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效果
2016-12-06李凯吕海英王红芹高东青姜若枫
李凯 吕海英 王红芹 高东青 姜若枫
·论著·
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效果
李凯 吕海英 王红芹 高东青 姜若枫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孢他啶滴注,观察组在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术川棱方,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温变化,在治疗14 d后对比2组患者附睾丸疼痛评分及精液检查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3.3%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附睾疼痛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者的退热和UIT症状缓解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精子密度,活动率,a+b 活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术川棱方;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
急性附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偶见发儿童及老年人[1-3]。现在医学认为,急性附睾炎主要附睾睾丸炎多在性交后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也有部分是因为阴囊外伤或无菌尿从尿道经输精管反流引起附睾炎症[4,5]。急性附睾炎患者多表现为阴囊肿大,并且存在比较明显的疼痛感,观察其阴囊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红肿情况,其与睾丸界限明朗,精囊水肿变粗[6,7]。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完全卧床休息状态,医护人员需要应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嘱咐其口服头孢,严重的进行手术治疗。我国中医认为,急性附睾炎属于“子痈”、“子痰”、“子痛”的范畴,病因为肝经湿热,血气淤堵所所致[8,9]。现代医学主要以消炎杀菌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因为该病早期无法确定病原体,因此,效果不是很理想,河北定兴县医院对收治的急性附睾炎患者,采用中医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附睾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年龄32~45岁,平均年龄(35±5.3)岁;病程2~12 d,平均(5±)d,病灶部位左侧11例,右侧15例,双侧4例。观察组年龄33~47岁,平均年龄(36±5.9)岁;病程3~17 d,平均(6±1.9)d;病灶部位左侧12例,右侧14例,双侧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①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通过病症情况及临床表现确诊其患有急性附睾炎;②患者年龄20~40岁;③患者病程小于20 d;④患者对研究药无过敏等不良反应;⑤患者全部知情,并有合作精神,愿意配合完成研究者。
1.1.2 排除方法:①患者在参与实验活动的1个月前服用过抗生素等药物,不予以参与实验;②患者在确诊患有急性附睾炎的同时还伴有不同类型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等;③患者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难以控制自我行为等;④患者有一定的嗜酒史;⑤对研究药物过敏或合作精神者;最后,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1.1.3 西医诊断标准:从西医的角度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主要参考的诊断标准有《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项标准《实用男性疾病诊断治疗学》。综合考察这两项诊断标准,能够有效准确诊断患者所患病症。①询问患者相关个人患病信息,其中包括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及典型临床症状表现等,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曾经患过急性附睾炎疾病,同时个别患者曾经患过精囊腺炎的话也存在患有该病症的可能性。②对患者患病情况密切观察,询问患者患侧阴囊是否存在坠胀感或者比较明显的疼痛感,同时观察患者睾丸处是否出现红肿情况,触碰会有疼痛感牵连于患者大腿内侧,并且其中还有不同程度的硬结,上述症状于性生活后会愈加剧烈、明显[10-12]。③安排患者进行尿常规指标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出现一定量的脓细胞,同时在临床检查中发现患者附睾与睾丸之间的界限明朗,并且输精管也会随着附睾的增厚而逐渐变粗,同时伴有轻微疼痛感。最后,安排患者进行B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内部回声出现不均匀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患病后附睾增厚造成的[13,14]。
1.1.4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学》、《中医外科学》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15-18]。 从中医角度来看,其诊断标准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其可以分为主症和次症两部分。首先,主症主要表现为患者患病后其阴囊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并涉及与大腿内侧,同时患者还会感受到比较明显的坠胀感;在触碰患者附睾时,能够感受到其中含有一定硬结,按压疼痛,观察患者的舌苔情况,其颜色多为暗紫色,并且其表面附着一定瘀斑。其次,急性附睾炎中医次症主要表现为,患病一侧的输尿管出现明显增粗情况。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采用头孢他啶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075)滴注进行治疗,具体为:2次/d,2 g/次,每次加10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
1.2.2 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再加服参术川棱方,组方:丹参12 g,三棱9 g,莪术9 g,川楝子9 g,川芎9 g,桃仁9 g,橘核9 g,乌药9 g,海藻15 g,夏枯草9 g,湿热明显者加蒲公英10 g,黄柏10 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0 g,1剂/d,分2次煎服。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及1周后不同症状指标缓解情况和精液质量检测指标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附睾疼痛程度,0分为无疼痛感觉,10分为患者认为最强烈的疼痛。
1.4 疗效评定标准 传统中医中“子痈”的临床症候疗效评价标准为参照,同时参考西医的部分指标:(1)痊愈:接受治疗后,在临床检查中发现患者附睾内硬块消失,并且其余自觉临床症状均无,在B超检查中显示患者附睾各项体征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2)有效:临床治疗后,患者的附睾内肿块出现明显缩小情况,并且患者的自觉症状全无,B超检查结果中显示患者附睾血白细胞指标情况有所改善[19,20]。(3)无效:临床治疗后,患者附睾没有出现任何改善机箱,甚至更红肿疼痛,B超检查其白蛋白指标更高,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χ2=4.0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30,例(%)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1周后缓解比较 2组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附睾疼痛VAS评分为1.2(0~5),治疗组VAS评份为1.5(0~6),2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后,在临床退热时间及 UIT 症状缓解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症状治疗一周后缓解比较 n=30,±s
表2 2组临床症状治疗一周后缓解比较 n=30,±s
组别退烧时间(d)UTI缓解时间(d)VAS(分)观察组2.5±1.34.5±1.41.1±0.1治疗组2.4±1.44.4±1.61.3±0.4t值8.8011.2442.295P值0.4170.2250.003
2.3 2组患者治疗后精液质量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在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而精子畸形率低于治疗组(P<0.05),2组精液量、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精液各项指标比较 n=30,±s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精液各项指标比较 n=30,±s
组别精液量(ml)液化时间(mim)精子密度(×109/L)活动率(%)a+b活力(%)畸形精子百分率(%)观察组3.0±1.324.8±6.166.4±20.364.2±13.947.1±12.223.2±6.1治疗组2.9±1.224.5±5.362.1±19.569.2±12.941.1±10.527.2±7.3t值0.3050.3452.0332.3902.8523.147P值0.7640.7310.0420.0210.0050.003
2.4 细菌分布结果及不良反应率 60例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在60例患者的尿样中,检测出致病菌9例,其中包括大肠埃希菌4例,奇异变形杆菌3例,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2组患者治疗1周后检查,均已好转,并未出现耐药菌及二重感染。
3 讨论
急性附睾炎临床上表现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21-23]。急性附睾炎的发病人群多以35岁左右的中青年为主,多以性生活做为主要的致病因素,偶见儿童因尿液回流导致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附睾炎主要为附睾睾丸在性交后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也有部分是因为阴囊外伤或无菌尿从尿道经输精管反流引起附睾炎症。因此,多采用消炎杀菌的药物,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时行治疗,在众多的药物中,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比较广泛[24,25]。但因为急性附睾炎早期的病原菌不明显,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还有会些患者对药品过敏,因此,完全依赖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急性附睾炎属于“子痈”、“子痰”、“子痛”的范畴。在中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灵枢·经脉篇 》中就有“是动则病 ,……丈夫疝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 。 ……其别者,经胜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寒肿卒疝。”的论述,这是我国对急性附睾炎最早期的症状与病机病因的表述[26-28]。
中医认为,导致急性附睾炎发作的原因分为湿热下注或者瘟毒下注以及气滞痰凝三种原因所致,瘟毒下注多发于儿童,而气滞痰凝与湿热下注则多发于成人。在我国中医学理论中,肝属木,主疏泄藏血之功,可协调气血运行,故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司疏泄者,肝也”。若肝气郁结受损,若此时受体外湿热六邪入侵,或寒湿侵犯肝之经脉,则运化失调,导致血行淤阴,则气滞痰凝,则会脉络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经而发病;急性附睾炎另一种发病机制是因为肾主水,主生长发发育生殖,又主气,若肾气不足,导致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津为痰,阻于经络,此时若肝气不固,则痰瘀互结,浊痰日久,郁而化热,热胜肉腐化脓;若脓水淋漓日久,而脓乃气血所化,导到发病,若小儿年幼,肝肾有亏,又遇六邪五毒侵体,也会导致发病,但这类机率比较小。在中医上,一直以疏肝理气,补肾固源,除湿化淤为主要的治疗指导方向[29,30]。
在本研究中,参术川棱方采用丹参、三棱、 莪术、川楝子、川芎、桃仁、橘核、乌药、海藻、夏枯草等诸药组成,其中,以丹参、三棱、 莪术三药为君,其中丹参为经通之要药,可以活血通经,外可去脏腑邪气,内可以补肾气之不足;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三药为君,为驱诸邪,通络理气之上选,川楝子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以此两味药为臣,化淤除血,实为上选,以桃仁、橘核、乌药、海藻、夏枯草为佐使,可清毒去热,外消炎肿,内固肝肾,诸药合用,可疏肝理气,补肾固源,除湿化淤以达到治疗的最佳目的。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附睾疼痛 VAS 评分和治疗组VAS评份相比,观察组低于治疗组(P<0.05),而2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后,在临床退热时间及 UIT 症状缓解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2组相比较,观察组在精子密、精子活动率、a+b、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组,而精子畸形率比较中,观察组也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液量、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比单一用药效果要优越显著。
综上所述,参术川棱方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急性附睾炎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 李辉.急性附睾炎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0-61.
2 阿不来提·买买提明,艾热提·阿皮孜.68例急性附睾炎治疗体会.吉林医学,2014,35:5176-5177.
3 蔡燕磊,孙自学.桂枝茯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中医学报,2014,29:88-89.
4 贾晓玲.中西医结合立体疗法治疗急性附睾炎验案1则.湖南中医杂志,2015,31:98-99.
5 梁钰龙.复方丹参片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及对生殖力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61-662.
6 樊玲丽.青敷膏外敷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甘肃中医,2011,24:55-56.
7 李雪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河南中医,2013,22:661-662.
8 刘栋赟,孙大林,金保方,等.加味枸橘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研究.医学信息,2014,27:63-64.
9 高倩倩,马永,王祖龙,等.桂枝茯苓丸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4,6:7-9.
10 梁伟强,陈宇宏,张金明,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诊治.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655-659.
11 蔡燕磊,孙自学.桂枝茯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中医学报,2014,29:88-89.
12 黄兆仙,余婷婷,吴之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附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62-64.
13 蓝广和,王权胜,宾彬,等.橘核莪术颗粒治疗慢性附睾炎3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13,35:1201-1203.
14 黄霆,王林辉,孙颖浩,等.头孢他啶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急性附睾炎32例.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79-482.
15 方平.头孢他啶与复方丹参片联合治疗附睾炎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12,34:1725-1726.
16 叶启翔,王萍,陶莉,等.新生儿睾丸附睾炎合并阴囊脓肿1例报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764.
17 李培勇,辛军,辛明华,等.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93-1395.
18 刘巍,陈伟,白冰等.布氏杆菌性与非特异性睾丸附睾炎超声表现对比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62-64.
19 钱晓辉,黄河,彭洪亮,等.147例急性附睾炎患者的尿液培养检查结果分析.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836-839.
20 周乐友,王仁顺.附睾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53-155.
21 袁少英,卢玉忠,覃湛,等.丹红通精方合针挑疗法对慢性附睾炎不育症精液质量、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18-221.
22 李刚,邱建宏,赵新鸿,等.体外高频热疗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效果观察.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6-108.
23 刘廷江,孙福振,尹香云,等.舒筋活血洗剂局部熏洗联合抗生素静滴治疗急性附睾炎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0,50:102.
24 孙松,李玉锋,鲍双君,等.柴橘散结汤治疗慢性附睾炎临床观察.环球中医药,2015,8:6-8.
25 唐来坤,王珂,卢国军,等.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附睾炎发病中的关联度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48-50.
26 李冀,樊金卿,李在斯,等.针药结合治疗慢性附睾炎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2015,27:111-113.
27 陈阿文,林益辉.清热活血法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37-538.
28 南玉奎,田欣,胡晓刚,等.左氧氟沙星静点联合精索注药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附42例报告).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4,34:542-545.
29 王全,张喜玲,尹霖,等.陈德宁辨治附睾炎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82-83.
30 张旭,王珂,雷光辉,等.体外短波在治疗成人急性附睾炎中的应用疗效评价.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619-621.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2.024
072650 河北省定兴县医院(李凯、高东青、姜若枫);河北省涞源县医院(吕海英);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王红芹)
R 697.22
A
1002-7386(2016)22-3449-03
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