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课程反思性教学实证研究之探讨※

2016-12-06袁晓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反思性实验组

袁晓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3)

《金匮要略》课程反思性教学实证研究之探讨※

袁晓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3)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也是当前中医高等教育体系中沟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层面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在“反思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课堂教学与成绩考查实践,探索这一教学理念在《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效果。从初步获得的数据来看,“反思性教学”的开展,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亦有裨益。

金匮要略;反思性教学;实证研究;主体性;临床实践能力

1 理论背景

《金匮要略》是撰述汉代张仲景治疗杂病的医学著作,以其精妙的理论开创性和高度的临床实用性价值著称医林。朱丹溪称之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即就其奠定的理法方药之典范而言。该书以脏腑学说为依据,在整体观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四诊理论来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1]。因此,在知识结构上,该书具有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综合采用脉学、药学、治未病理论等知识进行辨证施治等特点[2]。

在当前中医高等教育体系中,《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温病学》一起被列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课程。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它不但自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3],而且它与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妇科学等更是源与流的关系[4],对《金匮要略》的深入学习,不但有利于临床知识的增长,更有利于内、外、妇、儿各门知识的融汇贯通。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金匮要略》在内容上与《伤寒论》有重复的地方,同时自身也存在不连续性的问题,以至于有学者[5]建议重新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笔者也认为,《金匮要略》课程是连接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而当前教学中表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在临床应用中辨证论治能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关。有学者[6]指出,《金匮要略》课堂教授课时和授课内容不匹配是本门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因此,对现有的《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进不但是现实之需,也是长远之责。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7]。反思性教学是对是现有中医院校医学基础学科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它不但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反思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与中医院校中医课程的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对指导教学方式的创新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中医院校中医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课程体系也有利于实施反思性教学,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大学生群体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方式特征。

在笔者的《金匮要略》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和发挥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在课堂上应

用,学生学习小组的组建和相关活动已逐步展开,对教材的重新梳理,对教学效果的多方位考核也在同步进行。我们将这些相关活动都归纳在“反思性教学”这一全新的师生关系互动模式设计中,并借此指导相关创新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希望最终达到“让教师学会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8]的目标。笔者认为,以《金匮要略》为代表的中医基础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既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也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是一方适合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土壤。

2 教学实验设计与讨论

根据上述反思性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临床实际情况,我们试以某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和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七年制为对象,开展了教学实验。具体为:选取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和七年制学生四年级各2个班级,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本科生三年级实验组为A1,对照组为A2,七年制学生四年级实验组为B1,对照组为B2。组织相关教学力量分别对两个年级的实验组班级(A1和B1)开展反思性教学,内容包括:个体反思,教师记录教学日志、学生写学习日记;群体反思,组织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教师参与讨论,增加课堂互动;内部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考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外部反思,聘请专家听课、反馈等,而对各自的对照组班级采取普通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学期结束时,分别从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方面考察两个年级中两个班级的成绩,从平时成绩中考量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程度,并分析师生互动及专家参与教学(听课并反馈)对学习氛围的影响,从考试试卷的试题结构中,则可对比出实验对象对《金匮要略》知识内容掌握程度上的差别;而从两个年级学生纵向对比中,还可以观察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反思性教学的接受程度。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平时成绩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升,师生关系也有所改善。尽管这部分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只占30%,但是我们认为这部分成绩更多的可以反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的学习体验。具体见表1:

表1 某校反思性教学“平时成绩”构成表(例)

从表1可见,在一学期中,两个年级的实验组学生分别进行了12次和13次学习小组活动,相比之下,对照组则没有进行任何学生课余小组学习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互动的次数相应增加48%左右。我们认为二者呈正相关,因为学生学习小组活动的增多,既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也有利于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参加学生小组的活动,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改善师生关系也有莫大帮助。比如,此种良性互动可以相应提升师生间课堂互动次数的增加,这在学期末学生对教师的测评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在上表中,实验组在学期末对老师的评分平均比对照组高出9%左右,而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平均比对照组高出约7%,这表明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师生双方都有益的教学行为。熊川武[9]认为反思性教学会带来师生双方面的提升,“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思考,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结果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也会给学生带来示范和榜样。

另外,专家听课的次数与学生小组活动次数及学生评价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进一步发挥专家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有利于消解学生对教师的疏离感。熊川武[10]在论述反思性教学实践时指出,“教育过程的结果是指教育主体的行为导致的可以观察的或正或反的效应,集中在师生身心的变化上。它是多维的,故要求多角度观察与分析。”事实上,专家在听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和反馈,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改进,总体而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我们发现从两个年级的纵向对比中,高年级的学生似乎更有能力开展小组活动,从而更容易在师生互动中受益。

学生的另一部分约占70%的成绩体现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对于学生得分的进一步分析则有助于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这也是检验反思性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见表2:

表2 某校反思性教学“期末试卷成绩”构成表(分)

从上表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大体相当,排除学生个体发挥等因素,采用反思性教学的班级总体成绩略优于未采用这一方法的班级。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从卷面来看,采用反思性教学的

班级在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和综合判断题上的表现较好,而在单选和问答等题目上的表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有些方面还略逊于对照组。这反映出反思性教学在提升学生判断力方面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具有一定优势。在考查学生判断能力的是非题中,实验组的学生成绩略好,这表明反思性教学在教授知识概念确定性方面的效果至少是不差于传统教学形式的,而在分差较大的多项选择题中,反思性教学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因为该题型注重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更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决断,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其效果也近似于小班化的“类证案例群”的模式[11]。从期末卷面成绩看,采用反思性教学的实验组可以提升学生20%~40%左右的成绩。尤其在涉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判断题中,反思性教学的实验组则可以拉开22%左右的分差,表明反思性教学在提升学生消化知识和灵活运用能力的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两个年级的学生对比方面,高年级学生的得分率略高于低年级同学,这反映出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展,需要有更强的能力才能对已有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最后,从《金匮要略》课程知识结构来看,反思性教学方法也会对不同章节内容发挥不同的作用,越是趋向于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它发挥的作用就越有限;越是趋向于综合和运用的内容,它产生的作用就越充分。具体见表3。

表3 某校《金匮要略》课程期末试卷的部分考查内容得分表(分)

从表3可见,采用反思性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知识记忆方面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在综合运用方面得分则普遍比对照组略有优势。这表明,在主要依靠记忆的基础知识和需要理解的理论方面,反思性教学的效果未必能得到充分展现,特别在知识、理论讲解方面,也许教师的讲授相比学生自己的摸索更加重要。这也体现了反思性教学中的除了“要教会学生学,也要教会教师如何教”的观念。而在如临床病案分析等综合运用能力的认知层次,反思性教学中的讨论、思考、教师解惑、专家答疑等环节则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有利于灵活的运用,具体表现在表中实验组在综合应用能力中的得分普遍略高于对照组。这证明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实用性指向,而且它对于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杨进[12]教授指出,“《伤寒论》、《金匮要略》既可以是学习中医的基础,也被认为是应不断深入研究的提高临床能力的经典著作。”因此,采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讲授《金匮要略》课程应该可以起到既深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升临床能力的一箭双雕的作用。

笔者还发现,接受反思性教学的实验组学生除了书面考试成绩的提升外,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亦有所增强,而且在团队合作、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知识面的拓展方面也有帮助。有些学生借助反思性小组的活动拟定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始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有的开始跟随老师展开初步的实验工作,还有的同学萌发出创新性课题的灵感,申报了校、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这些对于学生学术兴趣的培养均具有积极意义。

3 结论

通过以上在《金匮要略》教学中开展的反思性教学对比实验,笔者试图摸索反思性教学可行的实践方式,以及这种教学方式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对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借助于初步的实验结果,笔者认为:①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提升教学效果;②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③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对《金匮要略》知识体系的系统把握和深入理解,有利于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以上实验的开展只是笔者在有限时段内、针对有限的实验对象的考查结果,各种误差和缺陷在所难免,对结果的分析和计算也需要进一步细化。总之,反思性教学是一种针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良性变革,有待于我们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1]秦书礼.略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J].中医药学报,1985(3): 13-15.

[2]黄蔚.浅谈《金匮要略》的学术特点[J].河南中医,2011,31(11):1214-1216.

[3]李云海,林连美.《金匮要略》课程“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多维教学方法体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34-136.

[4]李宁,王寅,盖沂超.《金匮要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4,20(6):153-155.

[5]潘继兴,邓文祥,曹泽标,等.关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0):50-53.

[6]李晓冰,谢忠礼,赵云芳.《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69-70.

[7]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8]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59-63,76.

[9]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17,27.

[10]熊川武.论反思性教育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3):46-50.

[11]王醊恩,杨毅,丁晓洁,等.《金匮要略》基于类证案例群的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2):120-122.

[12]杨进.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探讨该学科的建设[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6-49.

Discussion on Empirical Study of Reflectiv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YUAN Xiaolin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The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bridge between basic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It has strong theoretical feature and complexity on practical level.We attemp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reflective teaching idea in the course of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combined with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am practice.Preliminary data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flective teaching had obvious effect on developing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arous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is also beneficial to enhance students'judgment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knowledge.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reflective teaching;empirical study;subjectivity;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07

1672-2779(2016)-21-0015-03

:李海燕本文校对:陈勇

2016-08-05)

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行动国际研究人员交流计划项目[No:FP7/2007-2013/PIRSES-GA-2013-612589:CHETCH(中国和欧洲医疗保健业发展合作研究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B-b/2015/01/05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No:2015JSJG229)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反思性实验组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