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管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视角

2016-12-06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成员实验室文化

孟 昭 霞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文化管理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视角

孟 昭 霞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一直重视制度建设,实行科学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硬性的科学管理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对于管理的要求,需要以文化为主导,将科学管理与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它以文化为基础,以人为根本,通过建立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实现组织成员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论述了实验室实施文化管理的意义、实施文化管理的途径。

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文化管理

0 引 言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实验室引进了大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硬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软件管理却相对滞后[1],多数实验室仍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管理中文化的因素越来越重要。面对集聚了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高校实验室,仅仅用严苛的科学管理的方法,把人和物等同起来,一切以规章制度作为衡量标准的刚性管理显然是不合适的。现代管理需要注重对人的管理,因而柔性的文化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视角是现代实验室应有的管理方式。

1 文化管理的提出

1.1 文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精神因素,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与组织认可的观念相融合。通过表彰、赞誉等方式支持被共同认可的信仰和规范,并使之得以强化和传递,在组织成员中形成巨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组织的发展及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

1.2 文化管理的提出

文化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历了100余年,管理思想已经从早期的凭经验管理过渡到普遍认可的以标准、原则、制度为依据的科学管理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注意,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2]。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管理中将文化作为主导因素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掘了员工积极向上、忠诚敬业的工作热情,从而能使企业获得更好发展[3]。因而管理理论中提出不仅要关心定量的“硬”指标,而且应更多考虑信念宗旨、价值观之类的“软”因素,强调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使文化成为管理的基础,这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价值认同、平等沟通、榜样激励、民主管理等,努力把对人与物的管理统一起来,强化精神文化的力量。而认同了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人,能够完全主动地自我控制、自觉遵守,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4]。

2 高校实验室实施文化管理的意义

2.1 对制度管理的完善和补充

我国高校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注重管理的科学性。

制度建设是实验室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规章制度以其严肃性、强制性制约着实验室的每个成员。制度可以使组织运行规范有序,防止管理的任意性;同时它也可以有效控制成员在组织中的行为,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可预测性。通过合理地设置制度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可以使组织成员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后果,有利于强化责任、提高效率。然而制度并不是万能的,规章制度虽然能控制人的行为,但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体现对人的尊重和爱护,况且“很多制度都有漏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完全依靠制度来管理好”[5],而文化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文化是非正式的制度,但它的重要性不亚于正式制度”[5]。积极健康向上的实验室文化是制度管理的润滑剂,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实验室成员,它内在地决定着实验室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人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而在特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组织成员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愿为组织工作,从而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容易和富有成效。事实表明,世界先进的实验室无不有着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实验室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不仅存在,而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6]。

更进一步说,社会文明和进步越来越需要体现民主、平等和人的主体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相互交融,文化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2 更适合于高校实验室的组织特性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上世纪初。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在当时已相当普遍,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学者泰罗首先提出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德国学者韦伯提出管理即控制,通过建立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体系进行集权管理。他们都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却很少注意人的因素[2]。

高校实验室不同于企业组织、行政组织,它除了具有一般组织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组织特性。①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场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它是一个由学者、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组成的集体,它的中心目标是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创造活动,因而组织特性更偏向于学术而不是行政[7-8]。②高校实验室与生产企业不同,实验室成员所从事的是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其工作目标具有很大的不可限定性。也就是说科研人员不可能像工人一样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来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由于他们的工作不确定性强、个体性突出[9],因而实验室管理应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强制性、规范性的管理应相对减少。③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活的系统,用人的意识加以协调,因而组织成员是影响组织特性的重要因素[10]。实验室的科学技术人员是经过长期训练、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特殊群体,这样的群体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追求,自觉性、自律性较强,强制性的管理对他们的作用是有限的。

因此很显然,以控制人为目的的科学管理不应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主要途径,而突出人性特点的文化管理更适合高校实验室组织。

2.3 有助于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发展

文化管理强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的基本职能是创新和超越[4]。文化管理更注重对员工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注意为员工的自主发展创造空间和可能性。实验技术人员要在专业岗位上实现自我,就必然要在专业领域不断开拓发展。而文化管理真正激发了科研技术人员的发展动力,唤起了科技人员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断追求,专业发展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其结果使科研人员的专业发展成为现实。

文化管理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的团队意识。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多年积淀的、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可以强化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团结与信任。在实验室文化的影响下成员之间不断提供价值导向,提供专业发展的方向、方法等信息。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为科技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3 高校实验室实施文化管理的途径

3.1 培育传播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室文化

实施文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育和传播文化的过程,使组织文化成为每个成员共同认可、自愿接受的价值观,形成一种特有的组织氛围。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的精髓,它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精心培育、不断传承,并且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吸收时代精华,逐渐积累沉淀。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因而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培育优秀的实验室文化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财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情感,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同时要倡导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

我国高能物理奠基人之一张文裕教授曾说过“一个好的人可以影响十年,但是一个好的传统可以影响百年”[11],因此优秀的实验室文化要代代相传。①实验室文化的传播需要实验室管理者的积极倡导、引领。因为他们是实验室的核心人物,一般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开阔的学科视野,他们的言行对其他成员会生产巨大的影响[12]。②实验室管理者需要对实验室成员进行培训、开展思想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培训和交流,管理者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使实验室的文化理念得到传递、核心价值得到加强。③利用文化的一些基本表征,形象地展示实验室特色,将实验室文化外化,以此强调组织的核心价值。如环境的设计、墙面宣传、物品摆放、橱窗展示等,使之既能展示实验室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此传播和加强实验室的共享信念和价值。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文化管理是通过营造共同的价值观,使人们产生共鸣,激励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工作。然而要实现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实现组织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就必须建立共同的利益基础,这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只有满足了组织成员的切身需求,才能使其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才能使其为组织发展自愿地工作。因此文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建立一种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

高校实验室是科学技术人才集聚的地方,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些人的基本需求容易满足、高层次需求强烈[13],他们更希望通过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从成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关注实验室成员物质待遇的同时更要关注心理需求。为此首先要从关心、爱护组织成员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组织成员应有的权益;其次建立一种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多鼓励奖励,少限制惩罚。勒伯夫博士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14]。受到奖励的员工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多种机会,让员工参加学术活动、专业进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3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启发灵感,活跃思维,这是各种创新思想、创新成果产生的重要前提。

华人诺贝尔获奖者朱棣文认为好的治学氛围是最大程度的自由思考和平等的民主讨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发现者之一沃森在谈到他们的成功时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有幸在一个博学而宽容的圈子中工作”[15]。世界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认为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宽松学风和自由氛围中进行研究,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大[11]。可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创造性的工作、吸引优秀人才是何等重要。

(1) 自由、包容的学术空气。自由的空气,是一种不受禁锢、让思想活跃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空气下,思想才会自由放飞,创新才会奔涌迸发。在实验室中要形成使每个人都能自由释放的氛围,任何思想都可以充分表达,不被禁止,不被排斥,不被划分阵营。只有自由包容的空气,各种思想自由迸发,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只有激励创造,才能使一个机构、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成为一流。

(2) 活跃的学术交流。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不但有利于实验室文化、共同价值观的传播,能使实验室成员相互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也能使实验室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增强。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伯曾说过:“科学根植于交流,起源于讨论”[16]。通过相同专业、不同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各种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才更容易产生新思想、新发现。

这是维系实验室及科研人员学术生命力的基础。

(3) 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实验室担任着学校实验教学、科研任务,实验室成员为了共同的任务目标走到一起,他们是一个工作上的大家庭,实验室也是他们共同生存、发展的平台,每个人在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会有所收获。因而要通过各种方式、活动引导员工树立起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另外,现代科学技术正处在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发展阶段,新的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历史上任何一项创新成果无一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实验室文化应引导成员团结协作,促进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共同为实验室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而努力。

4 结 语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管理是一种积极、发展式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阶段。在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以刚性的规章制度作为主要管理模式的情形下,探索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促进心理认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促使实验室成员积极、主动地为实现实验室目标努力工作的文化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

[1] 张 原,李 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9.

[2] 孙耀君.现代管理学发展与回顾[J].经济管理,2001(2):10-19.

[3] 孙茂永.管理学发展脉络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161-162.

[4] 罗争玉.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J].湖南社会科学,2003(1):90-92.

[5]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7-178.

[6] 张春平,陈 勇,吕宏伟.实验室建设中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03-205.

[7] 冯 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4.

[8] 金顶兵,闵维方.论大学组织中文化的整合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93-96,101.

[9] 车丽娜,韩登亮.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文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8):30-33.

[10] 罗登远.浅谈学校的文化管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9):85-87.

[11] 徐光善.卡文迪什实验室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和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6):39-41,46.

[12] 郭文龙.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79-184.

[13] 伍佰洲.论人本管理和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21-123.

[14] 付晓东.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J].学术交流,2008(4):186-189.

[15] 卢 珊.重点研究机构文化建设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14-16.

[16] 刘国瑜,张 英.试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文化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107-110.

Cultural Management——A New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for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MENGZhao-xia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lways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rigid scientific management has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era for the management. Culture as the leading factor, combin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culture, is forming a new management pattern, i.e., cultural management. Culture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flexible management. It is based on culture and human,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on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utlook and moral norms, to form a good working atmosphere, inspire the staff'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ts ultimate goal i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every member and th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 of the culture management in laboratory and the way of carrying out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laboratori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culture management

2015-07-25

孟昭霞(1960-),女,北京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验室管理研究。E-mail:mengzx@ruc.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6)05-0269-03

猜你喜欢

成员实验室文化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