监狱里自然地形成了以钱瑛、我和夏之栩为中心的领导核心,使这个号子更显得严肃。自从宝珍来后,这个号子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她机智、聪明、活泼、开朗。
她曾讲起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牢房里的一件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那时她和黄海明同牢,海明带着一个一岁的女娃。一天,熊天荆路过她们的牢房,从窗孔里塞进了一个小纸条。还没来得及打开看,就听见门外看守嚷嚷拿号子钥匙。宝珍急忙将纸条丢入空便桶内,从海明手中接过娃娃说:“你去坐在便桶上,我来唱歌。”于是她逗着娃娃,高声唱着:
同志们,前进,迎着胜利勇敢前进,
……
闹腾了好一会儿,看守到别的号子去了。她们便把纸条拿出擦净,打开一看,原来是让她们转递给男号子的。于是又想办法将这张污染的纸条夹在食品里送给了男牢。那个时候传递情报,谁还顾得上讲卫生呀!
在宪兵司令部的牢房里,姐妹们称宝珍为“大姐”,及至到了这里,她年龄小,就只好称她“小大姐”了。
小大姐会唱戏、唱歌,而且还擅长表演。她常常把旧戏曲填上自己编的新词,演唱给大家听。她那丰富的表情,诙谐的动作,常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大家最爱听她那出骂蒋介石的京戏:“骂一声,蒋介石,你这卖国的奸臣。……”在饭后小放风的时候,看守把号子门打开,让囚犯出来刷碗。这时,别的号子的难友要小大姐表演一个,她也痛痛快快、大大方方地站在门口来上一段。她给牢狱里带来了欢乐,给姐妹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鼓舞。
小大姐很关心体贴同志。她看到我和耿建华行动不便,总是抢着刷碗、提水、倒便桶。她趁这个得便出去的机会,接触其他号子的姐妹,打听消息,为同志们排解疑难,向看守做工作。总之,同牢的战友都喜欢她这乐天的性格。然而,这个快乐的人,也有忧伤的时刻。每当她呆呆坐着发愣时,大家就知道她在思念亲人。她被捕时,丈夫在外地,她已有三个孩子。为了革命斗争,做父母的不能照管他们。长子允斌一岁多就送到了湖南老家;二女爱琴刚出生几个月,就因大革命失败,不得不托给了奶妈;最使她放心不下的是小儿子毛毛(允若)。这次敌人搜捕时,仓促中她把只有三岁的毛毛推到了邻居大嫂的怀里。不知他现在怎样了?有人去领他吗?邻居肯收留他吗?这些问题,就像一根根针一样,刺痛着慈母的心,她禁不住珠泪盈眶……但她毕竟是个刚强开朗的人,抹去了眼角的泪水,一甩手说:“咳,干革命还顾得了这些!人民不解放,我的孩子也得不到幸福。但愿小宝贝们能在艰难的环境下挣扎着生存下去。只要他们活着,等革命成功后,找到他们,一定要送他们去学习。让他们学科学,学技术,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在狱中,难友们常常为改善生活进行绝食斗争。每次斗争,小大姐都积极参加。记得,当时职工国际派到中国来的牛兰夫妇被捕,恰巧也关在这个监狱里。社会上的进步人士不断声援,要求释放他们,牛兰夫妇也在狱中绝食。为了援救牛兰夫妇,难友们向监狱当局提出释放牛兰夫妇,允许向监内送书,送食品,改善伙食,每周吃一次肉等要求。接着就开始了绝食。要取得绝食斗争的胜利,必须大伙心齐,否则不是饿死人,就是坚持不下去,使斗争失败。阴险的监狱当局就采取分化的办法,先下令把几个判无期徒刑的拉出去打一顿,然后由狱长跑来训话:“你们这些人闹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关几年就可以出去。你们别跟着那几个无期的闹。她们是没指望的,你们还有希望。”但是姐妹们团结得很好,没有一个动摇的。平时饭量好的人,两三天后就开始呕吐,到后来都吐出了绿水,但大家仍然坚持着。俗话说,“七日不食则死”。七天过去,监狱当局害怕饿死人,不得不答应大伙提出的要求,斗争胜利了。不久,牛兰夫妇被释放出狱了。走前,牛兰夫人到牢房来看望了难友们。
绝食斗争的胜利,使监狱内的情况改善了不少,外面可以来探监,可以送书,送食品进牢;伙食也改善了些,每周吃一次荤菜。但是没隔多久,监狱当局又下令禁止送食品进狱了。一天,最凶恶的“二科长”来查号子时,宝珍质问他:“为什么不许送吃的?”“二科长”说她带头闹事,下令将她拉出去打。姐妹们火了,大家都闹了起来。为了这次闹监,每人都遭到一顿毒打,于是又开始了绝食。四天以后,狱方只得再同意恢复向牢内送食品的制度。
还有一次,因为政治犯在普通犯人中的宣传,引起了监狱当局的注意。一天,突然在政治犯牢房中进行大搜查。这突如其来的搜查,大家没有防备,以致在我的铺板上搜出了正在起草的职工运动报告。狱方如获至宝,“二科长”奸笑着质问:“你不是不识字的工人吗?这回又怎么解释呢?”我反驳道:“在监狱里闷得慌,不识字,还不兴学?这是抄书练字。”宝珍机敏地接口说:“我是她们的老师,我教她们认字。你们对这个号子有什么不放心啊?一个小脚,一个半瞎子,一个老实得连话都不说的。我嘛,一个小学教员,平时就爱唱唱,对这些人有啥搞头啊?”耿大姐和老三也都证明这是练字抄书。“二科长”把那本《世界知识》拿去仔细查看了一番,幸亏写的报告刚开了头,前段讲世界工运发展史,都是从那本杂志上抄的,狱方无话可说,把我责打了一顿就算了事。
一九三四年秋季的一天,宪兵司令部突然又来提审已判刑十五年的王芬芳。大家都深为小大姐担心,不知究竟又出了什么事情。小大姐从容不迫地离开号子,走到门口时回转身来向大家挥手。谁知这竟是我们最后的诀别。
后来,通过外边送来的消息得知,她被叛徒出卖了。出卖她的人也是个互济会的会员,也曾被捕关在模范监狱。因此人的丈夫叛变自首,她害怕,有些动摇。小大姐趁放风时向她做过思想工作,为她分析说:“你有孕在身,你丈夫绝不会供出你的。只要你一口咬定自己是个家庭妇女,生孩子时是可以取保释放的。”果然,她丈夫没出卖她,临产时,被保出狱。生育后,她仍做互济会工作,也来监狱探望过小大姐。不料她重新被捕,经不住严刑逼供,把小大姐教她的话供了出来,致使宝珍再次被提审。这一回敌人已不再相信她是一名普通教师,狠狠追问她的丈夫和她本人的身份。她备受了各种毒刑,拒不供认。无计可施的审判官最后宣布:“是死是活,两条路由你自决。要活命,就老实招来。顽抗,则死路一条。”宝珍轻蔑地冷笑着回答:“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请吧!革命者是杀不尽的。”就这样,大家钟爱的小大姐于一九三四年深秋的一个清晨,迎着黎明的晨曦,壮烈牺牲于雨花台。消息传至狱中,所有的姐妹都哭了。何宝珍为新中国的诞生,洒下了满腔热血。刘少奇追念她时,称赞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中之杰出者”。一九五九年冬,刘少奇曾和王光美一道前往雨花台默哀,对何宝珍和其他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悼念。
何宝珍于一九○二年出生在湖南道县的一个贫寒的家庭里,母亲不得已将她送给地主家当女佣做童养媳。她从小就随着婆婆在地主家侍候小姐。小姐上学时,命她伴读,因而有机会念书。在学校,她成绩优异,深得教师赞赏。小学毕业后,在老师们的资助下得以继续求学,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她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成了三女师爱国进步学生的积极组织者,被选为湖南学生联合会代表。一九二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由于领导女师学生反对反动校长欧阳骏,被学校开除。同年,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来到长沙,住在清水塘,接受了毛泽东、何叔衡、刘少奇等人的直接教育。这时,她用的何葆贞这个名字,就是由毛泽东替她改的。一九二三年初,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她被派往江西安源路矿职工子弟学校和工人夜校任教,在那里与少奇结婚。以后随少奇先后在上海、长沙、广州、武汉、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二九年少奇在长沙、沈阳两次被捕后,何宝珍曾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参加了营救活动。一九三二年冬,少奇从上海到江西中央苏区,宝珍带着小儿子毛毛留在上海,任互济会营救部长,不幸于一九三三年三月被捕,一九三四年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她把青春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烈士生前对未来满怀希望。她希望推翻那黑暗的社会,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劳苦大众当家做主的国家。她希望她的后代能学习科学技术,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把祖国建设成为美丽、富强的国家。在她牺牲后第四年,在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经过党组织的努力,找到了她那沦为童养媳的女儿爱琴,并从湖南老家把她的长子允斌也接出来,先后送往延安,后又送到苏联学习。她的小儿子允若,流落在上海、苏北卖报,当学徒,受尽了万般折磨。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一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找到。经过党的关怀和培养,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并学得了一门专长。他们遵照母亲的遗愿,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贡献力量。
今天,春回大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在新长征的道路上。但愿我们的后辈,能按照烈士的遗愿,发愤图强,刻苦学习,钻研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为建设一个强盛的新中国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